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报道正文

进去是生活垃圾出来是有机肥料

2015-08-18 08:45来源:绍兴日报作者:王旭东关键词: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垃圾无害化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上7点不到,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孙端镇小库村的清运工胡百夫开着一辆垃圾清运车,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村民家庭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投进两个塑料垃圾桶,由胡百夫等4名清运工统一收集,运到村里的垃圾无害化减量处理房进行处理。

“处理之前还要进行一次分类。” 胡百夫说,瓶子、塑料包装、废布等可回收的垃圾要挑拣出来,将蔬菜果皮、餐厨垃圾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投进一个垃圾处理机。这台机器经过24小时的无害化发酵处理,进去的垃圾出来就成了有机肥料。

这是小库村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新招。今年7月底,小库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处理房投入使用,村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不再外运进行焚烧和填埋,而是采用源头上的垃圾分类,并进行垃圾无害化减量处理。

“村里每天产生垃圾约2吨,保洁、清运压力不小。”村支书金永生介绍,以前村里有30多个垃圾桶,每天都被塞得满满当当,有的村民还任意堆放垃圾,严重影响环境。

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小库村建起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处理房,还购买了先进的天然有机垃圾处理机,更重要的是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里给每个家庭分发了两个塑料垃圾桶,分别印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字样,并标上号,村民收到的垃圾桶编号,都与自家的门牌号相对应。

让村民学会垃圾分类,是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处理的关键。村里采用通俗易懂、符合农村实际的办法,上门宣传时告诉村民:“会烂的,扔进‘不可回收’的桶;不会烂的,扔进‘可回收’的桶。”垃圾分类推广初期,村民的卫生习惯难以扭转,村干部挨家挨户突击检查垃圾桶,看到分类不对的,要求重新分一遍。“现在,超过6成的村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金永生说。

现在,小库村的垃圾处理机每天处理1吨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做到日日清,生活垃圾量减少70%,体积减小50%。半个月来共产生300公斤有机肥料,有商家开价800元每吨前来收购。金永生说:“村里准备用有机肥来奖励垃圾分类、卫生保洁的先进农户。”

这些措施让小库村有了全新面貌。记者看到,村庄干净、整洁,村道上几乎找不到果皮纸屑。村民说,过去“一场大雨、一河垃圾”的景象不会再有,“连苍蝇蚊子都很少见了。”

原标题:进去是生活垃圾出来是有机肥料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餐厨垃圾查看更多>垃圾无害化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