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规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我部决定制定《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等十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于2019年7月3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部。逾期未反馈将按无意见处理。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意见征集”栏目(http://www.mee.gov.cn/hdjl/yjzj/zjyj/)检索下载查阅。
联系人:生态环境监测司顾闫悦
电话:(010)66556972
传真:(010)66556824
邮箱:zhiguanchu@mee.gov.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邮编100035)
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征求意见稿)
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 数据处理(征求意见稿)
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征求意见稿)
5.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 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征求意见稿)
6.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征求意见稿)
7.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征求意见稿)
8.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七部分 入海河流监测(征求意见稿)
9.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八部分 直排海污染源及影响监测(征求意见稿)
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九部分 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征求意见稿)
1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十部分 评价及报告(征求意见稿)
1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修订HJ442-2008)(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19年7月1日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八部分 直排海污染源及影响监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域直排海污染源及对邻近海域环境影响监测的样品采集、分析、评价及信息更新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直接向海域排放污染物的污水排放源及其影响的监测,包括工业源、畜牧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市政污水排放口等监测以及受影响区域的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生物质量监测。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排入海的污水河、沟、渠和入海河流入海监测断面以下的排放口监测亦按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的监测和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重大生态影响的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域环境的影响监测,不适用于污染源对河口影响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442.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
HJ 442.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 数据处理
HJ 442.3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J 442.4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 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
HJ 442.5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
HJ 442.6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HJ 442.7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七部分 入海河流监测
HJ 442.9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九部分 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
HJ 73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3 直排海污染源监测
3.1 监测内容
a) 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范围一般为日排污水量大于或等于 100 t 的污水排放源;其2他专题监测对陆域直排海污染源规模要求,按照专题监测目的性和不同规模污染源总体对近岸海域污染影响的比例确定;
b) 记录排污单元名称、排污单位法人代码和行业分类代码、排污口名称、排污口代码、入海口位置和纳污海域等;
c) 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测项目包括按 GB 8978 要求或排口执行标准要求的监测项目、污水流量和污水排放时间;标准中无总氮和总磷要求的,增加总氮和总磷。根据测结果统计排口污水入海量、区域污染物入海总量等。
3.2 监测频次与时间
a) 列入例行监测的日排污水量大于或等于 100 t 的陆域直排海污染源,每季度监测 1次;
b) 其他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计划,按照监测计划目的、区域各类规模污染源入海量比例等,以能够说清直排海污染源对排放口影响区域的影响为原则,结合例行监测,确定监测频次;
c) 每次监测按照 GB 8978、HJ/T 91、HJ/T 92 以及执行排放标准要求执行,监测按照生产周期和规定的时间实施。
3.3 监测方法
3.3.1 点位布设
a) 排污单位为工业企业的,按照 GB 8978 要求布设点位;
b) 其他排污单位(单元)各地应根据排污单位的生产状况及排水管网设置情况,参照HJ/T 91 的规定,对法定排污监测点的排污去向进行筛选,以确认满足相应要求监测点位。
3.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a) 容器材质选择、洗涤、添加保存剂、保存期、采样量等按照 HJ/T 91 要求执行。容器清洗检查参照 HJ 442.3 相关要求执行;
b) 采样项目的选择和污水样品采集方法按照 HJ/T 91 和 HJ/T 92 的规定执行。根据实验室采用的分析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固定保存;
c) 水样采集完成后,应根据各项目标准分析方法的要求,在现场加入保存剂固定或进行相应处理;
d) 分析方法中规定应尽快分析的项目,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应根据采取的保存措施,在保存期内完成分析。
3.3.3 流量测量
直排入海排污口的污水流量测量按照 HJ/T 91 和 HJ/T 92 的规定执行,同时:
a) 对排污河、沟、渠的流量监测,按照 GB 50179 进行;
b) 对于暂时无法进行流量监测的污染源,可按照水量衡算方式获得流量数据;
c) 无法进行测定流量,但可获得水文或水务部门监测数据的,可直接采用水文或水务3部门流量监测数据。
3.3.4 样品分析
各类直排入海排污单位(或单元)污水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按照 GB 8978、执行的排放标准、HJ/T 91 和 HJ/T 92 的规定执行,这些标准发布时未规定,但此后新发布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亦可选用;对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方法、经过验证的新方法,或者公认权威的监测分析方法,所选用的方法应通过实验验证或确认,并形成满足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质量控制要求的相关记录。
3.3.5 总量计算
a) 计算方法
污染物浓度和污水流量实行同步监测的排污口:
b) 发生非正常情况的总量计算
监测浓度和加权平均浓度低于检出限的项目,浓度按 1/2 计算,不计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排污量之和。
3.4 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质量控制按照 HJ/T 91、HJ/T 92、HJ 442.1 执行,未明确的,参照 HJ 442.3、HJ 442.7 相关规定执行。
3.5 排污口调查、信息及更新
a) 组织开展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时,应首先进行直排海污染源的调查,填写直排海污染源信息;直排海污染源信息每年更新一次,并根据直排海污染源的变化组织监测;
b) 入海河流入海断面调整时,应同步开展调整断面监测的直排海污染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更新直排海污染源排口信息并组织监测;
c) 直排海污染源信息参照直排海污染源排污口信息表和填写说明(见附录 A)要求填写。
4 直排海污染源影响监测
4.1 监测内容
4.1.1 必测项目
a) 海水水质:直排海污染源特征污染因子、水温、盐度、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无机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非离子氨、活性磷酸盐等;
b) 沉积物质量:沉积物类型、直排海污染源特征污染因子、有机碳等;4
c) 海洋生物质量:直排海污染源特征污染因子;
d) 海洋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
4.1.2 选测项目
a) 水质:生化需氧量、活性硅酸盐、总有机碳、铜、铅、砷、锌、镉、汞、总磷、总氮(其中,重金属等项目不为特征污染因子时,可作为选测项目);
b) 沉积物质量:硫化物、氧化还原电位、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PCBs)、总磷、总氮、总有机碳等;
c) 生物质量(污染物残留量):其他相关污染物残留量;
d) 海洋生物:叶绿素 a、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毒性试验、鱼类回避反应实验、大型藻类、鱼贝类病理学状况等
4.2 监测频率与时间
a)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 1~3 次,与 3~5 月、7~8 月和 9~11 月的例行监测结合;样应尽量安排在低平潮时段;
b) 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一般一年监测 1 次;监测与水质监测结合进行;沉积物监测一般安排在 5~8 月,海洋生物质量监测一般在贝类的成熟期实施;
c) 海洋生物、潮间带生物一般一年监测 1~3 次,与例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相结合。
4.3 监测方法
4.3.1 站位布设
直排海污染源环境影响监测按照 HJ 730 相关要求确定。
4.3.2 样品采集、现场测试与样品处理
a) 容器材质选择、洗涤、添加保存剂、保存期、采样方法、采集量、现场测试等要求按照 HJ 442.3~6 要求执行。海水水质样品容器清洗检查按照 HJ 442.3 相关要求执行;
b) 分析方法中规定应尽快分析的项目,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应根据采取的保存措施,在保存期内完成分析。
4.3.3 样品分析
a) 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原则按 HJ 442.1 的 6.5.1 要求执行。具体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方法按照 HJ 442.3~6 相关规定执行;
b) 按照 HJ 442.1 的要求,在初次使用方法、条件发生变化时,开展方法的验证并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用于样品测定。
4.4 质量控制
a) 近岸海域水质的样品采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按照 HJ 442.1~3 相关要求执行;
b) 近岸海域沉积物的样品采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按照 HJ 442.1~2 和 HJ 442.4 相关要5求执行;
c) 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的样品采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按照 HJ 442.1~2 和 HJ 442.5 相关要求执行;
d) 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的样品采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按照 HJ 442.1~2 和 HJ 442.6 相关要求执行;
e) 潮间带相关监测的样品采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按照 HJ 442.1~2 和 HJ 442.9 相关要求执行。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直排海污染源信息表及填写说明
表 A.1 直排海污染源信息表
表 A.2 直排海污染源信息表填写说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江苏电网环保技术监督会,通报2024年电网环保技术监督情况以及环水保报告技术评审情况和典型问题案例,部署年度环保重点工作,镇江、徐州和扬州公司作了专题发言,分享了各自在电网环保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为电网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会议学习
汇集高品质企业的西部盛会——第6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与您相约展会时间:2025年6月25-27日展览面积:35,000㎡(预计)展会地点: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商数量:500家(预计)专业观众:30,000人(预计)组织机构主办单位l慕尼黑博览集团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单位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
西部环保开春大展——2025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暨中欧绿色低碳博览会(ECOMONDOCHINA-CDEPE2025),将于年4月1-3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再掀绿色低碳浪潮!诚邀专业人士,共聚这场集产品荟萃技术创新国际交流商贸对接行业社交于一体的品质盛会共探2025机遇,共筑绿色未来。ECOMONDOCHINA-CDEPE绿色低
导语: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双碳”战略目标宣示5周年,也是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拟定于2025年4月10日-12日在北京
2月28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举办生态环保产业践行“两山”理念成果发布会和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创新发展大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24》媒体对话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在对话会上介绍了产业情况、展会及创发大会总体情况和重要意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
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名单公示,共有61人入选。详情如下:关于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名单的公示为进一步加强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专家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作用,提高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中国西部与国际绿色低碳技术交流的平台2025年4月1-3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为助力企业把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势,推动国际绿色技术交流,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指导,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意大利展览集团和成都华意中联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ECOMONDOCHINA-CDEPE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将于202
2025年是环境产业洗牌突围的赛点,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趋势带动了环境科技和模式的更新与迭代,环保企业加速进化正当时。作为亚洲旗舰环保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平台,为共寻不确定环境下的破局之道,2025年4月21-23日,第26届中国环博会IEexpoChina2025将在上海新国
【本届展会】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为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促进生态环境科技和智慧监测发展,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与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和技术交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助力“双碳”目标,广东
2024第二届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专题论坛展会主题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活动亮点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产业专题博览会国家权威部门指导策划全国省级监测协会协同举办全国省市体制内外专业观众国内唯一环境监测主题博览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1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就国家标准《医疗废物焚烧厂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废物焚烧厂环境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以及大气污染物监测、污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土壤监测、焚烧残余物监测、噪声监测、防疫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详情如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完善煤炭油气产供储销体系,积极安全有序推动白龙核电一期项目建设,开展柳城北页岩气区块开
4月7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3月20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全力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渤中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辉阳渔光互补、通威渔光一体(二期)等重点项目,力争新增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洋能规模化示范工程,海洋能应用场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洋能规模化示范工程;实施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在潮流能资源富集区域,支持
1月20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济南隆重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山东绿色转型实现突破。获批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开工,招远核电一期获得国家批复,核准和在建核电机组1003万千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24年12月26日,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在温州开工,这将是全国首个面向深远海的风电母港项目。依托母港建设,浙江计划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的时代来了,带着机遇,也带着挑战。温州平阳南麂岛上的风力发电机丨刘光涨摄海上风电优势卓异,为什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9月13日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天津市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应适宜金融资金支持。具体为:(一)治理责任主体为企业的企业投资项目;(二)采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四)其他市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近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关于推荐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的通知,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19日,范围覆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各类技术、装备、材料及工程。关于推荐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的通知中环协〔2023〕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报告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元角度,全面系统阐述了我国持续推动生
近日,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印发《葫芦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等4类15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预期性指标3项。《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包括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
山东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山东省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重点安排入海排污口整治与规范化监管、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9项重点任务,详情如下:山东省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的通知,入库范围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其他环境治理等八大领域,详情如下:关于印发《生
2021年5月,随着《福州市全面推行湾(滩)长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出台,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湾(滩)长制,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湾(滩)长体系。
2021年6月3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发布《2020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丁绍敏主持。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批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等10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
工业废水具有类型复杂、处理难度大、危害大等特征,主要来源于石化行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和电镀工业等。2019年我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约为252亿吨;同时,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废水治理设施和废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随着环保风向趋严,水环境综合治理需求开始释放,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
为科学规划、统筹安排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印发了《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这是在生态环境部《2020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对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出的系统部署。在省厅监测处的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