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访谈正文

【访谈】保护臭氧层与抑制气候变暖共存亡?

2015-09-14 17:17来源:环境教育杂志微信作者:姜诚关键词:碳排放节能减排温室气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9月16日,是第21个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纪念日意义不同以往。

首先,今年是国际第一个臭氧层保护协议——《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订立30周年。其次,全球瞩目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实现气候保护。也就是说,今年是全球环境保护的大年。为此,记者再次采访了多次代表中国参加臭氧层保护国际谈判的我国环保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

 胡建信教授

记者:先请教一个概念:臭氧层保护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关系?

胡建信:目前已经淘汰和正在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温室气体,而正在广泛使用的臭氧层消耗物质的替代品——一类氢氟碳化物(HFCs),也属于温室气体。因此,保护臭氧层同时也意味着减缓气候变暖。

记者:什么是温室气体?它对气候变化有多大影响?碳减排是怎么回事?

胡建信:温室气体是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为零下18摄氏度,而温室气体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能够保持在平均15摄氏度,因此温室气体是地球生命的保证。但问题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大气浓度不断增加并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为了减缓地球表面变热,只有减少温室气体。由于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碳减排。目前《京都议定书》控制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以及类氢氟碳化物等,其中类氢氟碳化物大部分用于制冷剂、发泡剂等。

记者:国际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碳减排的?

胡建信: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东京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控制的温室气体有以下6种: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氢氟碳化物也正是保护臭氧层过程中,替代消耗臭氧层物质发展起来的一类化学品。

记者:哪个国家在减排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胡建信:欧盟在减排方面比较领先。以德国为例。我去德国参观考察的时候,发现德国小镇大部分家庭都安装了太阳能。而且小区门口还有一块电子屏,显示小区楼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累计的发电量、二氧化碳减排量等。一位德国朋友告诉我,德国政府对安装太阳能的家庭有额外补贴,政府为每度太阳能发电提供40多欧分的补贴,而且大家都以使用太阳能为荣。德国还有专门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的扩建、新能源产业的高额的补贴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记者:年底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将对全球减具有什么影响?

胡建信:巴黎气候大会的使命就是各国在减排方面能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地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筹备。全球最大的3个主要排放体,中国、美国、欧盟均已向联合国提交2020年后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包括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均公布了各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新计划。如果巴黎气候大会最终能达成一致协议,这将对全球减缓气候变化非常关键。

记者:中国在全球减排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胡建信: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某些机构公布中国2013年达到了100亿吨。这个数字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碳排放最大国家。

记者:中国哪些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中国做出了哪些承诺?

胡建信: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据统计,化石燃料在目前中国能源消耗占了90%以上。2014年11月12日,中美在APEC期间发布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为此,中国正在努力地淘汰落后产能、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等。

原标题:保护臭氧层与抑制气候变暖共存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温室气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