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技术正文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率 你真正了解吗?

2016-05-12 08:51来源:环保零距离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处理、污泥污泥处理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有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那么,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到底怎么样呢?接下来将进行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重金属、微生物等物质的去除率详解。

1有机物的去除机制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土壤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在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在湿地基质中的沉淀、过滤、吸附作用,很快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在土壤好氧区,有机物被好氧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区有机物被厌氧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无机氮、无机磷。

人工湿地对COD、BOD有较高的去除率,大多数处理系统的去除率为80%-90%。国内对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污水的研究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处理出水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COD和BOD的去除率与各种微生物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

2氮的去除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人工湿地中的氮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植物的吸收、氨的挥发以及基质的吸附和过滤等过程而去除。氮在污水中主要以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念存在,无机氮可以被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合成植物蛋白,最后通过收割植物从湿地系统中去除,但无机氮仅占总氮量的8%-16%。人工湿地系统的有机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比较容易转化为NO3-N,易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是需要有效去除的重要污染指标。

李杰等研究发现,湿地土壤的脲酶活性与N的去除率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认为可把根区土壤中脲酶活性作为人工湿地去除污水含氮污染物效果的评价指标。人工湿地对N的去除率并不是很高,一般在50%左右。但有研究发现,通过人为添加秸秆或甲醇等措施提高湿地中BOD:NO3-N之比,氮的去除率将大大提高,能从30%左右上升至80%-90%,原因是BOD:NO3-N比值太低时不利于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当比值上升到2.3时,反硝化率达到最大值。Baker研究表明,处理含有机碳低、硝酸盐氦高的废水可直接用C:N比来表示NO3-N的去除率,当C:N>5:I 时,反硝化速度最大。

3磷的去除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积累同化和基质的吸附沉淀等共同作用完成的。首先污水中的无机磷在植物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下,被合成ATP、DNA和RNA等有机成分,最后通过对植物的收割而将磷从系统中去除;其次磷为微生物证常代谢所需要,有机磷和溶解性较差的磷被磷细菌转化为溶解性无机磷,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再次被介质(土壤或填料)通过吸附或离子交换作用而去除,土壤中所含铁、铝、钙化合物的含量影响介质的吸附容量,最后聚磷菌的过量聚磷对磷的去除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人工湿地特殊的好氧、厌氧状态,聚磷菌可在好氧状念下吸附过量的磷;在厌氧状态下,又把过量的磷释放出来,一部分会随水流输移扩散,另一部分被介质吸附,由于磷的释放,在局部磷的浓度较高有利于介质对磷的吸附。

原标题: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率 你真正了解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人工湿地查看更多>污泥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