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央视再度聚焦垃圾分类 广州专门立法能否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2017-12-19 11:07来源:央视网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围城广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在本世纪之初,住建部确定北京等8座大城市试点垃圾分类,开始“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法的推广。之后垃圾分类开始在省会城市大面积宣传和推行,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17年过去了,收效却并不特别理想,很多市民抱怨,自己倒是分好类扔了,可一到了环卫车上又变成了混装混运,分类的积极性很受打击。垃圾分类关系到能否解决垃圾围城这个城市的大难题,但如何落到实处?广州如今动了真格,垃圾分类要立法。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的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国内日处理量规模最大的填埋场。每天有一千多辆大车把广州市主城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原本这里是个山谷,如今垃圾的堆集净高度已经达到77米,高出两边的山峰,这个高度,让填埋场的负责人忧心忡忡。

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一清说:“垃圾每天一万二千吨,我们必须把它妥善处理掉,填埋。垃圾的增速太快了”,“开始是三千吨、四千吨(每天),然后上八千吨,到后面就是一万两千吨。越往上面走,难度是越来越大。”

兴丰填埋场曾经在填埋技术上创下许多国内第一,但是近十年持续增长的广州市垃圾填埋压力,几乎全部压在它身上,超负荷运转,让这个最初设计寿命是40年的填埋场,到第15个年头就已经不堪重负了。“按照这个填埋速度,只能维持到明年2018年的5月31日”,杨一清说。

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减量,成为强烈的社会共识和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州更要加快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制度。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法规二处处长郑庭伟说:不解决垃圾围城,会严重影响到广州的民生,影响到广州城市的发展。广州市民超过八成的人知道、支持垃圾分类,要求我们进行垃圾的立法。

早在2011年,广州市率先出台全国第一部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的政府规章,2015年又颁布了《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试行)办法》。然而,垃圾围城的困境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破解。今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进行专门立法,目前正在准备三审,举全社会之力来破解垃圾围城。

此次立法审议,第一次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全流程和全环节的整体,明确要求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和源头减量的各个环节的实施主体,都要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相互衔接贯通,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尤其是对近年来一些成效显著的试点区的创新做法,在制度设计上进行了法律的规范和完善。

正在忙碌的环卫工袁师傅,负责的是越秀区白云街道的保洁工作。三年前他多了一份兼职,就是在下班后干两个小时收购废玻璃瓶和玻璃的工作。袁师傅收购的玻璃瓶大部分是他的同事从垃圾桶里分拣出来的,也有居民自己送来的。

焦点访谈节目视频截图

玻璃瓶和玻璃因为体积大、重量大,运输成本高,回收价值低,被称为低值回收物,这些年在城市废弃物中很少有人愿意回收,大都混在生活垃圾中送进填埋场,废弃玻璃能占到填埋垃圾总量的百分之十,降解很难,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但同时又因为玻璃瓶分拣相对方便,容易识别,所以在源头垃圾减量的探索中,越秀区把玻璃瓶作为减量的第一个对象。

原标题:新时代 怎么干 广州:垃圾分类有“法”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围城查看更多>广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