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0月25~28日,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暨首届中国棕地污染与环境治理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国棕地生态大数据平台“棕地云”也正式发布。
“棕地云”由中国首家生态环保项目众包平台——易修复打造,运用计算机和SaaS系统,以污染场地相关信息交互展示为目标,呈现污染场地治理的关键信息。
记者在“棕地云”平台上看到,该数据库包含由地形地势、植被覆盖、地表汇水、土壤类型等在内的生态环境本底数据,由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监测等在内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包括工业企业、楼盘分布、人口分布等在内的棕地相关数据。据悉,棕地云系统和数据还将不断补充和完善。
摸清土壤污染“家底”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前提,今年5月底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第一条就指出,要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来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棕地生态大数据平台是国内首个污染场地生态治理大数据平台。“没有数据库,我们不知道污染场地在哪里,污染程度如何,周边环境又是怎样,所以,数据库的建立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朱永官在接受科学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数据库既可满足科研的需求,也可为决策提供依据。
易修复联合创始人黄锦楼还在大会上透露了包括构建“棕地云”大数据平台、推出棕地“百千万”人才计划、发起“棕地基金”等在内的“棕地云”系列计划。
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是国际知名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方面的会议,本次大会由澳大利亚环境污染评估与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全球环境修复中心、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生态修复网联合主办,逾600名国内外学者、企业代表和业界人士出席了此次会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工厂的随意排放废弃物让很多土地受到污染,这一现象严重威胁着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必须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这就需要发展污染土地的修复工程技
历经3年多时间,易稿50余次后,土十条终于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应对环保三大战役的最后一部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落地。如今的土十条,俨然已成市场宠儿,土壤修复也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外另外一个朝气蓬勃并富有张力的市场。但同时不可否认,企业的热情和市场的无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0月26日,由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科鼎实)联合承办的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暨首届中国棕地污染与环境治理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国内外棕地治理与污染场地修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和企业代表等参会,探讨了当下中国污染场地治理面临的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格局、风险管理和治
2016年10月26日,由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棕地治理与污染场地修复相关领域的政府主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与主流新闻媒体代表共计600余人参会。中科鼎实常务副总经理杨勇在大会中做了题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需求》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