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新思维】张来武:六次产业理论推动环保产业的创新创业

2016-01-11 16:01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作者:刘源关键词:环保产业张来武生态文明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面临的经济转型的四大挑战

第一个是中国产业规模化挑战。中国的发展必须由追求量的发展变为追求质的发展。如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环境因素,肯定是不能持续发展的,结果是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空气上人们吸收的是雾霾。

第二个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挑战。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发展和致富,似乎给了我们一种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错觉,但是实际上我们目前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最大的时期。可见根据“凯恩斯理论”,促进三大需求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农村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城乡发展却得不到平衡。

第三个是健康大挑战。主要反映在老龄化社会和中国慢性病的扩张方面。现在“三高”比比皆是,亚健康慢性病人群严格来说已经超过了四亿以上,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第四个是生态文明的挑战。中国生态文明的挑战是伴随着其他三大挑战一起的。社会发展会反映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文化生活中、健康生活中,也反映出人和自然的关系。过去的发展是投资带动与要素驱动的必然结合,这种结合是以消耗珍贵的自然资源为特征。某些时候甚至是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的消耗资源。

张来武 科技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六次产业划分理念

现在,需要痛定思痛,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倒逼机制,必须迎接这个挑战。那怎么找到这样一个既要发展生态文明,又要迎接经济下行转型的压力和挑战的发展平衡?这种平衡对我们民族、对环保产业界的智慧都是一个真正的考验和挑战。

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传统的工业化思路是不行的,用传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是不行的,甚至用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经济学理论都是没有出路的!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在这种挑战中寻找到一个理论的突破——能够指引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竞争力的协调统一发展,这就是六次产业划分理念。

经济学家把人类生态文明和经济利益进行对立的设计,并不是必然的,是来源于过去三次产业划分。环保产业没有特殊的地位,这就是至今为止环保产业往往还是少数先驱者行为的原因。但是六次产业划分告诉我们,原来人类在一产、二产、三产之后,还有互联网+ 产业的第四产业,还有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五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是第六产业,在新的产业划分中环保产业地位何在,规律有无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在这中间寻找新的理念和思路,新的设计和创意。

六次产业是一个日本的农业专家在80 年代左右提出来的一个名字,当时日本为了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做了一产、二产、三产,巧合1+2+3等于6,当时还没有互联网+ 的概念,也没有文化创意的概念,但是形成了日本、韩国特有的产业特色,至今可以看出来在日本、韩国是专门有六次产业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

六次产业理论从实践中逐步解决了这些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环境资源的代价,还要有知识的要素,人力资本的要素,智慧的要素、品牌的要素注入进去,想方设法增加附加值,从而构成全产业链品牌化的发展。

这么多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领导进行“接二连三”的尝试,他们和很多企业家也都已经意识到,在一个点上发展不能维持行业健康发展,一定要全产业链发展。在之前,由于没有理论体系,没有系统方法,没有一个协同分享的有效商业作为、商业模式,因此企业探索显得长路漫漫。今天正是因为企业长期的探索和政府共同解决农业问题,一二三产联动探索,我们终于在理念上有所突破,提出六次产业划分理论。

原标题:【新思维】张来武:六次产业理论推动环保产业的创新创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张来武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