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习奥会”端出碳交易蛋糕 江苏本土机构艰难分羹

2015-09-30 10:35来源:新华报业网作者:陈澄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刚刚结束的“习奥会”上,中美双方联合发布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中,中方承诺2017年将启动全国碳市场。此前,国内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7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江苏并非首批试点省份,但是在碳交易这一即将启动的千亿级市场面前,江苏省也已有所建树。近期,苏州就成为全国非试点碳交易地区,第一个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第三方并完成碳核查任务的城市。

然而,记者了解到,就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备受期待的同时,江苏省业内人士对其技术基础——碳核查,充满担忧。

中标机构依据价格形成两个阵营

所谓碳核查,是政府为精确掌握企业的碳排放数据,交由专业性的第三方机构根据约定的核查准则,对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系统、独立的评价。

“只有摸清区域和企业的‘家底’,才有碳交易的基础。”国泰君安环保行业研究员汪威告诉记者,第三方机构因此被业内认为碳交易的“奠基者”。不过,正是这群“奠基者”,在参与苏州的首次公开招投标过程中,引发了业内大讨论。

处于风口浪尖的首先是价格,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总共5家中标企业中,中标价格最高的是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每单位价格为25000元,最低的为江苏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每单位价格为4800元。都是中标者,最高价是最低价的5倍多,原因何在?

记者为此首先联系了深圳华测,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一直是中国第三方检测与验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先者,在碳核查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而江苏和碳总经理孟早明则告诉记者,每单位4800元的中标价被业界争议,大家都认为价格太低了,对于公司而言,也的确是成本价,而且还是通过本土化运作,大幅度削减差旅等费用后才能够做到的成本价,是“不得已之举”。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在苏州的5家中标企业中,还有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中标价格与江苏和碳非常接近,为每单位5000元。其余两个中标价格则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每单位20000元,和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每单位18000元,从而在价格形成了明显的两个阵营。

江苏本土机构遭遇不平等待遇?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苏州此次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标准,该标准第一条要求中标机构是“经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或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或碳交易试点省市的备案核查机构,或经省级主管部门推荐的公益性机构。”

记者对比后发现,上述处于价格较高阵营中的3家机构,都符合此条标准。“但是,考虑到碳交易才刚起步,符合这条标准的,目前全国范围内也仅有9家,其中或是中央的,或是试点省市的,江苏本土机构根本还没有机会入围。”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作为江苏本土的机构,注册资金达15亿元的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也不得不采取江苏和碳一样的策略——价格战。

记者获得的一份本次招标的评分机制则显示,在百分制的打分过程中,符合上述标准的机构,可以直接获得25分,不符合的得0分;而“中标价格”一项,满分为20分,报价越低者该项得分越接近20分。其余评分考核项目集中于单位业绩、核查员数量、企业规模等。记者了解到,在这些考核中,两家中标的江苏本土机构表现不俗。其中,和碳因为丰富的碳减排工作经验,已被江西省发改委、湖南省发改委授予了省级第三方核查资质,但因为两省并非试点省市,江苏和碳作为江苏本土机构,依然无缘任何的加分。而此次碳核查的最终完成情况,也显示了江苏本地机构自身的实力。苏州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许晓文告诉记者,作为本次报价最低的江苏和碳服务质量非常优异,“而且是唯一一家事后进行面对面汇报的机构,其提出的一些技术问题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都有借鉴意义。”

“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更应用硬实力说话,让大家首先都能参与进来,设置准入门槛值得商榷。”汪威告诉记者,本次苏州碳核查是江苏省首次公开招标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这对江苏省开展碳核查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甚至对全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工作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贯彻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扶持本土化第三方机构,从而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亟待公布省级首批入围名单

汪威所提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发改气候【2015】1024号文)的相关要求。1024号文明确提出:“各地方主管部门要结合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工作的推进,对本地区具备能力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摸底,筛选一批在相关领域从业经验丰富的机构”。

那么,苏州本次的筛选标准,是否对江苏本土机构过于苛刻,并且不符合“文件精神”?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苏州市、以及中标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其中,只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江苏省的第三方核查工作启动其实早于周边省份,但目前并未有省级层面的标准,因此江苏各个地市均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设置遴选标准。”

记者随之查阅周边省份的碳核查情况并了解到,除了全国第一批七大试点外,目前河北、浙江、甘肃、江西、湖南等省,均已通过省级发改委层面遴选出各自的首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并且公布入围名单。在这一方面,正是因为江苏还没有采取全省统一选拔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做法,导致各个地级市只能自己耗费精力和时间确定第三方选拔标准,并且备受争议。

不过,记者还留意到,和苏州一样,在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时,现有的大多数省份同样选择相信“老资格”,“本土化”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对此,汪威表示,碳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份额向有实力的大机构倾斜属于正常的市场规律,但若是依靠人为设置门槛,就有垄断之嫌。“另外,全国市场这么大,如果只是主要依靠这9家机构,他们又怎么应付得过来?”

而对于夹缝中生存的本土化碳核查机构而言,如何摆脱价格战才是他们的首要需求。上述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就提出,碳核算是否可以有政府预算作为保障?同时,其大致单价如果实行政府指导价格是否可行?记者走访后则发现一个尴尬事实:除首批七个试点有数额不等的资金预算外,目前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大部分省市并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而政府指导价则存在于个别城市,且价格差距悬殊,缺乏参考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无锡继苏州之后也启动了碳核查机构招募程序,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等4家机构最终中标,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作为唯一一家江苏本土机构入围,其每单位3993 元的中标价“毫无意外”位列最后一位,并创下业内新低。

原标题:“习奥会”端出碳交易蛋糕 江苏本土机构艰难分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