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20年投500亿治理滇池 水质仍处劣五类

2016-09-05 08:40来源:半月谈关键词:污水污水处理滇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滇池清,昆明兴。”这是昆明人众口成诵的话语,反映了昆明人对“母亲湖”滇池治理的渴盼与厚望。然而,“滇池清”还真不容易。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云南省、昆明市一直在下大力气不懈地治理滇池,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百姓期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滇池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当地发展方式的变化与得失。

滇池是怎样一个湖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昆明大观楼长联是对滇池的一幅白描图画。

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南侧的西山脚下,又名昆明湖,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湖泊,湖面30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3米,常年蓄水15亿立方米,是我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也是云南面积最大的湖泊。历史上滇池“苇丛密布,波光柳色,鱼跃鹭飞”,一直是观光、避暑胜地。

作为昆明的“母亲湖”,滇池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生态功能。滇池具有工农业用水、防洪和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昆明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仅以气候为例,昆明成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春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滇池的气候调节作用。

第二是经济功能。滇池综合发挥着航运、渔业、旅游、供水功能。滇池流域面积为云南全省的0.78%,但聚集了全省7.5%的人口,产出全省25.3%的工农业生产总值、44%的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社会商品零售额。

第三是文化功能。滇池是云南文化的发祥地,可以说整个云南文化基本都是围绕滇池而延展。环绕着滇池,大观楼、运粮河、睡美人、官渡古镇、中国远征军司令部等文化设施、历史遗迹比比皆是。可以说,滇池是昆明的文化图腾和文化象征。

至今能清晰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到昆明时见到滇池“万顷晴沙、九夏芙蓉”的美好景象。那时候,滇池水非常清澈,盛夏的傍晚,热爱生活的昆明人无比惬意地在滇池湖畔嬉戏。

怎么就变脏了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滇池还是二类水,基本上可以直接饮用。进入80年代后水质快速恶化。90年代以后,滇池水质已经总体降为发绿发臭的劣V类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滇池之所以变脏,总体看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超过了其自净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当然,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而专家一般会说出五个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地势最低地带;二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自然演化过程中滇池污染物堆积。

“滇池污染的加速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粗放式发展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研究滇池治理的昆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晓梅说,80年代滇池流域工业发展较快,很多是高污染行业。另一方面,以前城市居民都是用旱厕,80年代中后期水冲厕所快速普及,这也导致滇池污染加剧。

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是毗邻滇池的一个村子,因其经济发展较快而在云南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该村起家于造纸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污水。

“滇池污染来源,最初主要是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后来工业污水得到控制,生活污水仍然是主要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规划处处长余仕富说。

伤疤丑陋,损失巨大

“痛心疾首啊!”说到滇池的污染,许多昆明人都会伤感地说。滇池本来是云南尤其是昆明的一颗明珠,现在反而成了昆明乃至云南的一块伤疤。

延伸阅读:

滇池治理十三五规划:共计100个项目将投192.68亿元

原标题:20年投500亿治理滇池 水质仍处劣五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