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绿道”作为城市道路空间中人文关怀的核心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孕育而生。同样做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海绵城市”也在各个试点城市中积极开展。结合相关的工程方案,将海绵城市系统应用在绿道景观设计中,通过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技术手段实现道路径流控制和局部雨洪管理。使海绵城市和绿道景观共生。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应用技术
〇、引言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部署,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地挖几条水沟、建几处景观。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因城、因地而异;其次,在思想上,社会各界达成共识,认识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最后,在技术和方法上创新,不能简单地套用或复制某一固定模式。应从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
一、研究目的
道路是城市主要的硬质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已经潜移默化成的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群体无意识行为,而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汽车通行,城市道路在近些年在规模和尺度上都发生了巨变,越来越多的硬质空间破坏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阻断水循环下渗,使得原本留在大地上富有生命的水体被冰冷的路面和管道无情的分割。以至于当极端暴雨来临时,人类付出了代价,无处安放的雨水变得狰狞可怕,吞噬着人类的财产和家园,人类智慧和技术所集中的城市显得不堪一击。当人们开始对灾害恐惧和疑惑时,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性。[1]海绵城市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由俞孔坚老师及团队研究和推广,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认识。但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人们过于功利的认识海绵城市,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应当结合区域环境及特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雨水的滲、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有效改善雨洪压力,缓解旱涝危机。
目前在城市道路中所应用到的海绵城市的技术主要集中在道路两侧的生态植草沟,采用了“灰+绿”的综合模式,将雨水自然下渗和市政排水相结合,利用此双保险模式,尽量确保地表径流及时排走,减少城市内涝,这是该措施应用核心目标[2]。微观审视该举措,的确具有一定的时效和成效。从宏观层面去审视,该措施仅是海绵城市应用的很小的技术措施,是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宏观框架下的小分支。但如果将这种措施在城市道路中有足够的覆盖率,并能结合两侧道路绿线内的景观统一设计,将在城市中发挥巨大的生态效应,有效改善大面积硬质道路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得地表雨水得以有效的利用和收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应。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当下对城市道路两侧慢行绿道景观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技术的案例并不多,还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归因于海绵城市认识不充分,技术手段不成熟并且与地方交通差异化,绿道的推广度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城市采用的道路布置方式主要仍以双向X车道,两侧分机动车道设置,并没有融入绿道系统。而在深圳、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绿道建设及推广已有多年的历程,保证机动车高速通行同时,确保市民出行的安全舒适,先进的绿道理念充分诠释了“绿色出行、安全出行”的人文关怀,与为市民出行创造便利,安全的场所。[3]在此基础上融合海绵城市技术,将形成海绵型的生态绿道,成为生态保卫战中的“利器”。
本文以某项目项目为例,通过对海绵城市技术具体实施的景观类型,对生态绿道的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三、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
三亚作为中国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是我国唯一一个“双城、双修“的试点城市,即将生态修复、生态修补: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为一体的城市发展策略。考虑其地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域,降水量充沛,不需要过多考虑蓄水及用水的因素。因此在该项目中,海绵城市主要主要从滞、渗、净、排四方面入手。
根据道路板块的分布,该项目海绵城市具体实施的景观类型包括以下三类:
1、生态植草沟
将LID海绵城市的技术手段融合在方案中。首先布置在机动车两侧的生态草沟,通过机动车两侧的开放式道牙将地表径流汇入到生态草沟,通过过滤和下渗,将地表雨水完全吸收,当降雨量超过草沟所容纳雨水峰值时,多余的雨水将通过间断分布的溢流口排入雨水管网中,从而使得径流控制最大化。
2、下沉式绿地
在滨海大道两侧绿道内间断布局了湿地水泡群,每个组团分布着3-6个下凹水泡,每个群组内的水泡之间通过池壁预留槽相连通,通过竖向高差来控制凹地内的水量,降雨量平稳情况下,雨水在各自水泡内滞留。当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来临时,池塘内汇水面整体抬高,雨水由浅水泡留滞在深水泡中,在深水泡内形成小的水塘景观,多余的雨水将通过深水泡中设置的溢流口排入雨水管网中。
此外,在草沟和下沉绿地内侧种植当地乡土水生植物,不仅控制了养护成本,还营造出良好的生境。
3、透水路面
除了下渗绿地空间外,还将人活动的户外空间的铺装设计为透水性铺装,包括了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混凝土两种模式,分别应用在人行道铺装和自行车道中。通过透水性面层和透水基层的处理手法,避免雨天路面过多积水,为人的出行提供舒适的空间。
四、结论与展望
传统慢行绿道框架基础上,结合以上所述海绵城市系统,利用水的自然属性,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使得物种之间得以和谐共生,并改善局部空间的小气候,减少城市内涝,控制汽车碳排放,从而营造出生态优美的良好“生境”,使得绿道景观不仅是服务于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的功能需要和绿化需求,而成为生态保卫战的主力军,使绿道景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绿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至2025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关于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11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和排涝通道系统整治。促进城市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
日前,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至80%以上。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城市河湖系统韧性、完善城市排水防涝
近日,四川《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公布,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设六章三十三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责任主体、职责分工和社会参与制度等内容;明确了发改、自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的海绵城市建设职责;规定了海绵城市设
近日,《河北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改
5月31日,由中国铁工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江西省鹰潭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主体完工,预计今年11月全部验收后,进入18年的运营期。项目建设总面积27.75km,总投资约13.92亿元,采用DBF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运作模式,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每年实行按效付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清单》中总结了地方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全流程管控、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水务局,天津市、上海市
5月22日,安徽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征求《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指出条例适用于六安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条例中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发布,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本规定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2024年4月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
4月28日,江西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简介,详情如下:1、裘家洲生态保护工程本项目为海绵型城市水系类工程。施工完成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1.65%,面源污染削减率为87%。项目通过设置大面积生态绿地、生态驳岸、植被栽植、硬质铺装与透水材质相结合的海绵设施,不仅实
3月5日,四川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5日。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开征求《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增强立法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现就《乐山
7月25日,湖北省住建厅发布湖北省地方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旨在指导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湖北省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关于发布湖北省地方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为湖北省地方标准,编号D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日前广东省就广东省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包括源头减排海绵设施系统、城镇排水管渠系统和排涝除险系统等海绵措施和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建设,以实现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文化目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宜结合水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近日岳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岳阳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过程(2021-2023年)技术服务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现将采购事项公告如下:一、采购项目(标段)名称、编号及预算金额采购项目(标段)名称:岳阳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过程(2021-2023年)技术服务项目政府
摘要:生物滞留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下,生物滞留技术在施工落地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问题,如现场施工与图纸不符、排水不畅、景观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海绵城市效益难以发挥。在分析介绍生物滞留池结构构成、建设步骤的基础上,提出施工重点
岸上污水经过河道两岸“海绵”的吸附净化后再流入河道,将大大降低对河道的污染。27日,在新基建高峰论坛暨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建院35周年庆典现场,《南京市河道海绵技术应用导则》亮相。据悉,接下来,南京所有河道整治建设过程中,海绵技术的应用将是施工审查的“必选项”。在雨花台区凤信路与华为
由清华大学牵头承担的“十三五”苏州项目“河道水环境品质提升与生态健康维系技术与示范”课题,针对苏州城区“四高一低”(降雨量高、河网密度高、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和土壤入渗率低)区域特点的源头径流污染控制需求,集成了城市降雨径流源头LID-BMPs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淹没式自排系统径流污染
项目背景连云港市作为江苏省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全面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新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世纪凤凰城位于连云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场地面积21.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以商业和住宅用地为主。为满足此次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需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并考虑与
前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本公共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发办[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国内诸多城市发布了技术导则、指导图集等,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但针对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的要求较薄弱,难以满足当前的运行维护要求,针对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十分迫切。01国外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要求低影响开发
业内此前普遍认为,在滨海盐碱区域建设海绵城市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生物滞留设施等常规海绵设施不适宜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受到很大限制,城市绿化层面的盐碱区原土绿化技术一直是世界难题……而这正是天津生态城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现实挑战。为此,水专项针对性设立《天津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至2025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关于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11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和排涝通道系统整治。促进城市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
日前,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至80%以上。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城市河湖系统韧性、完善城市排水防涝
近日,四川《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公布,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设六章三十三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责任主体、职责分工和社会参与制度等内容;明确了发改、自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的海绵城市建设职责;规定了海绵城市设
近日,《河北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改
5月31日,由中国铁工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江西省鹰潭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主体完工,预计今年11月全部验收后,进入18年的运营期。项目建设总面积27.75km,总投资约13.92亿元,采用DBF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运作模式,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每年实行按效付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清单》中总结了地方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全流程管控、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水务局,天津市、上海市
5月22日,安徽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征求《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指出条例适用于六安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条例中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发布,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本规定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2024年4月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董事长、高管发生变更的公告,详情如下:免去范瑞威同志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申石泉同志不再担任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职务。周军同志任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
4月28日,江西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简介,详情如下:1、裘家洲生态保护工程本项目为海绵型城市水系类工程。施工完成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1.65%,面源污染削减率为87%。项目通过设置大面积生态绿地、生态驳岸、植被栽植、硬质铺装与透水材质相结合的海绵设施,不仅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