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再生资源报道正文

【记者调查】垃圾分类 离我们有多远?

2015-11-19 15:54来源:黄山晨刊作者:舒俊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垃圾回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今,在中心城区街头随处可见分类垃圾箱,但记者在近日的探访中却发现,尽管垃圾箱上标注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但还是没有多少人会将垃圾分类投放。而在垃圾中转站,收回的垃圾也大多不会经过分拣。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

(编辑配图 图片来自网络)

探访: 分类垃圾桶利用率不高

在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公交站台等地,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处分类垃圾箱。记者看到,这些分类垃圾箱大致分为大小两种,一种高约2米的大果皮箱呈黄灰色,左边用蓝色标志和中英文标注“可回收物”字样,右边用黄色标志和中英文标注“其它垃圾”字样。果皮箱中间上部设有灭烟孔,下部有“电池回收”口;另一种箱体呈桔黄色的小垃圾桶则设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投放口。

屯溪区环卫处主任朱志英介绍,中心城区之前投放了大的分类果皮箱1000多个,近期又增设了600个小分类垃圾桶,但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强,分类垃圾桶的利用率并不高。

记者观察到,对于生活垃圾,很多人都随意将垃圾塞进其中一个入口。一些可回收的垃圾桶内经常塞满了瓜皮果壳和树叶,而不可回收的桶内则扔进了塑料瓶、纸类等可回收物。负责百鸟亭路清扫的环卫工人郑来富说,虽然路边就设有分类垃圾桶,但市民一般都不会特别留意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而是一扔了之。而环卫工人清理时,也不会再把这些垃圾分开整理,而是将垃圾桶内的垃圾一股脑倒入大垃圾桶。

“虽然我们也要求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对一些电池之类的有害物进行分拣,但中转站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人手也有限,所以他们很少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采访中,长干中路垃圾中转站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生活垃圾被运到中转站后,都没有分拣程序,而是直接将垃圾倒入设备内进行压缩,再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理。

措施: 在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

据了解,屯溪城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近7万吨,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效益。

市市容局市容科科长方永斌表示,我市从2013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垃圾无害化处理先进理念和技术,调研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以及分类、资源回收等各项工作,完成黄山市垃圾分类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杭州的做法是政府花钱,给每个家庭配备不同颜色的代表不同种类垃圾的塑料袋,用来分装餐厨、生活垃圾等,做到在家就完成垃圾分类,但收效不是很明显。有的地方还用积分兑礼品等方式普及分类知识,但目前为止全国成功的例子不是很多。”尽管困难重重,垃圾分类还是要做。市容部门逐步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4个小区进行了垃圾分类试点。

原标题:【记者调查】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回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