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评论正文

推进节能减排需要市场之手

2015-05-13 08:34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闫志强关键词:碳交易节能减排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去年12月,京津冀碳交易的跨区域破冰之举,促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当下经济热词。而就在北京、河北率先试点跨区域碳交易将满半年时,有消息传出,虽然有环保部明确表态,天津将在自贸区内开展碳交易,但天津环交所目前仍未接到有关自贸区内开展碳交易的指示,且其市内目前已有的碳交易并不活跃,预计在今年内很难与北京、河北再去展开跨区域碳交易合作。短时间内,京津冀区域碳交易市场仍难走出原地徘徊的困境。

在当初确定建立跨区域碳交易时,河北省官员曾表示,偏重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能源消费巨大,温室气体排放也居高不下,将河北省排除在京津碳交易体系之外,难以有效发挥碳交易遏制碳排放量增长作用。

去年12月中旬,在我国已确定北京、天津等七个碳交易试点城市后,北京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和河北承德市政府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京冀两地率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其境内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重点排放单位将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

2013年,北京单位GDP为0.415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省级地区处于最低水平,而承德这一数字为1.17吨标准煤/万元,相当于北京的2.8倍,节能减排的空间还很大,单位减排量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显然在碳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业内不少专家曾经乐观地认为,河北与北京开展合作后,天津短时间内也能迅速跟进,京津冀区域碳交易市场领先于其他地区落地已八九不离十。

然而,京津冀区域碳交易市场的推动进展并不乐观。

据媒体报道,目前,京冀双方除了持续在完成此前确定的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量核定外,真正有关线上碳交易的进展,只是两地相关部门在一月份前后进行了一次洽谈,讨论即将参与线上交易的六家承德水泥企业配额如何分配。由于企业对于配额的分配有自己的想法,各家都希望自己分到的多一些,在市场上花钱购买的少一些,因此方案始终无法确定。

无独有偶,作为全国七大碳交易试点城市的天津,开展碳交易的时间与北京相似,但至今仍然无法在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太大的作用,就连其本地已有的碳交易活跃度也不够乐观。在现阶段,天津市内的碳排放交易量较小,市场不够活跃,企业仍然把履约、交易配额作为一种任务看待,即使允许投资机构进场,交易量也没有太大的提升。

然而,不少环保专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北京、河北实现跨区域碳交易的进度稍显滞后,河北企业甚至政府开展跨区域交易积极性并没有想象中高。

有学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于跨区域交易,国家并没有制定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没有出台针对区域的阶段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各城市配额分配比例。

从目前公开的材料分析,京津冀区域碳交易推行缓慢,主要是由于从管理到配额分配,再到后期惩罚等所有环节的进展、标准三地都很难统一。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一位负责人曾在一次媒体访谈中表示,北京和天津都是碳交易试点,但两地纳入交易企业的选择标准、盘查标准都不一样。也有观点认为,之所以河北的企业对于碳配额分配始终有抵触,或者总想争取更多的配额,因为它们还没被确定更清晰的受益者地位,总认为自己加入其中支出大于收益,但实际上,相对于北京和天津的企业来说,河北因为减排潜力较大,完全可以成为供给方。

有学者认为,在下一步在分配过程中,倘若“一视同仁”,不考虑到北京和河北的地区差异,就会出现如下情况:北京市的配额指标过于宽松,不需要花很大气力就可以完成减排目标。相对而言,河北省由于指标过于严格,导致企业完不成减排任务,必须要到市场上去进行购买。这样一来,北京企业不需要买,而河北企业又要花一大笔费用去购买碳配额,最终两方都不愿意参与,进而导致市场缺乏活跃度。

专家认为,未来河北在跨区域碳市场上,应扮演配额“供给者”,而非“需求者”的角色。真正依靠碳交易让河北实现减排的“治本”之道,是应尽早确定区域配额以及两省市的配额比例,让河北企业也作为市场供需中的一方出现在交易过程中。河北企业本身就需要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减排,倘若让这些企业看到,自己减排以后若额度仍有剩余,那还可以拿到碳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样一来也可以减少原本的减排成本,企业自然愿意去做。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生态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表示,对于天津,在区域碳交易市场中,天津承担的角色相对复杂也不够明确,既不能像河北一样是被鼓励和倾斜的对象,又不能和北京采取一样的标准,共同补偿河北。蓝虹认为,天津的潜力来自于自贸区。企业利用碳配额赚钱,关键就是要减排,而自贸区在引进国际先进减排技术上肯定是有优势的。蓝虹分析称,根据欧洲的经验来看,减排技术升级是碳交易成果的关键,只有不断出现更低成本的减排技术,让部分企业加速减排,企业才能拉开层次。只有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先引进新技术,才能让供给和需求的角色更清晰。

原标题:推进节能减排需要市场之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