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污泥评论正文

欧洲污泥生态处理之父尼尔森:污泥难题 让生态和时间去解

2016-03-01 14:33来源:新生态俱乐部微信关键词:污泥生态处理污水处理水污染控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斯汀.米歇尔.尼尔森(Mr.SteenMichaelNielsen),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以生物代谢流程为主要研究方向。现担任丹麦最大的工程咨询公司(Orbicon)高级科学家。

Nielsen先生在丹麦及欧洲其他国家从事污泥生态处理研究30年,在芦苇床系统污泥生态处理建设中做了杰出贡献,承担的项目百余个,在业内被称为“污泥生态处理之父”。

Nielsen先生是全球湿地科技平台(GlobalWetlandTechnology)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国际水协(IWA)水污染控制湿地系统研究组成员。

污水处理余留下的污泥一直是个大难题,在国内,处理污泥除了焚烧和填埋几乎别无他法。

近日,在业内被称为“污泥生态处理之父”的丹麦科学家尼尔森先生(SteenMichaelNielsen)来到苏州,此前我们曾经报道过应德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多个生态湿地污水处理项目,而这次德华邀请尼尔森先生推广的又是一种国内尚处空白的生态污泥处理方式——芦苇床污泥生态处理系统。

尼尔森先生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生态处理污泥的美好图景:通过一片片芦苇床,污泥得以脱水、自然蒸发和矿化,在堆积了10-15年后成熟,成熟的污泥返回农田,芦苇再生,开始新的轮回。这期间没有异味,很多小鸟在芦苇森林中栖息,并不知道脚下堆积着污泥……

这种把问题交给生态和时间的处理方法,引发了苏州业界的关注、争议和讨论。本刊记者也对尼尔森先生进行了专访。

芦苇床系统中的生态魔法

丹麦赫尔辛厄芦苇床污泥处理系统,占地2.2公顷,有14个芦苇床,一个温室和一个堆料场,服务周围4.2万人,每年处理630吨干物质。14个单独的芦苇床轮流运行,每个芦苇床布泥运行一周,然后闲置,换下一个。布泥循环完成一轮后,又从第一个床布泥,如此循环往复。

这个过程中,芦苇床在起着神奇的变化:被泵打到芦苇床的污泥,水分一部分向上蒸发,一部分向下经由通气管排水。排水结束后,通气管又将氧气带入,使得污泥始终处于耗氧状态而不是厌氧状态,因此不会产生恶臭。通过这样的过程,污泥逐渐实现脱水和有机物的矿化。

10-15年后,污泥成熟,芦苇床进行清床。清床时会留下芦苇的根系,而芦苇杆和根系上方高达2米左右的污泥被清出。清出的芦苇会被用来喂牛,污泥在堆料场或温室经过暴晒干燥,最终还田供作物生长。

几周后,芦苇床上又会冒出新的芦苇苗,3个月左右就可以长得很茂盛。芦苇床新一轮污泥生态处理又开始了。

延伸阅读:

【借鉴】什么是欧洲港口发展的最大环保障碍?

原标题:欧洲污泥生态处理之父尼尔森: 污泥的难题,让生态和时间去解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泥生态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水污染控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