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0年4月24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下简称“全国碳交易系统”)项目建设成果专家评审会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联交所”)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联交所副总裁赵红光主持,上海联交所副总裁纪康文出席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工程院柴洪峰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李建华院长,以及来自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国资委、生态环境局、上交所技术公司、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会前,上海联交所党委书记、总裁钱琎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
会上,上海联交所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和总体成果,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汇报了系统主要功能并演示;监理单位发表了评估意见。与会专家结合成熟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及全国碳交易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业务功能、技术架构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相关优化建议。柴洪峰院士评审总结时,对系统建设成果给予了肯定和认可,指出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并提出系统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系统延展性和弹性,未来要做好系统间的协同。经评审委员会审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全国碳交易系统的设计、开发成果均达到了项目立项时的要求,已基本具备试运行条件;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该项目建设成果为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可有效服务于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市场化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上海联交所副总裁纪康文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感谢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将认真吸收专家意见,在各级主管部门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完善系统设计、功能和性能指标,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碳交易系统是实现全国碳交易市场集中统一交易的核心基础设施,保障全国碳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7年底,国家明确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明确上海联交所作为项目法人主体,上海环交所作为技术支撑机构,共同推进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2019年3月完成系统设计,2019年5月启动系统建设,由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产生的恒生电子、宝信软件和北京启明星辰等实力企业共同承建,2020年3月底完成系统建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抽水蓄能+”打造能源转型的超级调节器——“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观察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正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然而,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在5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通过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等实现市场化转型。这也给储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是短期内,储能发展速度将大为受限;二是长期来说,
日前,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30年前,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从城市建设、村镇发展、建筑节能等多方面部署具体工作任务,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佛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细则》指出,支持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节水、减
新CCER项目签发,短期看会带来一波碳交易热潮,长期看则进一步完善了碳市场发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舞台上的话语权。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继2024年1月重启后,在2025年3月迎来首批新项目签发,带动了一波碳市场交易的热潮。新签发项目均是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7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上海积极推动电碳协同。2023年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沪环气候〔2023〕89号),明确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有序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贵州省虚拟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更加多元,全省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需求侧能效管理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反映了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管理思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需求侧能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通过优化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能互补优势,降低综合能源服务成本,充分利用能源数据,提高需求侧能源和设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电网企业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展综合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以及碳交易等多元化能源服务,满足电力用户的差异化能源需求,助力电力用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526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提到,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华东能源监管局,组建了由市电力公司、交易中心、发电企业、研究机构组成的现货专班,开展规则编制和技术系统建设等各项工作。202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在地方碳市场10年试点探索之后,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至今将近4年,市场见证了成交量、价格的一路走高,从开市时的48元/吨上涨至2024年年底最高时的105元/吨。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总量1.89亿吨,成交总金额181.14亿元,已经跻身世界主要碳市场前列。3月,生态环境部发文将钢铁、铝冶炼
新CCER项目签发,短期看会带来一波碳交易热潮,长期看则进一步完善了碳市场发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舞台上的话语权。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继2024年1月重启后,在2025年3月迎来首批新项目签发,带动了一波碳市场交易的热潮。新签发项目均是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5月9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北京碳市场2013年开市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市场体系,在顶层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行平稳有效,很好地发挥了促进碳减排、推动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湖北省发改委印发《湖北省定价目录》,修订后的《湖北省定价目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原《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湖北省定价目录〉的通知》(鄂发改规〔2021〕1号)同时废止。定价项目中包含13个项目,其中涉及输配电,定价内容为省级以下电网输配电价,定价部门为省价格主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此我国稳步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加快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涵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量比重约40%。目前,全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2日,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郑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先满足符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民间投资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扩大清洁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困境与优化路径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封红丽1沈春雷1姜海东1朱婧1袁甜1朱晔2(1.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2.上海置信能源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碳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手段。近年来,我国碳市
12月4日,为服务钢铁行业碳交易,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出席2024年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上海联合钢铁交易所总经理褚英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为碳管理体系(钢铁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
9月11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产品SHCERCIR1上线运行的公告。全文如下:关于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产品SHCERCIR1上线运行的公告各交易主体:为规范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护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秩序,根据《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上
7月8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第二次有偿竞价发放的通知。公告如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第二次有偿竞价发放的通知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令〔2013〕10号)、《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的通知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令〔2013〕10号)、《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和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
近年来,绿色低碳概念在投资市场异军突起,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中证绿色电力指数、中证新能源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这一现象表明,投资者对于绿色低碳产业的关注度逐渐上升,投资产品聚焦于绿色低碳产业链,涵盖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能源等相关领域。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绿色电力、新能源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3月12日发布《上海市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安排持续深化上海试点碳市场机制建设等4项重点任务,跟踪推进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等7项常规工作,有序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海市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2024年是实现“
2023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日均成交量87.58万吨。2023年度市场总体情况2023年1月3日至2023年12月29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其中,“碳排放配额19-20
第三季度以来,国家电投与多个省市开展合作交流,包括河北、青海、贵州、河南、安徽、福建、甘肃、新疆、黑龙江等地区,多次涉及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绿电转化等领域。其中,国家电投前后两次到访与贵州毕节市领导,8月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交流;11月毕节千万千瓦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日前在“2023上海财经大学校庆论坛暨首届ESG创新论坛”演讲中表示:本月我国将重新启动新核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的交易,并按照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具体情况重建整个机制。自2015年启动交易,2017年3月份终止了新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签发,
11月16日,上海市环境能源交易所对外发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第二次)的通知》,竞价申报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周四)上午9:30-11:30。竞买人须登录上海碳排放现货交易系统参与竞价。竞价起始和截止时间均以系统显示时间为准。竞价发放总量为上海碳
近日,上海环交所公布了“2022-2023年EATNS碳管理体系优秀案例”的评选结果,并在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上举行了首批EATNS碳管理体系优秀案例公布仪式。为推进EATNS碳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碳管理意识,鼓励企业积极规划双碳工作,上海环交所举办了首次EATNS碳管理体系优秀案例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