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市场正文

2014年我国海水淡化情况分析(图)

2015-12-08 15:25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关键词:海水淡化反渗透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工程规模

近年来,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1工程总体规模稳步增长。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个,产水规模926905吨/日。其中,2014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个,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26075吨/日。

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个,产水规模812800吨/日;千吨级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个,产水规模104500吨/日;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个,产水规模9605吨/日。全国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20万吨/日。

(二)区域分布

截止2014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个省市分布,主要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岛。北方以大规模的工业用海水淡化工程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电力、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南方以民用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以百吨级和千吨级工程为主。

全国沿海省市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图

截止2014年底,天津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17245吨/日,河北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167500吨/日,山东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165205吨/日,浙江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141495吨/日,辽宁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87664吨/日,广东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0820吨/日,福建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10931吨/日,江苏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5100吨/日,海南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945吨/日。其中,在海岛地区,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98350吨/日,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辽宁和海南。

(三)技术进展与应用

反渗透(RO)2、低温多效(LT-MED)3和多级闪蒸(MSF)4海水淡化技术是国际上已商业化应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术。我国已掌握反渗透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相关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截止2014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99个,产水规模599615吨/日,占全国总产水规模的64.69%;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11个,产水规模321090吨/日,占全国总产水规模的34.64%;应用多级闪蒸技术的工程1个,产水规模6000吨/日,占全国总产水规模的0.65%;应用电渗析技术的工程1个,产水规模200吨/日,占全国总产水规模的0.02%。下图为全国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应用情况分布图。

全国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应用情况分布图

延伸阅读:

【图表】全国海水淡化市场分析及已建成工程统计

2014年,我国积极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研发以及成果转化工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单机3万吨/日电水联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术与示范”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岛多元集成供水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高耐氯和抗生物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正在开展膜蒸馏、正渗透、石墨烯膜等新技术研究。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浙江省六横海水淡化二期工程首套12500吨/日和江苏省大丰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一期5000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建成投产。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等积极推进海水淡化高压泵、反渗透膜等国产化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海水淡化相关从业单位联合成立成果转化基地或研发实验室,以加快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成果转化基地方面,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与江苏巴威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江苏“小型板式蒸馏海水淡化成果转化基地”、“板式换热淡化器扬中试验测试基地”正式挂牌运行;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实验基地在六横水务有限公司海水淡化厂挂牌;江苏大丰港经济开发区与哈电集团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新能源淡化海水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研发实验室方面,中工国际子公司北京沃特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抚顺研究院联合组建国内首个采用正渗透技术的“工业废水零排放和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实验室”;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赛诺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水淡化与水处理工程实验室”。2014年,“海岛适用的系列海水淡化技术装备”项目获得2014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千吨规模配套能量回收器开发”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海水淡化水用途

全国海水淡化工程产水的终端用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用水,如:首钢京唐钢铁、天津大港新泉、辽宁红沿河等海水淡化工程;另一类是民用供水,如:浙江六横、海南晋卿、永乐群岛等岛屿海水淡化工程。

截止2014年底,海水淡化水用于工业用水的工程规模为587260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63.35%。其中,火电企业为27.42%,核电企业为2.37%,化工企业为11.87%,石化企业为13.60%,钢铁企业为8.09%。用于居民生活用水的工程规模为339405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36.62%。用于绿化等其他用水的工程规模为240吨/日,占0.03%。图4为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产水用途分布情况。

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产水用途分布图

在实际运行中,根据工程产水用途的不同,其海水淡化工程投产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海岛居民用海水淡化工程,因不同年份降水量存在差异,多根据居民需水量调节产水量;工业用海水淡化工程,其实际产水量可达到设计规模的60%~70%;为城市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工程,积极与海水淡化水接收用户对接,通过开发多目标用户、加快建设海水淡化输水管道等,提高海水淡化水的输送与应用,实际产水量有所提高。2014年,天津国投北疆电厂已修通至汉沽龙达水厂、开发区泰达水厂和塘沽新区水厂供水管线,输配水管线总长46公里,并正在积极推进至塘沽新河水厂的管线工程。江苏省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项目开展了产品水灌装和产品销售工作,已建成每小时24000瓶的瓶装水生产线。

(五)成本与能源

海水淡化产水成本主要由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构成。其中,运行维护成本包括:维修成本、药剂成本、膜更换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受能源、人力等价格波动影响,产水成本集中在(5~8)元/吨,已接近国际水平。其中,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平均产水成本6.37元/吨,千吨级海水淡化工程产水成本8.44元/吨。

全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的能源以电力为主。其中,以电力为能源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由国家电网供电的工程,占反渗透工程数量的55.88%;由本厂自发电设备供电的工程,占反渗透工程数量的44.12%。低温多效和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采用电力与蒸汽相结合的能源利用形式,电力和蒸汽均来自其所依托的电厂。2014年,海水淡化与可再生能源耦合技术取得新进展,江苏大丰建成5000吨/日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工程。

(六)工程取排水

我国海水淡化工程的取排水口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东部海域、渤海湾海域、山东半岛东北部及南部海域、舟山群岛海域、浙中南海域及南海部分海域,多位于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特殊利用区。工程用海方式大部分为取排水口用海,少数为用于厂区建设的填海造地用海和蓄水池、沉淀池等用海。海水淡化工程取水方式以岸边取水、管道取水和借用已有取水设施取水为主,少数工程采用海滩井取水、潮汐取水、真空虹吸取水等方式,取水距离(30~3500)米不等,大多数为(100~300)米。浓海水排放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排海处理,包括直接排入海洋、混合后排入海洋等;另一类是再利用,包括综合利用、温海水养殖等。

[$NewPage$]

原标题:2014年我国海水淡化情况分析(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水淡化查看更多>反渗透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