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最为有效的排污控制手段已被世界主要国家广泛采用,而作为总量控制模式下典范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在全球碳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EU ETS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EU ETS的相关介绍、我国碳市场的发展阶段以及EU ETS对我国的影响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展开综述,进一步揭示了其对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和借鉴之处,以期为我国碳市场的全面建构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它对所有附件1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它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和“碳排放交易”逐渐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视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U ETS)于2005年正式运行,该体系在不断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近年来也一直面临着逐年增加的减排压力,目前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则是怎样更好地控制碳排放增速,EU ETS为中国碳市场不同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板,因此,当务之急是借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运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国际碳市场实践的不断积累,国内外学者关于碳排放的研究,尤其对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研究也不断涌现。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EU ETS的相关理论介绍、我国碳市场的发展阶段等方面展开综述,进一步揭示其对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碳市场的全面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概述
(一)基本理论
1.排污权交易理论
对碳排放权进行界定的问题是各国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先决条件,美国经济学家DALES(1968)基于Ronald Coase(1960)提出的“科斯定理”,在《污染,财产与价格》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排污权的概念,他认为明确排污权并使得其可进行交易是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1][2]。马中、Dan Dudek等(2002)基于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和两者的联系,分析了其在环境经济学、管理学和企业管理以及在宏观经济等方面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意见[3]。排污权及排污权交易理论的确立为碳排放权交易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碳排放权交易理论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最早是由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的概念,碳排放权交易简单来说,就是某些国家或企业排放了少于或超过配额规定的二氧化碳,则可以就多出或缺少的部分进行售出或买入的行为。曾刚、万志宏(2010)认为,碳排放权本质上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限量使用权,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总量或标准,由企业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4]。学术界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几乎不存在争议,许多学者在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研究前,都会对其概念进行适当介绍,这就为碳排放权交易这一领域的后期研究提供了先行基础。
关于碳排放权的属性界定研究。潘高翔(2009)认为碳排放权具有生态属性与经济属性相结合的双重属性,碳排放权的客体是排放这些气体所占据的大气空间容量,因此,碳排放权是一种大气容量的使用权,同时具有私益性[5]。乔海曙,刘小丽(2011)认为碳排放权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呈现出金融属性,其中金融属性还表现为金融资产属性、金融资源属性和金融功能属性[6]。对于碳排放权非物权性质的界定,崔金星(2012)提出 “环境权说”[7],王清军(2010)提出“新财产权利说”[8],袁巍(2010)提出“债权说”[9],刘京(2013)则认为碳排放权不能定位为新型财产和债权,也不能归类于准物权,而应定性为用益物权[10],石小叶(2017)也对以上三种学说进行反驳,并提出碳排放权属于用益物权[11]。尽管学术界对碳排放权的属性研究总量较少,但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属于主流观点。
(二)EU ETS的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是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做了广泛研究与讨论,对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的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不断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理论的深入。EU ETS正式创立于2005年,主要覆盖30个主权国家,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首个最大且最成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1.国外相关研究
早在欧洲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刚确定时,国外的一些学者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排放许可、分配、交易、管理,以及交易主体的创设、准入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各个层次开始了相关研究,理论研究和政策性成果建议较为成熟。如Hahn(1984),Rubin(1996),Godby、Mestelman和Muller (1999)等人侧重于使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覆盖范围、时间柔性、配额的储存借用等方面进行研究;Philippe.Q和Catherine.B(2002)综合文献与实践研究,回顾了10个领先运行或正在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计划,并从覆盖的空间与行业、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交易平台建立、监测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对这些计划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对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全面建议;John C.V.Pezze and Frank Jotzo (2007)从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的不确定性出发,研究指出总量控制模式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在推动节能减排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Tihomir Ancev, Todd Sanderson and Regian Bctz (2009)在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可变部分赔付可以使用更低的社会成本完成相同的减排目标。
另外,也有一部分学者对欧盟碳排放市场的效率进行了评价。Joachim S.,Karoline R. and Regina B.(2009)认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最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和修正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体系的运行效率,激发相关产业部门不断开发创新低碳技术的积极性[12]。Sullivan R.and P.feifer S.(2009)也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做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由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存在,使得欧洲的金融机构、交易者以及投资者等,对于碳金融交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13]。Monjon S. and Quirion P.(2010)就如何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范围进行调整展开了谈论,主要从配额数量等角度进行界定,使其具有更广泛的运用[14]。Venmans F.(2012)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施的第一阶段(2007)进行了事后实证研究,他认为尽管第一阶段的配额数量分配过多,并且存在碳泄露的情况,但该体系的可行性仍是积极的[15]。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以理论性的研究居多,自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运行后,国内也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讨论。庄贵阳(2006)介绍了欧盟各成员国的气候应对策略和该体系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其对中国碳市场建立的借鉴意义[16]。郑爽(2011)从减排效果、市场效果和政治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欧盟碳排放贸易体系和碳市场,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欧盟建立的首个跨国碳排放体系的成果[17]。万方(2015)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总体发展历程进行了述评,以及对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进行了相关经验介绍,并且分析了该体系在不同阶段运行的效益与影响[18]。洪倩倩(2016)则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企业的影响及其经济价值肯定该制度[19]。沈阳(2017)从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碳金融业务和碳市场监管体系三个方面对欧盟碳交易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20]。
随着碳排放交易的不断发展和学者们的深入探究,逐渐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刘维泉、郭兆晖(2011)利用SV模型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期货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度量和分析研究[21]。张跃军、魏一鸣(2011)运用均值回归理论、GED-GARCH模型和VaR方法,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碳期货市场的运行特征进行了考察[22]。杨超等(2011)以欧洲气候交易所公布的CERs期货价格为研究对象,将Markov波动转换引入VaR的计算中,结合极值理论,对国际碳市场的系统风险进行了度量[23]。王玉、郁志坚(2012)基于MGARCH-BEKK模型和信息共享模型对欧盟碳配额期货与核证减排量期货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这两种期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欧盟碳配额处于主导地位[24]。袁嫄等(2015)运用GJR-GARCH-M模型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试验阶段不同碳配额总量管理制度下,其碳市场价格的非对称性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25]。张云(2015)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归纳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中国碳市场在分配机制和供求管理方面提供了参考[26]。杨星、梁敬丽(2017)利用各项数据和图形分析,分析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机制,得出其不符合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27]。对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相关实证分析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碳配额和期货市场的风险等方面,这使得对该体系的研究更具有客观性,结论更具合理性。
对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国内相关学者也进行了评述。李布(2010)认为该体系试验阶段主要有碳排放权发放超过实际排放量,电力行业排放额发放过多和碳排放微观数据缺失等不足[28]。熊灵、齐绍洲(2012)总结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第一、二两个阶段的成就,他们认为该体系存在以下结构缺陷:欧盟成员国分散导致配额过多,免费配额导致市场扭曲和进入和退出规则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等[29]。何少琛(2016)在肯定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优点的基础上,也探讨了该体系的制度缺陷和碳泄露的问题,提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必要性[30]。尽管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初期存在缺陷,但是在不同阶段的不断实践和改革中,该体系逐渐趋向成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12月31日发布关于动态调整深圳碳市场202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公示,其中包含深圳碳市场202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移出清单、深圳碳市场202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变更清单两部分。详情如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动态调整深圳碳市场202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公示根据《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陕西省纳入全国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0家企业纳入名录,详情如下: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纳入全国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的通知陕环排管函〔2024〕82号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局:按照国务院《碳排放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46053吨,总成交额18113576584.23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7027420吨,成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也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后第一个履约周期,江苏省针对缺口企业多、履约时间短、配额价格高、处罚力度大等诸多因素,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工作。一是提前分析研判。根据年度核查数据,提前开展配额分配分析预测,对缺口比较
近日,北京绿交所发布了《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有关事项的公告》最即将开展的CCER交易细则进行了公布。相关内容中,最值得说的就是交易初期只允许挂牌交易。关于交易方式,其实在CCER交易机构确定之初就一直有人向我打听。因为不同的交易方式将决定投资者、开发者及项目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公布上海市2025年度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其中发电行业30家,非电行业40家。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编制上海碳价格指数,并于2024年12月19日起发布上海碳价格指数,为市场提供多元化价格基准(指数编制方案详见下文)。上海碳价格指数从上海试点碳市场各交易产品中,选取具有上海特色且交易稳定的产品作为指数样本,根据历史成交量加权,综合反映上海碳市场中
这份成绩单,亮眼!12月20日,中国大唐所属重点排放单位,100%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连续三个周期提前完成履约。10月15日,生态环境部印发配额分配及清缴通知后,面对紧迫的履约期限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大唐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在第一、第二履约期工作经验基础上,持续优化完善碳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2月18日公布2025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的排放单位名录,北京市共有14家发电企业(天然气发电机组)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与上一年度相比无变化,应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核查及配额清缴工作。7家石化、钢铁、建材、民航(机场)等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纳入
12月19日,广东能源集团所属22家控排企业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履约期(2023年)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工作,标志着集团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圆满完成。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集团克服履约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提前谋
通过艰难磋商,COP29最终达成了涉及资金、适应和减缓等一揽子内容的“巴库气候团结契约”,并取得了《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实施细则等成果,为“迷雾中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来源:能源评论#x2022;首席能源观文/柴麒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共有30家企业纳入上海市2025年度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40家企业纳入上海市2024年度非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本指南适用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的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企业层级和工序层级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本指南对核查的原则、依据、内容与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其他未纳入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江西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部署了7个方面20项具体任务。一是完善碳排放相关规划制度。合理确定五年规划期碳排放目标,并细化制定有关方案。二是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合理分解碳排放双控指标,建立碳达峰碳中和
1月3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5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共11家。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12月25日发布关于2025年度重庆市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排放单位名录的公告(市生态环境局便函〔2024〕1744号),国能重庆万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等32家企业入选该名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度重庆市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排放单位名录的公告各有关单位:按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46053吨,总成交额18113576584.23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7027420吨,成
为规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收入管理工作,落实《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京政发〔2024〕6号)要求,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北京市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收入管理办法》(京财资环〔2024〕1704号),并于12月26日发布,详情如下:北京市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收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也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后第一个履约周期,江苏省针对缺口企业多、履约时间短、配额价格高、处罚力度大等诸多因素,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工作。一是提前分析研判。根据年度核查数据,提前开展配额分配分析预测,对缺口比较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公布上海市2025年度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其中发电行业30家,非电行业40家。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随文公布上海市2025年度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其中发电行业30家,非电行业40家。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工作,我们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甲烷体积浓度低于8%的煤矿低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共有30家企业纳入上海市2025年度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40家企业纳入上海市2024年度非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本指南适用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的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企业层级和工序层级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本指南对核查的原则、依据、内容与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其他未纳入全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材料可登录我部网站.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陕西省纳入全国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0家企业纳入名录,详情如下: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纳入全国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的通知陕环排管函〔2024〕82号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局:按照国务院《碳排放权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有关事项的公告,其中提出现阶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审定与核查机构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部署和《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有关要求,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市生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2月18日公布2025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的排放单位名录,北京市共有14家发电企业(天然气发电机组)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与上一年度相比无变化,应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核查及配额清缴工作。7家石化、钢铁、建材、民航(机场)等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纳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发布了团体标准T/CQAE12002-2024《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锂离子电池》,该标准起草单位包含华为数字能源、宁德时代、海辰储能、宁德新能源、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珠海冠宇、欣旺达、派能科技、德赛电池、比亚迪、卫蓝新能源、蜂巢能源、中电新
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