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建设》,全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主编,本章由周健奇撰写。
碳排放权只有核证之后才能成为商品,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又是碳交易市场进行有效核准的前提。据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先行开展碳交易制度国家的经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有无偿分配、有偿分配(拍卖)、按行业分配、按地区分配,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才能削减排放总量?这也是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中国是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导致碳排放量不但高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国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但节能减排并不是意味着不发展,途径之一是立项一批拥有节能减排技术的大项目,使之成为全球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既可以引进资金和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又可以促进宏观经济增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因此,CDM机制是中国开展碳交易的启动因素。在CDM机制运行之后,中国很快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CDM碳交易市场卖方,但中国碳交易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各地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比较滞后,中国主要参与的是CDM一级市场交易,一级市场场内交易很难实现。中国目前成立的碳交易所还只能从事信息发布等简单的功能。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还没有真正开展碳交易方面的业务,碳金融发展更为落后。由于中国缺乏自己的碳交易体系,所以在国际碳交易市场规则制定中,中国根本没有发言权。
且中国除了依托CDM机制产生的国际间碳交易外,国内的碳交易市场也只是在CDM机制下开展交易。因此,中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仅包括碳排放权及CDM机制下的现货交易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期货交易市场,从而形成完整的中国碳交易体系。要真正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国家的环境管理部门必须对中国的年碳排放准确总量与分配进行论证,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排放权,政府对排污权市场交易维持和管理等进行充分研究。
另外审视中国已经建立的碳交易所起点很低,交易规模小,从严格意义上还不是真正的交易所,业务上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此外,中国碳交易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缺少与碳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交易方式、制度和流程等也需要在交易过程中不断优化,中介服务组织也明显缺失。此外,中国市场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对于正在建立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例如市场的诚信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交易风险的防范,必然会影响碳交易的开展。因此,中国必须积极主动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作为商品,碳排放权具有特殊性。首先它是一种无形的虚拟品,只有经过核证之后才能成为商品;其次它不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其成本价格不是一般商品所具有的生产成本,而主要是巨额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再次它不单纯是某种商品,具有单一的经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国际政治博弈的产物,因此碳交易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碳排放权只有核证之后才能成为商品,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又是碳交易市场进行有效核准的前提。据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先行开展碳交易制度国家的经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有无偿分配、有偿分配(拍卖)、按行业分配、按地区分配,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才能削减排放总量?这也是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针对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公开透明的、交易活跃的碳交易市场。有了自己独立的碳交易市场,中国才可以在交易过程中培养足够多成熟的碳交易中介机构和熟悉国际碳交易规则的专业性人才,开发中国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同时只有自己拥有独立的成熟市场,中国才能够根据自己未来发展的需要作出交易或者储备碳排放权的决策,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掌握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碳交易市场还面临行业和能源管理体制障碍。第一,行业体制障碍。在中国,火电企业是碳排放权的主要买方,而火电行业的最大体制障碍是,电价仍然没有市场化,而煤炭价格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第二,能源管理体制障碍。碳交易市场是以市场手段来解决碳排放控制问题为基础构建市场,能源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属性与碳交易市场更加契合。但是,目前中国能源体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政府职能分散、行业分割、自成体系,彼此孤立、相互排斥;信息资源分散,缺乏科学准确统计,政府决策缺乏依据,应急反应缺乏数据支持;大型企业自立门户,政府监管的权威受到挑战。
且如果中国成立了大量的环境交易机构,但是由于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落后,会不利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登记、核查、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因此,碳交易市场运营必需的制度环境建设滞后。另外,由于相对缺乏激励政策,企业参加碳交易乏力。
总之,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监管和激励方面的障碍。要想让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活跃起来,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定价权,中国政府必须在上述方面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为碳交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碳交易市场已具备一定基础
中国已成为世界CDM项目最多的国家,基于CDM项目开展的碳交易规模也是世界最大。由于政府的支持、成本的优势、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成功注册的CDM项目数量和获签的CERs数量都增长很快,中国的碳交易规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作为目前还处在一个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减排资金缺乏和低碳技术不足是制约中国碳减排和能源升级的重要瓶颈,同时政府在控制减排过程中倾向使用的命令控制调控手段被事实逐渐证明其成本大大超过预期,而且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碳排放的配置,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度,以获得在成本最低情况下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果,才是中国目前最优选择。因此,中国目前急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这样一种转型的紧迫感也为碳交易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在中国,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障碍,使这一有效的环境经济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尽管并不成功,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实施也给碳交易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现行的期货市场均采用竞价方式撮合成交,单方向的报价制度不能保证买卖双方及时成交,增加了交易成本。如能构建一些有能力的做市商,进行双向交易撮合成交,必然能提高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基金、政府部门和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碳交易的投资公司可以履行做市商的职能,提供买卖双向报价,集中撮合市场成交,增强市场流动性。做市商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判断价格走势,不断调整库存碳交易量,选择最佳的买卖价格来获利,亦可享受买卖价差来获利。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中国的碳交易现货市场交易分散,不能反映未来供求变化及价格走势,建立期货市场有助于价格的形成,为现货市场上有碳交易权供给和需求的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而目前国内建立的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并非真正的碳排放交易中心,距离建立场内碳排放交易期货市场的目标还非常遥远。但是中国在期货交易所建立和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加快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帮助。在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机制,可以加快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进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抽水蓄能+”打造能源转型的超级调节器——“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观察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正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然而,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在5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通过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等实现市场化转型。这也给储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是短期内,储能发展速度将大为受限;二是长期来说,
日前,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30年前,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从城市建设、村镇发展、建筑节能等多方面部署具体工作任务,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佛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细则》指出,支持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节水、减
新CCER项目签发,短期看会带来一波碳交易热潮,长期看则进一步完善了碳市场发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舞台上的话语权。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继2024年1月重启后,在2025年3月迎来首批新项目签发,带动了一波碳市场交易的热潮。新签发项目均是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7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上海积极推动电碳协同。2023年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沪环气候〔2023〕89号),明确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有序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贵州省虚拟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更加多元,全省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需求侧能效管理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反映了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管理思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能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通过优化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能互补优势,降低综合能源服务成本,充分利用能源数据,提高需求侧能源和设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电网企业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展综合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以及碳交易等多元化能源服务,满足电力用户的差异化能源需求,助力电力用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526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提到,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华东能源监管局,组建了由市电力公司、交易中心、发电企业、研究机构组成的现货专班,开展规则编制和技术系统建设等各项工作。202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在地方碳市场10年试点探索之后,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至今将近4年,市场见证了成交量、价格的一路走高,从开市时的48元/吨上涨至2024年年底最高时的105元/吨。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总量1.89亿吨,成交总金额181.14亿元,已经跻身世界主要碳市场前列。3月,生态环境部发文将钢铁、铝冶炼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钢铁行业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贡献了全球约7%的碳排放,其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升目标及国家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流程改造和能效提升等措施难以彻底消除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因此,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对于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不可或缺。该技术涉及碳排放点源与地质封存
新CCER项目签发,短期看会带来一波碳交易热潮,长期看则进一步完善了碳市场发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舞台上的话语权。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继2024年1月重启后,在2025年3月迎来首批新项目签发,带动了一波碳市场交易的热潮。新签发项目均是涉
“我们园区应该怎么系统规划用能结构?”“怎么理解零碳园区的绿电直供?”“您PPT里提到的碳足迹核算服务会增加我们多少成本?”……在贵阳一化工园区的会议室内,来自南网碳资产管理(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碳资产公司”)的双碳咨询业务经理杨珏、胡克正一一解答对面坐着的工业区管委会相关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5月9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北京碳市场2013年开市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市场体系,在顶层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行平稳有效,很好地发挥了促进碳减排、推动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湖北省发改委印发《湖北省定价目录》,修订后的《湖北省定价目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原《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湖北省定价目录〉的通知》(鄂发改规〔2021〕1号)同时废止。定价项目中包含13个项目,其中涉及输配电,定价内容为省级以下电网输配电价,定价部门为省价格主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此我国稳步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加快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涵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量比重约40%。目前,全
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易捷工具园区,天合光能与中科华辰合作建设的“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已正式投运。该项目通过在厂房屋顶安装天合光能至尊光伏组件,搭配天合储能高效工商业储能柜Potentia蓝海系统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构建了集光伏发电、储能调节和充电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体系,助力日照易捷工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细则》指出,支持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节水、减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城市副中心工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升级转型,支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业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对符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8日,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17号“关于加强上海长宁区虚拟电厂在碳达峰进程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提案的答复。文件明确,长宁区将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参与市场试点工作,一是针对目前上海商业建筑虚拟电厂“柔性调控、精准响应”特点不够突出的
在“双碳”目标倒逼能源革命的当下,分布式新能源正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重塑电力市场格局。但当投资者还在纠结“隔墙售电”能否打破电网垄断时,头部企业已悄然用“绿电直供”撬动百亿级市场。这两种模式究竟是政策博弈的产物,还是产业升级的必然?本文将穿透概念迷雾,用真实案例揭秘分布式能源的未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困境与优化路径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封红丽1沈春雷1姜海东1朱婧1袁甜1朱晔2(1.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2.上海置信能源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碳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手段。近年来,我国碳市
4月27日,作为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的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虚拟电厂注册,开启增量配电网转型发展新纪元。通过数智化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及可控负荷,成功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实现传统配电业务与新兴能源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4月23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度和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名单如下:安徽省2024年度和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度和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详情如下:安徽省2024年度和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期,各大上市企业陆续开始披露2024年度财报,值得注意的是,“储能技术”已经不仅是能源企业业绩亮点,更开始高频出现在各类高耗能企业财报。尤其在数字化高速发展、建材产能淘汰面临困境时,储能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手段。钢铁行业——南钢股份行业下行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