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核燃料在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后,一定时间内必须从堆内卸出,同时换上新燃料。卸出的这部分在反应堆中“燃烧”过的核燃料称为“乏燃料”。
我国核电正在稳步持续发展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在运核电机组数达34台,仅次于美国、法国、俄罗斯,位列全球第四。按照核电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2~1.5亿千瓦,每年产生约3000吨左右的乏燃料。这么多的乏燃料,它的“家”在哪里?
贮存设施接近饱和
“可以预见,以中国核电发展的速度,乏燃料的安全储存和去向问题,将逐渐凸显。”相关专家告诉记者。
据悉,我国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第十二条中规定,中、低放固体废物的贮存期一般不宜超过5年,应适时对废物进行相应的处理、整备或处置。该《规定》第十四条中还规定:通常中、低放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300年;中、低放固体废物应按“区域处置”的方针实施处置。
据了解,在核电大发展背景下,我国核电站卸出的乏燃料数量在不断增长,大部分核电站的在堆贮存水池容量已经超负荷(在送至后处理厂前,乏燃料通常先暂存在核电站内自建的硼水池内,即在堆贮存水池内,中国目前是按其可以存储乏燃料10年设计),我国核电厂运行已近30年,乏燃料贮存设施已累积了大量乏燃料,大亚湾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已经达到贮存上限,田湾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也已接近饱和。已经建成的离堆乏燃料湿法储存设施也已饱和。
乏燃料后处理项目进展缓慢导致核电厂产生的乏燃料无处可去,只能在核电厂内的贮存设施中暂存。中国的乏燃料正面临“无家可归”的尴尬境地。
后处理项目落地难
据了解,我国早就确定了核燃料闭式循环,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的政策。核废料存储接近临界线,核废料处理作为百大工程项目之一,已经提高到国家高度。国家原计划建设西南、西北、华东、华南、北方五个区域处置场,然而问题在于,目前除了西北处置场,至今尚未建成具有一定处理规模的乏燃料商用后处理厂。
现实问题是,我国核电站最集中的地区在沿海,而乏燃料后处理项目的选址地并不一定是核电站所在地,项目选址地的政府只有义务没有利益,误以为后处理是“核垃圾处理”,只有危害和风险,因此不情愿接纳,导致后处理项目落地存在极大困难。不接受外省废物,已经成了一些地方建设废物处置场的前提条件。
“与争着要上核电站项目的积极态度明显不同,地方政府一般对建设处置场都避之不及。”相关政府人员告诉记者。
他进一步指出,“其实,我国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完善相关补偿机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定论。”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应该为建设中、低放废物处置库的地区给予经济补偿,这样的做法不仅能给处置场所在地带来经济利益,提升支持建设积极性,更有助于降低民众敌对情绪,有利于疏导舆情。
实际上,国内外几十年的运行经验证明,乏燃料后处理厂是安全的。如法国阿格后处理厂,运行多年对周围环境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即使万一发生事故,后处理厂事故的危害程度也非常低。
乏燃料不等于废物
相关专家表示,“核电带给我们的好处不必多说,在得到能源同时,却对乏燃料后处理考虑不够,如果没有核循环项目,中国的核电大发展将受到制约,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核电将不能可持续发展”。
据悉,从乏燃料后处理中回收再利用的核燃料,为全球第二大核电国家法国贡献了17%的电力,英国、美国、俄罗斯等核大国均具备商业规模的后处理能力水平。
乏燃料后处理对放射性废物最小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经过后处理后,只剩下极少数放射性废物,大大地减少了高放废物的数量。乏燃料若直接进行深地质处置,其体积是2立方米/吨铀(m3/tU),而经后处理提取铀和钚后,需地质处置的废物体积低于0.5立方米/吨铀,减容效果明显。此外,在后处理过程中或之后,采用分离—嬗变技术,可将长寿命核素转变成短寿命核素,有效地降低其放射性的长期危害。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4日10点58分,随着现场一声指令,装载着核电站低放废物的运输车缓缓驶入龙和国家集中处置场大门,处置场开始接收首批核电废物。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核电废物集中处置场正式投入运行。龙和国家集中处置场可面向全国提供放射性废物管理一体化服务,彻底解决我国核电发展中的低放废物处置瓶颈问题
核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项——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之芳(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闻”作者:白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是当前国家明确的核电发展方针,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核能对促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怎样的作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的一座核废料厂在储存核废料的容器底部发现少量液体泄漏,由于液体具有放射性,因此引发当地对核泄漏的担忧。虽然该核废料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进行区域性临时疏散,并对事发现场实行管控,没有迹象表明周边出现污染,也不存在放射性物质泄漏的
由民间团体编纂的《2019年世界核废料报告》日前发布,其中包括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用于核废料的深层地质储藏库,芬兰是目前唯一正在建设深层永久存储库的国家。——由于未来数十年深层地质储藏库都不会建成,临
外媒称,美国把核废料置于太平洋岛屿上的一座穹顶建筑中,现在后者正在开裂。(来源: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0日报道描述了如下场景:1954年3月1日,太平洋中部一望无际的蓝天被一道巨大红色闪光划破。几秒钟内,一朵蘑菇云冲上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上空4.5英里
地库大门慢慢开启后,记者乘坐的面包车好像驶入了矿井中。车道两旁都是岩石切面,沿途可见各种奇形怪状的机械和标有数字的绿色指示牌。约20分钟后,面包车在一处标着“4000”的路牌旁停下来。随行的专业核废料处理机构波西瓦公司工程师哈帕莱赫托·索菲说,当前车已经驶入坑道4000米,大概位于地表以下
英国政府于12月19日发布了《实施地质处置:与地区合作:高放废物长期管理更新框架》的政策文件,宣布重启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选址工作。该文件制定了政府通过地质处置管理高放废物和如何与地区合作为地质处置设施选址的总体政策框架。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启动了一项寻找地质处置设施场址的新任务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能源部核安全办公室正在开发一个项目,以帮助其他国家处理核废料,努力保持美国在处理技术方面与全球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消息人士称,美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正在考虑利用一些技术帮助其他国家,包括破碎、加热和向废料中输送电流以减少废料的体积。这些机器将被装在一个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2018年10月30日报道]一项对挪威国家核贮存库的调查显示,辐射水平达到最高允许限值的57倍,引发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考虑。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挪威辐射保护局日前披露,位于希姆达伦的国家核设施在处理放射性物质方面存在“严重违规”,其中包括许可证问题。从2018年
据报道,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表示,尽管总统特朗普上周暗示他正在重新考虑,但白宫仍支持在内华达州建造一个计划中的核废料处置库(尤卡山项目)。佩里还谈到了政府为帮助无利可图的煤炭和核电厂所做的努力,并表示该部门没有退出其对该计划的全力支持,此前有报道说,在白宫内部的反对下,这些努力
据俄罗斯卫星网8日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核废料储存场所,发现了一种能中和核废料的细菌。这种独特的细菌,有望用于制造防止放射性核素扩散的天然屏障。弗鲁姆金物理化学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联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这种可用于保护周围环境免受液体放射性废物侵害的
近日,我国首台百吨级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取得设计许可批准,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大型快堆用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全部关键技术,打破了该类型运输容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从无到有,再到创新性、产业化、型谱化的突破,为我国快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百吨
今年稍早些时候,中法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两国支持双方企业研究在核废料后处理等问题上加强工业和技术合作的可能性”。此后,乏燃料后处理问题又一次引起行业热议。乏燃料是在核反应堆中经受过辐射照射、达到预期燃耗的核燃料,通常由核电厂或研究型核反应堆
据CNBC报道,美国每年产生约2000吨核废料,加上已经产生的累计约86,000吨。处理核废料是降低其放射性的一种方法,但世界上每年只有处理2400吨乏燃料的容量,其中大部分在法国(1,700吨)和俄罗斯(400吨)。传统核电反应堆产生的乏燃料只使用了4%的潜在能源价值,但有足够的辐射在大约一百万年内伤害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国际核工程)2022年5月31日,亚美尼亚核电厂负责人表示,该电厂正准备新建一座中低放固废贮存设施。该项目拟于2022年底前确定供应商并签署建设合同。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有几种技术可以用于处置放射性废物,包括玻璃固化和沥青固化,均可在亚美尼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世界核新闻网)2022年5月底,芬兰SkanskaTalonrakennus公司完成奥尔基洛托(Olkiluoto)乏燃料封装厂完成土建工作,目前,该公司已将厂房移交给芬兰废物管理公司Posiva,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的设备安装工作。2018年11月,Posiva与Skanska签署乏燃料
芬兰辐射与核安全局(STUK)已开始审查Posiva公司乏燃料处置设施运行许可证申请。放射性废物管理公司Posiva于2021年12月30日向芬兰经济事务和就业部提交相关申请。信息显示,该项目位于奥尔基洛托(Olkiluoto)厂址,计划于2025年前后投运。Posiva申请的运行许可证有效期为2024年3月~2070年底。STUK表
近日,乌克兰国有核电运营商Energoatom公司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乌克兰国家原子能监管局签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附近集中式乏燃料贮存设施(CSFSF)运行许可证。2005年,Energoatom与美国HoltecInternational公司签署CSFSF承包协议,但直至2017年项目才开工。该项目是VVER机组乏燃料的首个综合型临时贮存
8月20日,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组织召开“高燃耗乏燃料贮存容器研究”项目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会上该公司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签订了“乏燃料干式贮存系统主设备样机研制及试验”项目联合研发合同。
日前,乌克兰Energoatom公司宣布,该国建筑和建设监察局已批准中央乏燃料贮存设施(CSFSF)投运。目前该设施已做好投运准备。
6月30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百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顺利下线。作为国内首台批量化生产的国产化百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将进一步夯实中核集团乏燃料运输保障能力。
近日,在国防科工局和中核集团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球墨铸铁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制”科研项目完成第3台百吨级球墨铸铁容器铸件铸造,标志着项目研制工作由关键原材料探索进入样机制造的新阶段。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范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
江西晶核环保有限公司:《关于要求审批〈江西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及相关文件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一、项目建设内容江西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项目位于赣州市崇义县中核赣州金瑞铀业有限公司丰州水冶厂内,主要用于接收和处置来自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产生的伴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国际核工程)2022年5月31日,亚美尼亚核电厂负责人表示,该电厂正准备新建一座中低放固废贮存设施。该项目拟于2022年底前确定供应商并签署建设合同。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有几种技术可以用于处置放射性废物,包括玻璃固化和沥青固化,均可在亚美尼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
9月11日,我国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在四川广元正式投运。这标志着我国已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跻身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的国家,对我国核工业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1年6月17日,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作进入了地下实验室建设及研发阶段,为填补我国在高放废物处置技术地下现场研发平台及设备的空白,攻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试验平台和基础。
日前,法国法马通公司(Framatome)宣布用于支持核设施退役和废物管理的机器人辅助处理系统开发工作取得里程碑进展。试验证实该处理和分类高放废物部件的机器人系统能够良好运行,这为提高核工业自动化水平铺平道路。
近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向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E)“优化核废料和先进堆处理系统”(Onwards)项目拨款4000万美元,该项目旨在开发限制先进堆核废料产生的技术,解决乏燃料处置方案选择有限等难题。
3月20日,“核电三废处理技术联合研发和试验中心”新址揭牌,上海核工院与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署“PVA可降解防护用品与处理工艺技术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与“关于成立江苏核捷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意向书”。
3月10日,据西南科技大学官网消息,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将于近日举行学术报告。
3月17日,由原子能院研发的低放废液热泵蒸发处理系统性能试验在江苏海安圆满完成,标志着热泵性能达到设计指标,具备供货条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