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报道正文

“吃”进垃圾“吐”出燃料 农作物垃圾变废为宝

2015-09-29 09:45来源:萧山日报作者:项亚琼关键词: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新街垃圾中转站内新来了两个“大家伙”,大伙儿叫它“大嘴巴”,农作物垃圾等经过“大嘴巴”粉碎“消化”后,最终变成了颗粒燃料。这种形如粉笔的颗粒燃料,不但将农作物垃圾“回收”,同时还可代替煤作为燃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大嘴巴”专“吃”农作物垃圾

记者来到新街垃圾中转站,中转站一侧,堆放着一大堆树粉。几名工人正在机器旁将农作物垃圾往一台机器上送,这台机器就是大家口中的“大嘴巴”,只见农作物垃圾经过传送带进入到了机器的大嘴巴里,经过碾碎最后成了颗粒状的树粉。

“这还是第一道工序,之后还要经过二次粉碎、烘干等步骤,最后变成一颗颗形如粉笔的颗粒燃料,我们叫它生物质颗粒。”设备的投资者沈红良告诉记者,今年6月该设备投入生产后,凡是进入新街垃圾中转站的农作物垃圾,都会经由“大嘴巴”处理,变成生物质颗粒,这些颗粒最后都会被当作燃料进行销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变废为宝。

沈红良说,在引进这套设备前,他做了不少工作。

前期,他去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了解到这套设备能将垃圾变成燃料,不但能解决农作物垃圾等处理的问题,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街是‘中国花木之乡’,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引进这套设备,首先安放在新街垃圾中转站内,进行试点。”沈红良说。

原料不足,机器有点“吃不饱”

“现在每天处理农作物垃圾5吨左右,有点‘吃不饱’。”沈红良说,从前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农作物垃圾的量有保障,但由于秸秆等农作物垃圾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近期几台机器有点“吃不饱”。

沈红良说,一般来说,各镇街都有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员将辖区内各村(社区)的生活垃圾运至垃圾中转站,很多时候,并没有将农作物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而是混合在一起。导致大量的苗木垃圾、农作物垃圾不能直接被利用。

区城管综合监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农作物垃圾变成可利用的燃料,是对垃圾减量的有益探索。此外,工作人员还提醒市民,在处理垃圾时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倒了之,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作物垃圾要各得其所,垃圾分类得从身边小事做起。

原标题:“吃”进垃圾“吐”出燃料 农作物垃圾变废为宝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中转站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建筑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