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审判修复机制的特征
生态环境审判修复不同于一般生态修复补偿。传统生态修复补偿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完成对生态系统的治理和修复。而生态环境审判修复与法院审判活动密切相关,是司法裁判方式的一种,其主要特点为:一是修复对象的特定性。生态环境审判修复的对象是进入司法审判的某个具体的因人为因素所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或损害,非人为因素如不可抗力台风、地震或行政行为引发的生态损害不在司法修复范围。二是修复手段的多样性。法院在生态环境案件审理过程中就不同的受损环境要素,可裁判一方当事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环境修复。三是司法目的双重性。在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损害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运行生态审判司法修复机制,实现环境修复——环境损害——环境修复的循环发展模式,既不因为环境受损而阻碍经济发展,也不因为经济发展而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生态环境审判修复机制的适用领域
1.生态环境审判修复发端于生态刑事领域
生态环境审判修复也被称为生态修复性司法。“修复性司法”一词最初见于刑法理论,一经提出便在刑事司法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传统刑事司法将犯罪看作是对国家利益的侵害和对法律的违反,通过谴责和惩罚犯罪人来达到惩戒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因而是报应性司法。而修复性司法是一种试图通过司法调解、赔偿等机制和平解决犯罪人与被害人及社区之间的各种冲突,强调通过犯罪者的忏悔、被害人的宽恕,加上社区的谅解、社会的支持,以恢复犯罪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消除潜在犯罪的司法模式。修复性司法把被边缘化的被害人放在中心地位,着重于修复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旨在鼓励犯罪人回归社会以及恢复被伤害的社区环境。较之于传统以谴责和惩罚犯罪人达到预防犯罪目的的刑事司法理念,修复性司法更重视对被害人利益的维护和对社会关系的修复,刑罚报应色彩显著降低。修复性司法已为英美、欧陆、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应用,成为国际刑罚演变新趋势。
传统环境刑事审判重点是对生态环境破坏者施以惩罚,而缺乏对生态环境本身的关注。实际上,如果被毁森林未能修复,往往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受污染的环境若不及时修复,则可能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都有可能让公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更大损失。修复性司法理念在生态刑事司法中的运用,则是在依法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同时,宽严相济,让环境侵害人与受害人自愿达成协议,以补种、支付修复赔偿金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既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也缓和了人与自然间的紧张关系,顺应了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和刑罚演变趋势。
2.生态环境审判修复向民事、行政领域拓展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基于上述环境侵权的法律条文,在环境损害民事领域,生态修复的民事责任方式可以是恢复原状。恢复原状目的是将物的损害恢复至物之本来状态。生态侵权恢复原状(生态恢复),是指破坏生态的行为人采取措施将生态环境恢复到未受破坏前的功能状态。生态环境恢复追求的不仅是环境污染的清理和排除,还包括生态环境功能的恢复,其实现方式有两种: 侵权人自己进行生态恢复,或者由政府或他人进行生态恢复而由侵权人给付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20条及《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环境侵权案件司法解释)第14条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及环境侵权纠纷案件中环境侵害者的环境修复责任和环境修复方式,此为生态环境审判修复在环境民事损害领域运用提供的有力裁判依据。此外,在“命令+控制”的行政手段下,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律责任也成为追究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环境保护法和各部门环境法对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规定了详细的行政法律责任。近年来,我国环境行政责任的研究在国家立法与地方法治两方面均有突破,补救性行政责任不断普及,如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治理方式的广泛运用等。从环境行政审判角度,法院对行政机关责令行政相对人环境修复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显得愈发重要。
生态环境审判修复的裁判内容
生态恢复裁判形式是生态审判恢复机制的外在形式,裁判内容的具体确定则是生态审判修复的关键。环境侵权案件司法解释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中对环境修复的责任承担方式作了部分规定,具体而言,裁判内容可分为原态修复裁判、代偿修复裁判、替代修复裁判三种,在生态刑事、民事案件中由法院针对案件具体情况加以适用。
(1)原态修复裁判。 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或作出判决时直接要求环境侵害人对其所损害的某一类环境要素进行修复。该修复裁判一般适用于动植物资源减损型的修复。侵害人的侵害行为造成了动植物资源的数量、种类减少,但造成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或影响较小,通过补植、抚育、管护等方式并借助生态环境的自我增殖更新能力可以完成生态修复。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法院直接确立侵害人以补植、抚育、管护等方式修复,能提高司法修复生态效率。例如,侵害人破坏森林资源的,通过采用补植林木方式即可完成生态修复。
(2)代偿修复裁判。法院判决环境侵害人支付一定的生态修复费用用于修复其所致害的生态环境。该种裁判修复方式主要针对复杂生态系统的损害,如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修复,在涉矿产资源犯罪、环境污染犯罪等生态刑事审判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民事审判中均可适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修复往往需要较强技术手段,单靠污染者或破坏者个人之力无法完成修复,法官亦较难判决具体修复方法之适用。通过适用代偿修复裁判,法院在依法判决环境侵害人将生态环境修复到损害发生之前的状态和功能的同时,可确定环境侵害者所需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包括制定、实施修复方案的费用和监管费用。具体修复金额由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评估确定,难以确定的,法院可结合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范围和程度、污染物种类、生态环境的稀缺性、生态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污染者因侵害行为所获得的利益等因素予以合理确定。
(3)替代修复裁判。法院对无法原状修复的生态环境,准许环境侵害人采用替代性方式完成生态修复。替代性修复,是指在生态环境案件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无法通过恢复原状方式进行修复,从而采取替代性措施减轻其所造成的损害,修复总体环境容量和质量,以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总体动态平衡。替代性修复方式适用于受损生态环境因区位功能定位、修复技术、地质条件、修复成本等因素限制无法修复至环境受破坏前状态的情形。例如,对盗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修复,因林木树种限制无法补种,可以补种一定数量的其他经济林或阔叶林树种替代;对在自然保护区内盗伐林木的生态修复,因生态功能区的设置限制无法原地补种,可以异地(其他区位)复植补种林木方式替代。(摘自“论生态环境审判的修复机制”,载《人民司法》第23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近日,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20万元成立浙江菲达澜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天眼查资料显示,浙江菲达澜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3日,法定代表人为汪艺威,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杭州市。经营范围为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
日前,江西南桃花河水环境提升及生态修复项目(二期工程)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中标结果公示。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中标价102095151.97元。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内蒙古全面加速推进“沙戈荒”光伏基地建设,通过光伏与治沙的协同发展,有效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清源科技积极投身内蒙古光伏治沙项目,为阿拉善盟200MW及乌兰布和100MW地面光伏电站提供易捷大力神SolarTerraceMAC光伏支架解决方案及产品。清源科技以卓越品质和专业服务,助力
当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数智化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管理,可以实现垃圾焚烧的精准预测、智能控制、稳定运行和高效燃烧。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与数智化结合越来越紧密,以上海环境为代表的垃圾焚烧发电龙头企业肩负起助力行业高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规划提到,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和战略储备,坚决遏制挖湖造景。在黄河下游地区,增强山东半岛、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之间的区域联系和融合发展;实施滩区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指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我国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与此同时,国内铝资源供给不足、节能降碳压力增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江西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44项,总投资147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5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59项,续建项目212项,新开工项目168项,预备项目5项,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生态环保项目46个。北极星汇总环保项
抽水蓄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调峰、电力保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居全球首位。在河北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含规划、在建及已投产)达2997万千瓦,核准在建规模及并
西北地区深居中国内陆,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无疑为西北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西北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市场。西北
4月2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在重庆拜会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并见证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能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能源电力、智慧城市
2月17日,在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220千伏升压汇集站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调相机设备安装工作。“项目配套调相机工程进展顺利,目前约200名工人进驻现场施工,在全面完成土建工程的基础上,现已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按当前施工进度,预计将于今年5月31日完成所有工作后并移交全面转商。”中绿
近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发改委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耕地布局优化调整和项目建设的通知》,对光伏等新能源占地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文件指出,光伏方阵不得占用耕地,鼓励占用25°以上的园林草地,原则上禁止占用25°以下的园地,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确需占用15—25°园地,应由市级人民政府组织相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0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定调。(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会议指出,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系统提升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推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协同保护和治理。支持沿黄河各省区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加快沿黄能源、化工等基地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全文如下
据中国政府网,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
1月15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绩溪段)生态治理修复与绿色产业升级(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项目二次中标候选人公示。供应商为绩溪县环璟生态环境运营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该公司为绩溪县财政局全资子公司。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7.49亿元,共有5个子项目,以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修复、环境
1月14日,张家界市对外公开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列出了35个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实施主体、验收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定了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30个,2026年底前完成整改2个,2027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方案》提出6项整改措
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2号机组顺利实现并网发电。至此,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核心工程、黄河干流海拔最高水电站五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上游约5千米的黄河干流上,所处地区平均海拔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修正)》,加强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详情如下: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
12月26日,安徽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绩溪段)生态治理修复与绿色产业升级(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7.49亿元,共有5个子项目,以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为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公告如下: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7日,深圳市信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从公司战略目标、技术规划等层面,对公司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关于公司未来主要业务方向,信濠光电表示,在新能源第二主业上围绕智慧光伏、智慧储能等智慧能源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设计及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稳妥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陆上风电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打造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辽宁省发改委、农业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助力辽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统筹风能资源、接入能力、乡村基础条件,按照“能建则建、试点先行、条件成熟一个就实施一个,不一窝蜂、不一哄而上”的基本原则
为加强工业节能降碳管理,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工信厅节〔2025〕13号,以下简称《指南》)。为更好理解和落实《指南》,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指南》制定背景数字化能碳
碳足迹是用于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是全面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的重要基础。浙江嘉兴南湖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连续三年蝉联美丽浙江考核优秀,上榜全省首批四星“无废城市”。一是数字赋能,搭建碳足迹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建立覆盖面
4月3日至7日,光大环境受邀参加中亚气候论坛,期间,与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和工业贸易部、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能源部磋商,成功落地费尔干纳州、纳曼干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纳曼干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光大环境在中亚投资的首两个项目,设计规模均为1500吨/日,总投资约
4月11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论述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领导张传江、余波、曲波、王海腾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内蒙古全面加速推进“沙戈荒”光伏基地建设,通过光伏与治沙的协同发展,有效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清源科技积极投身内蒙古光伏治沙项目,为阿拉善盟200MW及乌兰布和100MW地面光伏电站提供易捷大力神SolarTerraceMAC光伏支架解决方案及产品。清源科技以卓越品质和专业服务,助力
4月10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创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一大批环保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在展会亮相。湖南航天副总经理、航天凯天环保党委书记、董事长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山西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建立健全碳普惠管理机制,制定碳普惠管理制度及配套规则,规范碳普惠运行模式和核算方法学,加强对碳普惠公众参与平台运营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减排量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
4月1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2025年先进充电设施示范项目的通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按照不超过项目工程投资(低压及以下部分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购置)30%予以补助支持。支持范围:1.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支持符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新能源汽
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京召开2024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协会会长梁嘉琨,党委委员张宏出席会议。发布会由张宏主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负责同志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