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不要让一场暴雨把“海绵城市”打回原形

2018-07-24 13:17来源:科普中央厨房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洪涝灾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场大暴雨造成上万人被困,中国互联网重地变为孤岛,折射出城市规划建设和洪涝灾害治理的尴尬。建设“海绵城市”依然任重道远。

7月1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让北京城北边有着中国互联网中心、“新宇宙中心”之称的上地软件园、西二旗、后厂村一带街道的低洼地带陷入严重内涝,上万“码农”被困,互联网重地一秒变成孤岛。而同在城北的回龙观地区,这轮大暴雨中也成了“洪涝重灾区”,很多居民被迫“家中看海”。

不过,与南方的很多城市相比,北京市这次的洪涝灾害还算是轻的。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不少地方进入“暴雨模式”,随之而来的是街道成河、“上街抓鱼”的各种图片视频刷爆网络。很多人在暴雨灾害中变身“段子手”,但戏谑式调侃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和洪涝灾害治理的尴尬,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不该等闲视之。

防洪防涝是洪涝灾害易发城市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很多城市在承受了一次又一次惨痛涝害后得到的教训。但长期以来,国内的众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并没有有效解决暴雨后的城市内涝问题。近些年,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防洪防涝似乎找到了一把理想的钥匙。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虽然北京地处中国北方,但夏季雨水集中,也是一个洪涝灾害的高危城市。2012年的“7˙21”大暴雨灾难,直到现在还是很多北京市民的心头阴影。“7˙21”发生以后,北京市开始加大力度进行城市排涝设施的改造和建设。2017年年底,北京市甚至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意见,提到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并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但从7月中旬北京市多地的洪涝遭遇来看,北京的城市抗洪排涝能力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海绵城市”的建设依旧任重道远。

而在武汉、广州等其他一些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近些年一旦遇到夏季较长时间的高强度降雨,城市也仍会因为严重的内涝陷入瘫痪状态。虽然一时突发的恶劣天气不受人们的管控,但当一个城市的洪涝灾害变成常态时,就不能完全将责任推给“老天爷”了。尤其是已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多年、甚至还有不少项目频频获得各种“海绵城市”建设奖项的城市,更应该找一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城市内涝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照妖镜。不管一个城市宣称“海绵城市”的建设多么先进,成就有多高,获得过多少重量级的奖项,都不如暴雨季节的大考。遇到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和洪水,转瞬之间就演变成涝灾,这样的“海绵城市”样板就会成为笑话。

我国众多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目前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城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二是很多新城区的开发建设都是开发商驱动模式,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开发商不重视地下,让“海绵城市”建设大打折扣,往往一场暴雨后就显出了原形。

第一问题有着历史的背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的早期城市建设一般只注重地面以上的“面子”,地下的排水系统等“里子”并不怎么重视。以前每每遇到洪涝灾害,都是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解决问题。近些年,为了彻底解决一些重要节点的涝灾,北京等一些城市开始不断实施一些排涝重点工程,的确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的暴雨中,北京市中心及房山区一些以往的洪涝重要节点保持了很好的排涝效果。但是这种解决办法并不能彻底扭转一个城市面对洪涝灾害的被动局面。

譬如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城市空间巨大,在夏天经常会上演“同城不同天”的景象,“东边日出西边雨”也是家常便饭,降雨量的差异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意味着到处都有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这也是尽管北京近些年花了很大的力气建设排涝设施,但遇到大暴雨依旧会部分失守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老城区的改造也必须作为系统工程进行,从整体上考虑“海绵城市”的系统改造和管理,真正做到蓄、渗、排密切结合,才能够解决老百姓的困扰。

第二个问题在我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并且还十分严重。多年来,我国很多新城区的建设并没有进行地下工程的科学规划,建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往往都是开发商在进行区域的开发和建设,为了省钱,很多开发商不仅没有建立完善的洪涝排放系统,往往地下排水管网也大幅缩水。2012年北京市房山区多个小区发生异常严重的洪灾,就是这种情况的结果。近几年,只得被迫投入巨资改造或者重新建设。这次涝灾严重的“新宇宙中心”,同样是前些年排洪工程的规划建设不完善所致。

事实上,这些年我国的很多城市的新建成区,排洪工程的进步都是以巨大的损失和惨痛教训为代价的。这也是不少新建城区的一个鲜明特色,尽管这里面有很多地方在建成之初就顶着“海绵城市”的招牌。

为了让城市的新建城区更宜居,工作更方便,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落到实处,相关政府部门就必须做好新建区地下排洪工程的科学规划,打破管理体制障碍,协调多个部门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并严格区分政府与开发商的责任。该是政府负责的市政工程,政府就要担当起责任。由开发商负责或者是政府委托开发商承担的,政府也要做好监督者的角色,唯有如此,才能在大暴雨来临时不陷入被动状态。

“海绵城市”作为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理念,这是城市改造和建设的方向,但这个概念忽悠不了人。是骡子是马?一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暴雨就可以见分晓。不管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是开发建设者都不能心存侥幸。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洪涝灾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