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安徽芜湖: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已审定同意 2030年建成区80%面积海绵化

2018-08-01 15:35来源: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作者:潘晔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芜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芜湖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6-2030)》已经由芜湖市规委会审定同意。记者从该规划获悉,2017年,70%的降雨将实现就地消纳、利用;2020年,芜湖全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2030年,全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人水和谐的海绵芜湖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体一样具有吸水、蓄水、释水的能力。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对于芜湖而言,海绵城市建设尤为重要。”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我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及时转变原有的城市发展理念,积极推广与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水系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转变了传统的排水防涝思路和污染治理思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遵循“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资源缓解、水文化丰富”的发展战略,建设河畅岸绿、人水和谐的海绵芜湖。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会“吸水”的海绵城市

怎样避免暴雨过后城市“看海”?在芜湖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看来,不断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让整个城市“会吸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例如,根据《规划》,城市公园绿地应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统筹开展竖向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和小微湿地等措施。公园绿地内的步行系统、广场和停车场等硬质铺装宜采用透水材料,不断提升公园绿地对自身雨水径流的消纳和净化能力,并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排空间。

今后,城市道路、建筑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真正实现“会吸水”。在该《规划》中,新建道路的绿地率应满足以下要求: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低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宜低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宜小于20%。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此外,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当屋面坡度不大于15°时可设置绿色屋顶,并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景观和内涝防治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绿色屋顶的类型。

原标题:2030年芜湖市建成区80%面积海绵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芜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