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3 分析方法
(1)红外光谱表征
采集含聚产出水处理(清水剂为CPAM)过程中产生的黏性絮体,经除水、除油、研磨筛分后得到少量灰白色粉末试样;将清水剂CPAM干剂和HPAM干剂分别经干燥、研磨筛分后得到少量白色粉末试样。使用红外光谱仪(溴化钾压片法)对各试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2)SEM表征
在实验室中用HPAM与阳离子型清水剂CPAM模拟黏性絮体的生成过程:在搅拌条件下分别将5 mL阳离子型清水剂CPAM缓慢加入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不同分子质量的HPAM溶液中,过滤出生成的絮体(本质为聚电解质复合物),加入大量的去离子水进行冲洗,再经冷冻干燥后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放大倍数为5000倍。
二、结果与讨论
1 不同因素的影响规律
考察了各因素对黏性絮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见图2。
其中图2(a)是原油含量对黏性絮体产生的影响,实验条件:产出水中不含固悬物,所含HPAM相对分子质量为59万,HPAM质量浓度为100 mg/L。
图2(b)是HPAM浓度对黏性絮体产生的影响,实验条件:产出水中不含固悬物,所含HPAM相对分子质量为59万,原油质量浓度为20 000 mg/L。
图2(c)是HPAM分子质量对黏性絮体产生的影响,实验条件:产出水中不含固悬物,所含HPAM质量浓度为100 mg/L,原油质量浓度为20 000 mg/L。
图2(d)是固悬物含量对黏性絮体产生的影响,实验条件:不含HPAM时,产出水中原油质量浓度为20 000 mg/L,固悬物粒径为6.1 μm;含HPAM时,产出水中所含HPAM相对分子质量为59万,HPAM质量浓度为100 mg/L,其余条件与不含HPAM模拟产出水保持一致。
图2(e)是固悬物粒径对黏性絮体产生的影响,实验条件:产出水中所含HPAM为100 mg/L,原油为20 000 mg/L,固悬物为100 mg/L。
由图2(a)~图2(e)可见,采用有机阳离子清水剂处理模拟产出水时,原油、聚合物、固悬物等诸多物质都会对黏性絮体的形成产生影响,其中产出水中原油含量越高、HPAM浓度越高、HPAM分子质量越大、固悬物含量越高、固悬物粒径越小都会造成黏性絮体的生成量越多,因素改变量与单位面积斜板增重之间近似呈现线性关系。
图2(f)显示了当不同因素分别改变单位当量时单位面积斜板增重,可知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聚合物浓度>固悬物粒径>聚合物分子质量>固悬物浓度>原油含量,即聚合物浓度和固悬物浓度为黏性絮体生成量的主要因素。当产出水中同时含有HPAM和固悬物时检测黏性絮体产生情况,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固悬物与HPAM在絮体的产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当产出水中同时含有HPAM和固悬物时,产出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黏性絮体量远超出了产出水中单独含有同等含量的HPAM或固悬物时产生的絮体量之和。
2 机理分析
参照表1中的污水性质配制模拟含聚产出水,进行动态絮凝实验并收集黏性絮体进行组分分析,同时与真实含聚油泥进行比对,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模拟实验所得黏性絮体的组成和真实含聚油泥的组成基本一致。真实含聚油泥具有较低含水量和较高含油量,这可能是由于真实含聚油泥的形成具有更长的积累时间,一定温度下水分挥发更多所导致。
将模拟实验所得黏性絮体除油后与降解后HPAM(相对分子质量为59万)和CPAM一并进行FTIR对比分析,结果见图3。
HPAM在1 567.25 cm-1处和黏性絮体在1 565.51 cm-1处的峰由羰基的对称伸缩振动造成,归属于COO-。CPAM在1 452.14 cm-1处和黏性絮体在1 459.34 cm-1处的峰由C—N的伸缩振动造成,归属于季铵盐官能团。HPAM在1 677.03 cm-1处、CPAM在1 663.04 cm-1处和黏性絮体在1 667.92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酰胺Ⅰ谱带,由羰基的伸缩振动引起。HPAM在1 402.01 cm-1处、CPAM在1 411.64 cm-1处和黏性絮体在1 405.87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酰胺键中的C—N—H。羧酸根与酰胺基为HPAM中的典型官能团,季铵基团为CPAM中的典型官能团,而黏性絮体中同时含有CPAM与HPAM中的典型官能团,这表明黏性絮体中聚合物部分应该是含聚产出水中HPAM与阳离子清水剂CPAM作用后的产物。
HPAM是聚阴离子电解质,CPAM则是聚阳离子电解质,两者在水中会形成水不溶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包裹、挟带聚集油水混合物析出,从而产生黏性絮体,而由于HPAM本身具有很强的黏附性,导致生成的絮体也具有较强的黏附性。同时这一观点也很好的解释了图2(a)和2(b)中反映的规律。
对比了不同分子质量HPAM与CPAM作用生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的SEM照片,可知HPAM可与CPAM形成致密的多孔三维网络结构,即交联网状结构,从而不再水溶,并且HPAM分子质量越大,形成的网络结构越致密,当相对分子质量为950万时,絮体表面已有部分区域成膜。因此,当产出水中所含HPAM的分子质量越大时,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就更容易利用其致密的网络结构锁住大量的油、水等物质,从而形成更多的黏性絮体,这也与图2(c)中表现出的规律一致。
蒙脱石是典型的叠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具有极强的吸水膨胀能力,吸水后其体积可增大几倍至十几倍;并且在NaCl水溶液中其晶胞通常带有过剩的负电荷,对有机阳离子基团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当产出水中存在蒙脱石时,一方面由于其吸水膨胀能力,本身会携带大量水分子,被高分子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多孔三维网络结构包络、挟裹而出;另一方面由于其对有机阳离子的吸附作用,会与聚电解质复合物中未参与静电作用的亲水性季铵盐基团相结合,提高多孔三维网络结构的亲油性,从而提升其表面对原油的物理吸附作用,因此蒙脱石与HPAM具有协同作用。而蒙脱石的粒径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性能也更好,因此产出水中所含蒙脱石粒径越小,含油产出水处理过程中黏性絮体的产生量将越大。
3 结论
(1)含油产出水中HPAM含量越高、分子质量越大、原油含量越高、固悬物含量越高、固悬物粒径越小,含油产出水处理过程中黏性絮体的产生量越大。
(2)黏性絮体的形成可能与HPAM和有机阳离子型清水剂之间的静电作用有关,通过静电作用,高分子HPAM与阳离子型清水剂通过静电作用生成多孔三维网络结构,包裹、挟带聚集的油水混合物混凝而出,从而生成黏性絮体。
(3)由于固悬物(蒙脱石)的吸水膨胀能力和负电性,对黏性絮体的生成也有较大影响,并且固悬物和HPAM对絮体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当含油产出水中同时含有HPAM和黏土时,产出水处理过程中黏性絮体的生成量也将急剧增大。
(4)为减少黏性絮体的产生,建议一方面可通过改变絮凝剂的分子结构,削弱絮凝剂与HPAM间的静电作用力,减少聚电解质复合物的产生;另一方面可对产出水进行预脱泥离心处理,优先脱除粒径较小固体悬浮物,再对油水乳状液进行分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