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报道正文

浙江舟山打造农村垃圾分类样本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2015-08-19 12:31来源:定海新闻网作者:胡思佳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舟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农村生活垃圾如何进行分类,分类后怎样进行有效处理?今年以来,舟山市定海区根据“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的要求,以马岙街道为实施重点区域,在其6个社区开展试点,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

二分法模式,垃圾分类更简易

记者日前走进马岙社区,该社区的林师傅正将家里分类好的垃圾分别扔进家附近蓝色和灰色两个垃圾桶中。林师傅告诉记者,自从街道陆续推开垃圾减量化处理试点以来,村民都对垃圾进行分类,刚开始时不太适应,搞不清楚垃圾怎样分类。他们对照垃圾桶上的说明,比如“可堆肥垃圾”垃圾桶上面就列着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腐烂瓜果、各类谷壳等;“不可堆肥垃圾”则列有塑料包装壳、废橡胶制品、旧织物用品、泡沫制品等,尝试着进行垃圾分类。“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林师傅说,分类后的垃圾会统一由保洁员定时装运,不仅苍蝇、蚊虫少了,周边环境面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除了在各主要路口及居民集中区域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外,今年马岙街道购置了2000多只家庭垃圾分类桶,为试点社区每个家庭户统一配置了1组2个垃圾分类桶。在社区户外按每40户设置1组2个垃圾分类收集桶,学校、幼儿园、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个单位设置2组垃圾分类收集桶,居民小区楼层按每个楼道口设2个楼层分类垃圾收集桶,做到规格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

循环利用,破解难题优环境

在马岙社区一处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场地上,施工人员正加紧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站的扫尾工作。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减量处理站由街道6个社区统一规划、选址后开工建设的。

“垃圾减量的实质是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垃圾最终填埋量。”马岙街道农渔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要解决好垃圾问题,除了做好分类回收,处理环节也十分重要。他们根据6个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重点试点村家庭日垃圾处理量进行了摸底调查。以每个居民每天产生0.25公斤的生活垃圾计算,马岙近1万的户籍人数,每天将产生2.5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如果不进行分类减量,街道一年就将承受900多吨的生活垃圾。

街道还与浙江国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站购置了日处理量500公斤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该处理站投用后,保洁员将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经设备24小时左右降解处理后,可堆肥垃圾将生成有机肥料,再利用于种植蔬菜瓜果。生活垃圾处理后的废水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不但减少了垃圾二次污染,还能实现辖区垃圾减量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

宣传推广,长效管理改陋习

作为全省首个“整镇整乡”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街道,在推广初期,街道以网格为单位成立由街道青年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挨家挨户上门分发垃圾分类倡议书,推广垃圾分类理念。在每个社区选聘一名宣传员,采取喇叭“喊话”方式,每日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在社区宣传橱窗、LED显示屏等处,张贴、显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海报、横幅、宣传标语,利用村村通广播进行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街道还在垃圾分类区域每20户居民设立1个网格,确定1名垃圾分类监督员,前期负责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工作,后期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垃圾分类情况,收集住户意见,协调解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将开展垃圾分类指导员培训,由指导员对每家每户进行培训。”马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赤儿介绍说,街道还将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六进”活动,建立“户前三包”、村规民约和专业保洁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开展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户评选活动,挂牌奖励、宣传推广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优秀典型,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原标题:如何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区打造农村垃圾分类样本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舟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