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温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征求意见稿)

2019-09-23 09:23来源:北极星大气网关键词: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防治温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温州印发《温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温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征求意见稿)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温州市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防预警、应急响应能力和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减缓污染程度,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方案》《浙江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实施方案》《温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温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编)》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温州市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指的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AQI大于200,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5级(重度污染)以上程度的大气污染。

1.4 预案体系

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本预案、市级有关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行动方案、各县(市、区)、功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各县(市、区)、功能区有关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行动方案、有关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等。

1.5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首要目标,提前预警,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引导公众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最大程度降低重污染天气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影响。

(2)属地管理,区域联动。落实各级政府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主体责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根据长三角区域预警提示信息,积极开展区域应急联动。

(3)科学预警,分级管控。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监控体系,加强分析研判,实行定期会商,科学预警。根据不同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有效降低污染影响程度。

(4)信息公开,社会参与。加强信息公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类媒体,及时准确发布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相关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倡导公众绿色低碳生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

市政府负责全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当发生或即将发生重污染天气时,根据需要成立温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组织协调全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2.1.1 市指挥部组成

市指挥部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市指挥部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气象局、温州电力局、电信温州分公司、移动温州分公司、联通温州分公司等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根据应对工作的需要,可增加有关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市级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市指挥部成员。

2.1.2 市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负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决策部署;指挥、组织、协调全市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总结评估等工作;指挥、协调跨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工作。

2.1.3 市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为市指挥部常设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兼任。主要职责:负责重污染天气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协调工作;组织修订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研判、会商,提出预警建议;根据市指挥部授权,负责市级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与解除;指导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地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培训、宣传等工作;完成市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1.4 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1)市委宣传部:负责做好本预案的宣传、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组织指导新闻报道工作。

(2)市委网信办:负责重污染天气有关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和舆论引导,指导处置网络负面信息。

(3)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电力行业管理,协调电力供需、电网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4)市经信局:负责组织指导企业生产重污染天气防护用品;配合市生态环境局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各地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

(5)市教育局:负责制(修)订中小学和幼儿园重污染天气应急行动方案;督促指导各地执行中小学和幼儿园减少(停止)户外教学活动、停课等应急措施;及时汇总报告相关工作信息。

(6)市公安局:指导各地制(修)订机动车限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应急行动方案;督促指导各地执行机动车限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控措施;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测;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渣土车、砂石车等车辆违反规定上路行驶的检查执法力度;及时汇总报告相关工作信息。

(7)市财政局:负责重污染天气市级应对工作经费保障。

(8)市生态环境局:承担市指挥部办公室职责;牵头制(修)订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监测预警应急行动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会同气象部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测。

(9)市住建局:负责制(修)订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应急行动方案;督促指导各地执行建筑工地扬尘防控应急响应措施;指导各地建立名单管理制度,制定大气重污染期间市政工程停工名单并及时更新;及时汇总报告相关工作信息。

(10)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制(修)订公共交通应急行动方案;督促指导各地实施公共交通运力保障措施;及时汇总报告相关工作信息。

(11)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督促指导各地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及时汇总报告相关工作信息。

(12)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调指导广电媒体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

(13)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各地做好重污染天气致病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健康防范指导,组织开展防病科普知识宣传;及时汇总报告相关工作信息。

(14)市应急管理局:督促指导各地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做好重点污染企业临时停产、限产(降低生产负荷)时的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做好重污染天气的应急演练、应急响应、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救助救援等工作。

(15)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研究制定道路扬尘控制应急行动方案;督促指导相关部门落实道路扬尘防治、违法建筑拆除扬尘防治,停止道路开挖,以及工地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停运等措施。

(16)市气象局:负责全市大气环境气象条件监测、预报工作;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会商,及时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根据天气条件组织实施气象干预行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17)温州电力局:负责指导优化市内电力运行调度,做好市外电力采购等能源保障工作。

(18)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温州分公司:协调做好应急指挥通信网络保障;及时汇总报告相关工作信息。

本预案未规定职责的其他单位必须服从市指挥部的指挥,根据应急响应工作需要,开展相应应对工作。

2.2 县(市、区)、功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

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参照市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领导、指挥和组织当地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相关部门应急响应行动方案,指导有关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按照上级预警信息和当地预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2.3 专家组

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建重污染天气应对专家组,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撑与对策建议。

3 应急准备

3.1 编制应急减排项目清单

各县(市、区)、功能区应当逐个排查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涉气污染源,摸清污染排放实际情况,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清单须包括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基本信息和相应预警级别下的减排措施。各县(市、区)、功能区应定期更新应急减排项目清单,按要求将清单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各县(市、区)、功能区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应当向社会公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3.2 编制企业应急响应操作方案

各县(市、区)、功能区应当指导应急减排项目清单涉及的工业企业按照要求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方案须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涉气产污环节、污染物排放情况及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应急减排、应急运输等措施。企业应当制定操作方案“一厂一策”公示牌,安装在厂区入口等醒目位置。

3.3 核算减排基数及应急减排比例

减排基数应当每年核算一次,主要包括基础排放量、应急减排基数。应急减排比例是指相应级别下应急减排措施日减排量与应急减排基数的比值。在强制性减排措施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应急减排比例在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期间,应当分别达到10%、20%和30%以上,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减排比例应当分别达到10%、15%和20%以上。

3.4 夯实应急减排措施

各县(市、区)、功能区必须将应急减排措施层层落实到具体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等,分类提出切实有效、便于操作的应急减排措施,避免采取“一刀切”的应急减排方式,确保应急减排措施能落地、可操作。对涉及民生保障、污染治理水平国内领先、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企业,可免于执行应急停产措施,实施最大比例限产;对量大面广的产业聚集地,可按片划分,采取区域性轮流停产措施。

4 监测与预警

4.1 监测与预报

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有关规范,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每日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对未来7天(168小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报。

4.2 预警分级

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送〈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函》(环办大气函〔2018〕875号),以AQI日均值为指标,按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按照环境质量预测结果、空气污染程度、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等因素,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3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当预测AQI日均值>200持续1天(24小时),随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健康防护提示性信息。

各地应当按照本预案的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执行,结合当地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特征,根据实际可增加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指标,进一步降低各级别预警的启动标准,以便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4.3 预警会商

生态环境、气象部门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工作。预测未来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应当及时发起会商。未发布预警信息、重污染天气已经出现时,要实时会商。当预测出现符合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的天气时,及时向本级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提出预警建议。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增加会商频次,必要时请市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专家组参与会商。

4.4 预警发布

各级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应当提前24小时以上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须明确预警级别、启动时间、应急响应区域范围、响应级别和响应措施等内容。预警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新闻媒介和温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各电信运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发送重污染天气预警短信。

经监测预测,市内3个以上连片的县(市、区)、功能区均出现或将出现符合橙色以上预警条件的重污染天气时,启动市级相应级别预警。市级红色预警由市指挥部指挥长审核批准后发布;市级橙色预警由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审核,报请市指挥部指挥长批准后发布。

市级预警发布后,有关应急响应地区应当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警。应急响应地区可依据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警。

4.5 预警变更

在预警有效期内,生态环境、气象部门加强研判和跟踪分析,如有分析结论证明可以提前提升或降低预警级别的,向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报告并提出预警变更的建议。

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且间隔时间未达到解除预警条件的,按一次重污染过程计算,按高级别启动预警。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达到更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尽早采取升级措施。当空气质量改善到相应级别预警启动标准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降低预警级别。

4.6 预警解除、

监测预测空气质量指数将降至或已降至黄色预警条件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气象部门提出解除预警建议,报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批准后发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污染天气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温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