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8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从总体要求、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强化制度供给、激发循环发展新动能、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完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实施九大方面,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等四十三个小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循环发展做出具体计划。
明确初步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循环发展体系,基本构建新的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要目标。根据计划内容,到 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建筑垃圾循环发展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也被《征求意见稿》列入计划之中。值得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人士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有六条明确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发展做出的明确要求和计划,足以见得国家对于这个行业的重视。
这六条分别是“加强城市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推广使用制度”“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行动”“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推广行动” “健全法规规章体系”“理顺价格税费政策”,涉及体系、制度、行动、保障等多方面,相对全面地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发展做出规划。
今日,本版将刊登《征求意见稿》中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条目以及具体内容,分析其实施或者实现将可能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或给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好处和机遇。供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人士参考和思考,也希望行业人士能来函来电,共同探讨《征求意见稿》给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带来什么。
(七)加强城市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布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网络,加强分类回收和分选。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继续推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粗细骨料和再生填料,规模化运用于路基填充、路面底基层等建设。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将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产品纳入新型墙材推广目录。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列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分析: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背后需要一个庞大体系作支撑,只有体系健全、体系内方方面面都齐头并进,才能促使产业均衡、健康的发展。
《征求意见稿》第七条,通过八项具体指导计划,全方位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从建筑垃圾的回收分类,到生产利用,到推广应用,再到产业发展中所需要制定的计划方针展现出来,阐明了行业发展具体做法。无论任何一项措施得以实施,都将直接拉动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向前发展。
(十五)建立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推广使用制度
实施原料替代战略,引导生产企业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分类发布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标准和目录,建立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或道路中,强制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日前,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近日获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浙商证券。该公司从事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拟在北交所IPO。
日前,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30年前,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从城市建设、村镇发展、建筑节能等多方面部署具体工作任务,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佛山
5月16日,宁波杭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至此,宁波超高压变电站数量达到10座,成为继杭州之外,省内第二个超高压变电站达到10座的城市。关于杭湾输变电工程宁波杭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国家级重点能源类项目,也是宁波首座半户内设计的超高压变电站,标志着
日前,2024年昆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2024年昆明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4518.4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77.56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8.23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94.46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849.67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52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43.01万吨。其
共建无废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建设无废城市是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的重要举措。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海固废化学品管理”推出“共建无废城市”专题,展现我市基层社区、企业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天马无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和处置核准工作的通知》。宁夏将着力构建“套餐式点单申请、一站式综窗受理、集成式一网通办、保姆式跟进服务”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和处置核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更深层次的“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
近日,全国人大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全文,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13日。草案共分五编,依次为: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涉及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等多个
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零碳方案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作为连接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实践的桥梁,零碳示范区、产业园区、工厂既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4月28日,贵州省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内容如下: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发改价格〔2025〕267号)为完善我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
4月22日,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详情如下:司法亮剑“固废”顽疾!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工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特别是其中的危险废物,会严重污染空气、水体、土壤,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是环境治理中的一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路径,提出到2027年底完成10家以上零碳园区项目的建设与验收,构建以园区为主阵地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通知指出,2025年,
日前,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拟审批《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协同焚烧提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示。项目总投资1.2亿元,掺烧固废入厂量为550t/d,项目处理规模为2250t/d,掺烧固废占项目处理规模的13%。项目建设单位为昆明鑫兴泽环境资源产业有限公司。文件显示,该技改工程依托现有的焚烧发电项目
日前,2024年昆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2024年昆明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4518.4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77.56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8.23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94.46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849.67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52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43.01万吨。其
4月28日,贵州省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内容如下: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发改价格〔2025〕267号)为完善我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为进一步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社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积极响应连云港市“无废城市”建设号召,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全力推进“无废港口”建设,在港口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木上,踏出了稳健且精彩的步伐。组织引领,制度护航,筑牢建设根基。集团建立起强有力的“无废港口”建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2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申报范围包含大气、水、土壤修复、固废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处置等技术装备。技术类别分为研发、应用、推广类。详情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
作为广东省唯一且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南沙开发区近年来将协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充分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减污降碳工作基础、重大战略平台优势以及气候投融资等多试点融合发展,在产业变革、能源转型、政策优化与能力提升、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不断
为规范排污许可管理,强化固定污染源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月1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安徽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具体内容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排污许可
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无废细胞建设、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和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各阶段性指标基本达成,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无废城市”制度体系、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无废文化”培育工作初步完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生产、
GPI调研结果显示,在垃圾分类热潮下,相关产业景气纷纷走高,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行业作为垃圾分类产业链末端的重要一环,景气度也逐渐回暖。事实上,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行业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再生协会数据,目前再生资源行业有13万家企业,其中8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全文如
近年来,在互联网+助力下,我国涌现出了爱回收等一批新型可推广、可复制的回收模式;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集中度总体上仍然偏低,同质化竞争依然严重,行业低小散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因此,迫切需要采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转型,推动企业不断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通过兼并重
(2017年6月28日荆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7月27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荆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九届〕第一号《荆门市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条例》已由荆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6月28日通过,并经
2018第二届中国国际固废峰会将于9月6-7日在北京召开。届时,汇集来自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专家领导、企业高层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中国固废产业最新政策法规、技术、市场机遇及未来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特别是循环发展引领计划的出台实施,再生资源行业下游产品价格将有所好转,垃圾处理行业
2018年,是举国上下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ldquo;十三五rdquo;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每个产业、企业都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的物质支撑和绿色经济的组成部分,环保产业也不例外。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雾霾天
1.垃圾处理问题进入中共高层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垃圾处理,他说: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在2016年12月2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
近期,中国城市环境卫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正式发布。该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100余家报纸杂志及权威网络的基础信息及环境卫生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编制组对环境卫生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实地调查,对我国环境卫生行业的设施建设情况、运行服务
2016年1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商务部以工信部联消费[2016]397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既是包装产业的战略部署,也是包装行业的行动指南。如何深刻理解《意见》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推动我国包装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提质增效?近日,两部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全面深入推进,ldquo;十三五rdquo;期间环保行业将延续较高景气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制定了《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计划提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
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近日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统计局能源司有关负责人就此接受了记者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