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回应海绵城市的一些质疑:有些观点几近胡诌 不值一驳?

2016-09-14 11:05来源:E20水网固废网微信作者:李艳茹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车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尽管已成“国策”,但海绵城市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仍然不小。时常有人提出各种质疑。近日,一篇题为“关于海绵城市的八大争论焦点”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诸多“反方观点”。有些观点让业内专家啼笑皆非。

2014年起,建设海绵城市成为国家行动,担负起防范洪涝、保护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等重大任务;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全国试点城市工作,住建部编制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到2015、2016年,全国已有数百个城市行动起来。

尽管已成“国策”,但海绵城市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仍然不小。时常有人提出各种质疑。近日,一篇题为“关于海绵城市的八大争论焦点”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诸多“反方观点”,如:

海绵没有承重力,城市不可能建设在海绵体之上;

城市绿地只占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除非十分干旱,不可能承纳全城的径流调节任务;

让绿地装入过多的雨水将影响绿地主要功能的发挥,许多绿地植物的生存会受到严重影响乃至泡死;

所谓小中大海绵的说法是概念偷换。绿色海绵概念以批判灰色基础设施开始,到返回来承认中国雨洪问题还是要以灰色基础设施为基础,绕了一个大圈;

……

针对一系列质疑,中国水网联系了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车伍,车伍表示,某些质疑缘于对海绵城市的误解或误读,有些则是针对某些个人的个别观点或说法,以偏概全,推而广之,用来质疑整个海绵城市,并在理解不深的情况下加以绝对化的、片面的论断,带来很负面的影响。

比如“海绵没有承重力,城市不可能建设在海绵体之上”这句话就让车伍啼笑皆非。海绵城市仅是一种形象化称呼,关于海绵城市或现代雨洪管理的内涵、技术措施、系统组成、目标、实施途径、规划设计等已有大量文献资料,乃至大量的国内各种工程案例。关于海绵城市的“三个自然”和所概括的“六字箴言”,都是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谁说要把城市建在真实的、没有承重力的海绵上了?”在车伍看来,这种质疑几近胡诌,甚至没有反驳的必要,只能看成某些人对海绵城市误解和误读到十分可笑的地步。

至于“城市绿地只占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除非十分干旱,不可能承纳全城的径流调节任务”,“让绿地装入过多的雨水将影响绿地主要功能的发挥,许多绿地植物的生存会受到严重影响乃至泡死”这样的质疑,车伍教授认为,这是典型的简单、片面和僵化的看问题方法。

第一,并不是简单地利用绿地来“调节”城市所有的径流(六字箴言!);第二,是把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看成“死的机械”。怎么会装入过多的水?什么叫过多的水?怎么会泡死植物?事实上,采用什么措施,进入多少水、停留多长时间、选择什么样的植物等等,都是很有讲究的,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是需要详细设计计算的,也是完全可以、必须通过有效的工程或管理措施来保障的。

总而言之,这类质疑或问题不是比较外行就是比较低级,在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和成功案例面前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城市的绿地有限,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非常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不同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发挥绿地的多种功能,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很具体的跨专业的工程技术问题。

延伸阅读:

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19城出现内涝 试点失败了?

持久战还是速决战 “万亿”海绵城市建设还得慢工出细活

原标题:车伍回应海绵城市的一些质疑:有些观点几近胡诌,不值一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车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