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山西煤化联姻 寻求六型转变

2014-12-09 17:44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白清荣关键词:煤炭高效利用能源发展战略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其经济兴衰与煤炭资源紧密相连。煤炭兴则山西兴,煤炭衰则山西衰,这就决定了山西的经济转型也重在煤炭产业的转型。近日,新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到晋北的大同、朔州、忻州三市考察,就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突出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要在推动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六型转变”上闯出新路子,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清洁、低碳、循环、环保的煤炭高效利用项目在山西省的煤炭产业转型过程中将担纲重要角色,其中“煤化联姻”将是煤炭产业转型的重头戏。

一煤独大难做强

众所周知,山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探明保有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近1/5,特别是优质稀缺煤种储量丰富,达到358.45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54.2%。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产煤炭153亿吨,占全国的1/4,净调出104亿吨,占全国的3/4。煤炭产业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支柱型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却遭遇了巨大发展瓶颈。

“山西以煤而兴,也为煤所困,这种单一经济结构很难抵御市场风浪的冲击。多年来,煤炭成了山西的资源魔咒,既有经济上困扰,也有生态环境和民生上的困扰。”山西一位煤炭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卖一吨煤赚到钱还不够买一瓶饮料的。”一位山西煤企的销售经理对记者表示,在历经了煤炭“黄金十年”后,从2010年起山西原煤产量增幅逐年下降,吨煤平均综合售价不断下跌,煤炭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基本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到今年9月末,山西煤炭行业实现利润由2012年同期的380亿元下滑到16亿元,仅为2012年的4.2%。2013年全省吨煤平均利润45.16元,今年1~9月仅为2.57元。目前,全省61.4%的地方监管煤炭企业亏损。

山西煤炭经济的困扰不仅仅体现在煤炭生产的无利可赚,更为严重的还体现在生态环境和民生上。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特别是开采后修复治理不到位,使山西这个原本在全国就是生态脆弱区的省份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中科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山西可持续发展总能力在全国排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排在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排在第29位,山西是全国环境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超强度的采煤使地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锐减,泉水断流加剧了水问题。曾经“千泉之省”的山西,现在已经有3处完全断流、2处基本断流、12处流量严重衰减,上万道小泉水已经不复存在。因煤炭开采以及利益分配不当等产生的民生问题,积重难返,影响的不仅是生活问题,而且是生存问题。不少地区因为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房屋受损,耕地无法耕种,地下有害气体外溢等。

如此看来,单纯依靠采煤、卖煤来发展当地经济已经是死路一条了。

多元发展谋转型

“我们应该看到,煤炭不仅仅是资源,更是资本。如果从这个角度认识对待煤炭,山西省的煤炭之困就有了解决之道。我国的资源禀赋是富煤少油缺气,政府也在大力推动能源革命。在此大背景下,加快煤炭产业向清洁低碳型转变,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化石能源清洁发展,是山西省的煤炭产业转型的重大课题,我们一定要在用好煤上下足工夫。”山西煤化工专业委员会成员李三文对记者表示。

要让煤炭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重要的途径就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高效、清洁利用,尤其要加快现代煤化工、煤电一体化、固废综合利用等多元化发展的步伐,这是山西未来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也是改变目前一煤独大为煤所困处境的关键所在。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煤是不可再生资源,要推进煤炭绿色生产,从源头上解决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依靠先进成熟技术提高回采率,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同时,关键还是要加大研发力度,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比重,加大煤炭消费结构调整力度,用先进技术实现终端能源清洁化。这方面,山西在发展低热值煤发电,推广风冷、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加快外送电通道建设步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上已经取得进展,并有较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增长一半还多,但煤炭产业转型速度并非与产量增长成正比,到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单一资源开采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李三文认为,产业链条短、精加工欠缺、煤炭循环经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共生伴生资源利用程度也比较低。因此,煤炭转型走延伸循环发展之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多联产,做到吃干榨尽依然任重而道远,而这是山西煤炭转型的永恒追求。

原标题:山西煤化联姻 寻求六型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高效利用查看更多>能源发展战略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