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将工业现代化和提高国民收入的发展目标置于环境和公众健康之上,那时日本的许多城市都非常脏乱。炼油业、钢铁业和石化工业造成大量的污染,这些是二战后迅速工业化的结果。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遭受2次石油危机,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需要与节能和环境保护达成平衡。在1970年,日本通过了14个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这些法律被称为“防治污染的套餐”。这些法律的目标是要使日本更加清洁,但是,有些法律条文不明确、不完整,有的甚至缺少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日本20世纪70年出台的污水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改善水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环境标准是建立在1967年《环境污染治理基本法》基础之上的。1971年,日本环保局成立,环保局将污染防治放在首要位置,此后,日本的环境保护工作才逐渐步入正轨。在2001年日本政府机构重组的时候,日本的环保局升格为环保部。
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和随后的海啸,破坏了至少27万个建筑物,灾害留下了大量的瓦砾和碎片,包括烧毁的船只和汽车等,还有那些被冲上岸边的残片,大约有超过24万吨的污染物。日本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收集和处置灾后遗留的废物,受影响的城镇和村庄需要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弥补了政府在污水、污物清理过程中的开支。政府还一直对环境进行监测,测量水和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追踪东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
日本的水污染
在日本,只有大约36%的居民住所的排污系统与下水道相连通,而英国居民住户的排污系统与下水道连通的比例则高达97%,法国为65%。
人们每天都会制造数百万吨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周边水体,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和德国中,日本是向水体排放有机污染物最少的国家。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河流被污水、生活废水,以及其他污染物污染。在日本东京的一些河流中,河流流淌着受到严重污染的黑水,水的表面漂浮着白色的泡沫。在一些河流的周边地带,一些儿童患了骨骼疾病,导致他们的四肢变形。20世纪70年代,日本九州外的海湾被称为“死亡之海”,水体被严重污染,呈现出棕绿色。许多城市河流污染严重,大肠杆菌严重超标,人们不能够在水体中游泳,因为那样会有生病的危险。
存在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海域正在逐渐“死去”。每年的捕鱼量都在不断减少。人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实际上,它与水体污染和海洋温度上升也有很大关系,而现在是一个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
鲑鱼重返日本的河流,似乎是环境改善的体现,然而,在这些鲑鱼的体内却发现了高水平的DDT,这是一种有剧毒的化学物质。DDT和其他一些有毒化学品在日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了,但是,南亚一些国家仍然在使用,这是日本受到的境外污染。
日本的水污染治理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污水治理可谓独具特色,该国采用淡水贻贝来清理河流。贻贝是一种双壳纲的软体动物,一只成年贻贝每天能够清洗、过滤180升污水,这些贻贝通过消耗水中的硅藻和其他浮游生物来净化水源,这些硅藻和浮游生物以水中的氮和磷为食,而氮和磷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成分。虽然在一些很肮脏的河流,例如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心的河流,贻贝净化河水似乎并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人们还不能在河里游泳,但是,人们却获得了另外的收获和惊喜——部分贻贝长出了珍珠。
2008年3月,经过40年之后,人们又可以在东京湾捕蛤了,蛤和贻贝一样,也是一种双壳纲的软体动物,具有较强的净水能力。因为水体污染等原因,东京湾的捕蛤业在1969年停业,捕蛤业的恢复表明,日本东京湾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日本的圭河也是水污染治理的典范,这条河流流经日本广岛中部,很长的一段时间流淌着被污染的水源,污水散发着臭味。几年前,人们在这里使用了“渗透支柱”特殊技术净化河水,这是一种使用电厂的煤灰制作的碳体,能够吸引、分解水体中的有毒污染物,去除水体中不良的气味,净化水源。采用这种技术之后,圭河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许多水生生物,例如螃蟹和蛤蜊,也重新返回了水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5日,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启明赴日本与丸红株式会社能源与基础设施服务部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伊藤直树举行会谈。会上,伊藤直树和赵启明代表双方签订沙特Round4YAN风电项目EPC合同。该项目机组容量700MW,是山东电建三公司在沙特取得的又一突破性绿色能源新成果,项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25年中国常减压装置产能迎来新一轮扩张,长三角、山东、东北三大核心区域地位愈发重要。2025年,中国炼油一次产能或将突破9.8亿吨/年。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国内炼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双重作用下,2025年中国常减压装置产能迎来新一轮扩张浪潮。长三角、山东、东北三大核心区引领“炼化一体化”转型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随着“两重”“两新”等政策持续发力,二季度
7月11日,中国石油墨策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以视频形式在北京和德国慕尼黑两地举行。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出席揭牌仪式并强调,要志存高远、锐意进取,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研究院建设,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业绩,为集团公司建设国家能源化工战略科技力量和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促进中
“‘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有一批老旧机组寿命期满,即发电许可证到期,面临延寿改造。据初步统计“十五五”期间投运达到及超过30年、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的煤电机组共290台机组,总容量9819万千瓦。其中,以30万千瓦等级为主,共6662万千瓦,占比68%。地区分布方面,以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为主,
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将助力内蒙古构建系统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促进绿色消费,同时也为内蒙古融入全球绿色经贸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7月6日在北京举行。主论坛上,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在三个“十大”问题难题中,有6个与能源领域紧密相关,涵盖了深海规模化采矿、煤炭与共伴生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深空能源探索以及能源电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电解铝、纺织品(山羊绒产品)领域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统一发布产品目录,分阶段拓展至新能源、稀土、冶金、化工、大数据、农牧等领域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产品绿色电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