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市场正文

千亿碳市场 深圳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5-05-23 09:59来源:深圳商报作者:王海荣关键词:碳交易碳金融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碳交易在成交量、成交金额、市场均价方面,均居国内试点前列。 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 摄

5月19日,深圳市南山区科苑路上的金融科技大厦内,4名工作人员正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办事大厅,忙着给前来咨询的客户办理碳交易开户手续。交易所后台的统计数字显示,这里聚集了2000多名“卖碳翁”(含管控单位、机构、个人投资者以及公益会员)。

“一名80后深圳小伙,在前年开市之初投资30万元‘炒碳’,两个月内便获得了十来万的收益。”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月19日当天,深圳碳交易市场中的SZA-2014品种成交5100吨,成交额高达202470元,当日收盘价为39.7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25%。

在同行的眼中,深圳在碳金融的探索中处在前列,而且拿下了一连串的第一:全国首单“碳债券”、全国首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碳交易平台、全国首只私募碳基金启动,全国首笔绿色结构性存款、碳市场履约企业数量居国内碳交易试点省市之首、全国首个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的碳市场……

2015年被业界称为中国碳金融元年。预计到2020年,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将达600亿~4000亿元。面对这个千亿级别的碳交易市场,已先行一步的深圳准备好了吗?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全国碳市场建设过程中,深圳能否凭借独特的创新模式,担起服务更广区域市场的重担?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代总裁葛兴安表示,从服务于全国碳市场的角度考虑,深圳作为试点地区应该走出去,与没有碳交易实际运行和管理经验的非试点地区合作。

碳交易市场活跃度全国居前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是全国首个正式启动的碳交易市场,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开展配额交易的碳市场。成立当天,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就完成了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最低成交价为每吨28元,最高成交价为每吨32元。随后,深圳的碳交易价一路上涨,并曾在2013年10月17日达到每吨130.9元的高价。今年以来,深圳碳市场每吨成交价维持在30~50元之间,市场活跃程度全国居前。

经过近两年的运作,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已将635家重点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管控范围,初步建成了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交易所内每天不断刷新的成交记录,被视为深圳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观的重要窗口。

走进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办公室,两面荣誉墙用影像记录着交易所的成长瞬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交易所所在的金融科技大厦内还进驻了中国银行、杭州银行、中信证券等众多金融机构。大厦一楼一间名为“创业”的咖啡屋里,谈笑风生的年轻人一派悠闲,与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内忙碌的数据统计场景相映成趣。

统计显示,自从2013年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等省市,共同成为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后,深圳的碳交易市场活跃度就一直保持领先。截至2015年5月19日,深圳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3200507吨,总成交额1.7亿元。同一天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环境交易所的碳市场配额线上公开交易总成交量为1470719吨,总成交额为8400万元。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1091640吨,总成交额2269万元。

与国内其他试点省市相比,深圳碳交易市场尽管签发配额总量最小,但是成交量、成交金额、市场均价,均排名居前。

深圳碳市场的示范效应也诞生了不少佳话。今年3月,参加北京绿博会的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就提出通过碳中和实现零碳排放参展。工作人员首先估算出此次参展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2.373吨。之后,该院计划采用在深圳国际低碳城种植碳汇林30棵、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购买碳排放配额的方法,来抵消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而实现了零排放参展。而同月在深圳举行的嘉碳开元基金创立大会上,为履行参会人员的减排责任,深圳嘉碳资本有限公司也主动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购买了碳配额,用于抵消会议产生的碳排放量,实现会议碳中和。

诞生国内首批私募碳基金

进入5月,国内首只私募碳基金——嘉碳开元平衡基金的投资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它的新季报了。

去年10月11日,嘉碳开元平衡基金与嘉碳开元投资基金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举行了路演,成为国内首次公开亮相的两只私募碳基金。同年12月,两只私募碳基金正式成立。

据介绍,由深圳嘉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这两只私募碳基金,交易标的分别为碳配额和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其中,“嘉碳开元平衡基金”的基金规模为1000万元,运行期限为10个月,交易标的主要是深圳、广东、湖北三个市场的碳配额。而“嘉碳开元投资基金”的基金规模为4000万元,运行期限为三年,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及环保领域中的CCER项目,形成可供交易的标准化碳资产,通过交易获取投资收益。

“在过去的石油时代,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英国石油、美孚这样的能源巨头。然而碳时代来临后,或许在未来几年内,就会出现一位‘碳巨头’。”今年3月14日举行的嘉碳开元投资基金、嘉碳开元平衡基金创立大会上,深圳嘉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建军指出,一个市场的发展成熟需要时间的沉淀,碳巨头的形成也不例外。中国碳市场将是未来十年最为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未来五年是发展中国家碳资产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曾公开表示,全国性碳市场到2020年将覆盖30亿~40亿吨的碳排放。预计到2020年,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4000亿元。

可以预见,随着碳市场逐步走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势必吸引更多像嘉碳资本这样的基金公司深度介入深圳的碳市场。深圳也期待借助碳金融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增强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最终反哺企业节能减排发展。

全国首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碳市场

深圳是我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随着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的统一也被提上日程。面对新形势,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祭出了国际合作和金融服务两把利剑。

今年3月31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携手新加坡银河环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碳资产管理与交易策略研讨会”,与30余家深圳企业代表共同就碳资产管理、国内碳市场价格走势、基金管理等话题展开热议。新加坡银河环境公司正是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引进的首家境外投资者。

去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及境内外投资者办理跨境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外汇业务。此举标志着深圳碳市场成为全国首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碳市场。

目前,已有新加坡银河环境有限公司、英国石油公司两家合规的境外投资者投资深圳碳市场的配额交易。境外投资者的参与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深圳碳市场的发展。

除此之外,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还充分依托深圳金融服务业发达的优势,实现了多项金融创新。

5月19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与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预约开户、客户共享、绿色金融信贷业务、创新性碳金融产品设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通过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已经推出了碳资产质押融资、配额/CCER回购式融资、跨境碳金融交易产品、低碳项目结构化金融产品、碳债券以及绿色结构性存款产品。这一系列碳金融服务产品发挥了资本杠杆的放大效应,大大活跃了深圳的碳交易市场。

原标题:千亿碳市场 深圳准备好了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金融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