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评论正文

节能减排 莫忘“治霾八句话”

2014-12-16 10:13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作者:李增录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8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简称《准则》)。笔者认真学习后,体会颇多,觉得其中“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养成节电习惯、举报污染行为、共建美丽中国”这八句话含义尤为深远。

这八句话,前两句说个人防护,后四句说个人减排,第七句说举报监督,最后是总结。考虑到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知程度,在每句话的后面还有具体解释。据说,《准则》出台前,有关部门曾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各界人士的建议,与会者期望《准则》内容通俗、易记,核心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可以说,目前出台的《准则》就体现了这些期望,因此成为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的简明读本。

比如,在“减少烟尘排放”的后面,首先讲了怎么做:不随意焚烧垃圾秸秆,不燃用散煤,少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接着解释为什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露天焚烧垃圾、落叶、杂草、秸秆等废物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散煤的硫分和灰分比较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露天烧烤食品产生的烟尘也会加剧大气污染。这样的内容设置简单明了,能够帮助人们自觉减少烟尘排放,践行节能减排。

雾霾危害人体健康,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家都积极支持治霾。事实上,我们人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却又都是雾霾的制造者,在众多的污染源中,许多不良生活习惯构成了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例如,人们喜欢用的一次性用品,虽然给人们带来短暂便利,但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负担。仅一次性筷子,我国每年就消费450亿双,约合木材166万立方米。可在外就餐时,能自觉抵制一次性筷子的人又有多少?

同样,人们都知道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空气,事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行驾车上班。自己倒是方便了,尾气排放却越来越多。当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尚待完善,致使人们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体验较差,也是不少有车族选择自驾通勤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在距离较短或适中的条件下,即便是有车族也应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通勤,既减少了尾气排放,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如果大家都从自己做起,就餐少用一次性筷子,上班少开车,自身先建立起治霾的“小环境”,那么社会上的治霾“大环境”就会得到相应改善。

动员公众参与治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正面引导。环保部《准则》的出台,对动员公众参与治霾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就是推动《准则》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扩大知晓面,提高认知度,发动公众积极参与,自觉在生活中节能减排。

用“治霾八句话”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原标题:节能减排 莫忘“治霾八句话”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