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水污染防治如何啃下硬骨头

2018-05-30 11:32来源:河北新闻网作者:高原雪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市民在邢台七里河荡舟游玩。 近年来,邢台市对七里河南北滨河观光道及滩地升级改造,倾力打造园林景观。目前,七里河区域已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域景观。

记者赵永辉 通讯员田晓丽摄

深化河长制,推动“河常治”

“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现实中,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的权责部门比较多,“九龙治水”容易形成扯皮推诿的现象。如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承德率先探索推行河长制,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目前,承德市域内共设立各级河长4838人。今年,该市将加快由“九龙治水”向“河长管水”、由岸上岸下整治向全流域防治、由突击性执法向常态化监管的转变,实现河湖监管巡查常态化,及时发现、查处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河长制成为各地破解治水难题的“金钥匙”。委员们认为,河长制作为当前治水制度的一项创新,通过把党政领导推到治水工作的一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环境行政管理权力的集中统一,较好解决了水环境治理过程管理多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难题。

然而,一些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河长制建立时间不长,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职能与考评机制的泛化、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疲软等问题,导致部分河长存在“兼职不兼心”等现象。

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河长制推动“河常治”。民革省委建议,学习借鉴浙江省“河长+警长”模式,由公安部门分级分段设立河道警长,全力护航河长工作,促进河湖管理保护长效化、规范化。

有人管理,更应有人监督。九三学社省委认为,优化党政领导资源同河道治理的配置。河长应从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中安排,人大、政协以及同治水契合度不高的职能部门领导可作为“河长制”的监督、考评者角色参与治水工作。

“还应重视河道治理难度和河长资源协调能力的匹配。”九三学社省委建议,明确重要领导担当“问题河”的河长,推动重点问题的解决。探索将“河段长”升级为“流域长”,从流域的角度通盘考虑治水工作,有利于提高治水效率和成效。

一些委员建议,探索建立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企主演的方式,构建政社企共建河道管理责任制。推进河长制办公机构社会化,在保留从政府职能部门内部抽调人员的基础上,尝试人力资源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借助公益环保类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其组织化程度较高,专业性、执行力较强的优势,从而弥补公民个体参与不足的问题。

以厕所革命为抓手,逐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农村污水治理是防治水污染重要短板之一。委员们认为,应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以农村厕所污水治理为抓手,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面临着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体系不健全、处理技术和路线模式不规范,卫生厕所改造方式不标准、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无保障等制约因素。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九三学社省委建议,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科学推进厕所革命。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技术路线。根据各地农村房屋结构使用特点和风俗习惯,编制合理适用的规划设计方案,把农村厕所改造统一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农民科学建房改厕。

同时,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建立适应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体系,科学引导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化、系统化建设。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既要抓好厕所改造,更要做好农村公厕的后续管理、维护工作。”李霞委员提出,应建立健全管理维护机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加强技术人才培训等方式,让损坏的厕所设施能够得以及时修缮,实现可持续运转。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九三学社省委建议,重点扶持有技术实力的厕所设施生产商的发展,选择典型的农村地区,支持建设一批厕所革命示范工程,带动相关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壮大。

完善水污染防治PPP项目运作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作为沿海旅游城市,海洋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于秦皇岛来说至关重要。

治海先治河。为了加强入海河流和近海水域的水质管理,近年来,秦皇岛市排水公司先后组织实施了19项排水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努力,秦皇岛城市区污水处理能力提高38%,污泥处理能力提高300吨/日。然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却是政府部门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压力。

为了减轻财政压力,提高城市排水设施服务水平,2016年,秦皇岛市政府决定,对秦皇岛市排水公司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排水设施采用PPP模式进行转型,吸引有经验、有能力的社会投资人参与运营和管理。

“该模式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目标。”委员们认为,PPP模式不仅提高了项目运作的效率,也使得整个项目的风险达到最小化,有助于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的多赢。

但PPP项目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农工党省委提出,地方在推出大体量PPP项目时,应综合考虑项目内部之间的关联度、整体绩效考核的难易度、付费机制设计的复杂性、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大小、潜在社会资本竞争性等诸多因素,稳妥设计和实施。

“完善风险管控与规避机制。”农工党省委认为,应设定风险上限,坚持信息最优、能力最优原则和责任越大、收益越大原则。在政府管控能力提升上,应建立省、市、县PPP项目制度与培训体系,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对河流治理、资金运行、风险应对的把握和监测。同时,引入保险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加以管控,实现风险转移。在对投标资本的管控上,应邀请专业风投机构对建设方案的技术性、风险性、效益性进行论证,以确保其技术水平、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风险预案与风险资金体系的完备性。

“保障全程管理,完备项目监管与评估机制。”农工党省委建议,应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建立常规化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检查。同时,加强项目招投标和建设运营阶段的评估,严格市场准入,排除财务、人事、信用状况不佳的主体,注意基本业务与水域环境治理的非冲突性,以降低运作风险。

原标题:水污染防治,如何啃下硬骨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农村污水治理查看更多>农村生活污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