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评论正文

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以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为例

2016-07-05 10:55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作者:曹丽关键词:污染场地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文介绍了武汉金口垃圾填埋场502万立方库区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加速老天绵长稳定化的生态修复技术。这一工程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老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修复后的垃圾填埋场减少了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成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场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引言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大多以填埋作为最主要方法。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大中城市初期投资建设的填埋场未按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后期亦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出现了一个中国专有的概念——存量垃圾,即堆放于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的生活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国内已有卫生填埋场、简易填埋场和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共计1549座,占地面积为36262公顷,处理能力合计421776吨/日。在未来的5~15年,将有1469座填埋场陆续被填满,除此之外,各地还存在着大量小规模垃圾堆放点。这些“存量垃圾”正在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比如,填埋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不但带有难闻的恶臭,还会引发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带来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垃圾渗滤液中更是含有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健康。而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区面积扩大,原来填埋场已从城市边缘转变为城市的中心或居住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正在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国家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规定:“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但是自然状态下,老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稳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50-100年。因此,如何对老填埋场的污染场地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其在短期内快速转化为安全稳定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发【201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治理计划。国务院于2012年4月19日转批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存量垃圾的治理列入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的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的建设任务。在“十二五”期间,预计实施存量垃圾治理项目1882个,其中不达标填埋场改造项目503个,封场项目802个,非正规堆放点治理项目577个。国务院在2012年128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中给予了211亿资金支持。结合十二五期间各地对未来的存量垃圾治理工作所制定计划,保守预计“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有超过180亿元的资金支持存量垃圾治理工作。

二、金口垃圾填埋场及园博会背景介绍

武汉市连接中国内陆东西部,截至2014年末,全境面积达8494.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33.8万人,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高达295万吨,其无害化处理是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位于汉口西北郊金口张公堤外侧,场地主题为规则的四边形,全场用地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是上世纪1998年未解决汉口地区的垃圾出路而兴建的,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填埋垃圾量约502万立方米。由于金口垃圾填埋场选址和建设时间较早、当时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也较低,加上资金投入有限,从而造成填埋场“先天不足”。此后,由于周边居民的不断投诉,武汉市政府决定提前关闭金口垃圾填埋场。2005年7月1日,这座当时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提前“退役”。关闭后,虽然管理部门对填埋场进行了封场,但积存垃圾仍然继续产生填埋气体、垃圾渗滤液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原标题:【行业聚焦】老旧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以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为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场地查看更多>垃圾填埋场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