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环境领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们不仅世界上著名的环境学家,同时也为中外学术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下介绍资料来源于中国工程院官网(顺序按入选年份排列),如有疏漏,敬请批评指正。
约翰·查尔斯·科瑞谭登(John Charles Crittenden)
约翰·查尔斯·科瑞谭登教授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Brook Byers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纯净工业及处理技术中心主任、美国环保署顾问团、美国国家环境政策及科学技术顾问团、美国国家科研顾问委员会成员。
科瑞谭登教授发表论文及报告20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6800次。获得发明专利6项及自主研发软件6项。帮助200多家包括壳牌、美孚、可口可乐在内的国际知名企业优化公司环境解决方案。他的水处理技术模型被100多家咨询公司、政府机构及高校使用。帮助美国航天局设计的水循环系统被用于美国太空站。水处理原理与设计一书已经再版三次,是很多高校研究生教材和环境工程公司的参考书。科瑞谭登教授联合开展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工艺优化,成功应用于钢铁行业焦化废水处理;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应用于处理石油石化行业的难降解有机物废水;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处理反渗透浓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8年,因其在环境工程及化工领域卓越的成就,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评为世界当代前100位最杰出的化学工程师之一。
杨祖保
杨祖保教授出生于1942年9月,于1971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于2015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杨教授是分离纯化工程、吸附剂研发及其应用于环境与能源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和引领者。发明了多种在空气分离/纯化、有机物分离、汽车燃料脱硫、氢气储存等领域具有最佳性能的新型吸附剂。发展了独特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模式来指导设计吸附剂。他对环境催化、碳化学、材料科学方面也有重要突破与贡献。在环境化工相关领域Science,JACS, EST,AIChEJ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10篇(被引用逾18000次),撰写两本专著,获33项美国发明专利。两部专著被世界各大学、科研所及工业界广泛采纳应用。其中《吸附法气体分离》被美国化工学会选为近一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本化工书籍之一。
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Menachem Elimelech)
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教授于2017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任职于耶鲁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为Roberto Goizueta讲席教授。200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膜过程在高能效脱盐和水回用领域的应用、开发可用于下一代环境分离技术的先进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
由于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教授的杰出研究成就,其获得多项重要学术奖项,包括2015年获得埃尼(Eni)奖(由意大利总统亲自颁奖)、以及2005年获得克拉克(Clarke)杰出水研究奖(美国水环境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
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R. Hoffmann)
迈克尔·霍夫曼教授于2017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为加州理工学院Theodore Y. Wu教授。2011年,霍夫曼教授被评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霍夫曼教授于1968年获得西北大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得布朗大学博士学位。1973至1976年间,霍夫曼教授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霍夫曼教授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研究涉及大气化学、化学动力学、催化氧化与还原、光化学、光催化、纳米技术、超声化学、光电化学、脉冲等离子体化学、环境水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广泛的领域。这些论文多从机理上揭示了重要环境问题或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并被广泛引用,被SCI引用总计约54000次,H指数高达104。科学索引(Web of Science)将他列为世界上工程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之一。
霍夫曼教授于1991年和2005年两次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研究奖;2001年,获得美国化学学会Creative Advances奖;2003年获美国水环境基金会Jack E. McKee奖章。2010年,霍夫曼教授被台湾大学聘为大气科学、化学及环境工程学科杰出首席教授。2012年,霍夫曼教授课题组发明由太阳能驱动的电化学废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被用于处理厕所废水以改善欠发达地区卫生状况,获得梅琳达·比尔盖茨基金会嘉奖。2015年,该技术获得Vodafone基金会嘉奖。2012年,霍夫曼教授被评为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访问学者。
1975至1980年间,霍夫曼教授获聘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并晋升为终身副教授;1980年至今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布鲁斯·欧内斯特·罗根(Bruce E. Logan)
布鲁斯·欧内斯特·罗根教授于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学Evan Pugh教授,环境工程专业Stan & Flora Kappe教授,并担任工程能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Logan教授于2013年评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他也是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国际水协会(IWA)、水环境联合会(WEF)以及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AEESP)的成员。
罗根教授于1979年在纽约州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80年在纽约州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198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罗根教授是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及水处理过程的能源可持续性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致力于利用电活性微生物生产生物能源以及开发利用不同生物质废料生产生物能源(如氢气和甲烷)的方法。研究课题包括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采用微生物电解池技术、发酵法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生物制氢,开发适用于饮用水的专用技术,如利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的高氯酸盐等。罗根教授在一些水处理相关的新领域也开展了研究工作,包括海水淡化,废水脱氮、反渗透膜的生物污染防治以及电解海水产氢气等。为了增强微生物修复受污染的地下水时的生物强化作用,同时减少微生物对附着物体表面的侵蚀,他还曾研究过细菌附着与物体表面性质的关系。他在制备生物能源和水处理过程的能源可持续性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许多新的科学发现并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在Nature, Science, PNAS,Energy. Environ. sci., ES&T, ACS Nano Letters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 被引用超过83000次,h指数为143 (Google Scholar,2020)。Logan教授和全世界多所大学以及研究人员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罗根教授曾获Clarke奖、美国化学学会ES&T杂志创新进步奖和Paul L. Busch奖等多个奖项。
在加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之前,罗根教授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1986-1997)。曾担任美国化学学会ES&T Letters杂志主编(2014-2020),国际生物电化学技术协会(ISMET)主席。
格伦·托马斯·戴格尔(Glen Thomas Daigger)
格伦·托马斯·戴格尔院士于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就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是‘One Water Solutions’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裁及创始人,是美国注册工程师(PE)及美国环境工程学会(AAEES)认证环境工程师(BCEE)。他还被评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杰出会士,国际水协会(IWA)杰出会士,美国水环境联盟(WEF)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
戴格尔院士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环境工程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戴格尔院士是世界公认的水处理专家,尤其在污水处理方面。他致力于通过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结合,推动全球水务行业的发展。他的研究以“全水(One Water)”和“资源回收(Resource Recovery)”为核心理念,聚焦城市水资源高级管理。戴格尔院士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包括:(1)分离器工艺的开发与设计,用以活性污泥膨胀控制;(2)污水中营养物质的生物去除(脱氮除磷)技术,包括传统异养反硝化、自养硝化及新型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过程的机理研究与工艺设计,以及污泥发酵产物用于提升生物除磷效果;(3)污水化学除磷技术,以及与生物除磷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这些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仍在持续。此外,戴格尔教授还从事于(1)污水处理系统内微生物截留工艺的研究,涉及沉淀池工艺的优化,加强悬浮生长微生物的截留;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开发与推广,以作为固液分离和生物量截留的替代工艺。(2)生物膜/悬浮生长微生物联合工艺的运行机理研究,包括生物滤池(trickling filter),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等。(3)污水处理系统层面的研究,包括处理工艺的建模与调控,污水处理设施单元的运行性能优化。在资源回用和水资源综合管理领域,戴格尔院士积极推广水回用技术,污水中碳源与营养物回收技术以及未来城市水资源管理的优化方案,具体的代表性研究包括尿液的源分离以及回收利用等。戴格尔院士迄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撰写其他著作9章以及多部技术手册。其中影响力最广的是《废水生物处理》(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第三版)和《活性污泥膨胀、泡沫及其他固液分离问题的成因与控制手册》(Manual on the Causes and Control of Activated Sludge Bulking, Foaming, and Other Solids Separation Problems)(第三版)。此外,他还参与了超过世界各地约300座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为全球多个大城市提供水务行业指导,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底特律、新加坡、香港、伊斯坦布尔等。
他获得的主要荣誉包括美国环境工程师学会(AAEES)卡佩(Kappe)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弗里兹(Freese)奖,冯讲座(Feng lecture)奖,美国水环境联盟(WEF)的哈里森·普雷斯科特·艾迪奖(Harrison Prescott Eddy Award)3次,水环境联盟(WEF)菲利普摩根(Fillip Morgan)奖,水环境联盟(WEF)的加斯克因(Gascoigne)奖2次以及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AEESP)的波赫兰(Frederick George Pohland)奖。
他曾担任美国西图公司(CH2M HILL,现Jacobs Engineering Group Inc. )的高级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长达三十五年。此外,他曾担任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环境系统工程系教授及主任。他曾担任国际水协会(IWA)主席,以及多个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包括水研究与回用基金会(TWRF),美国水环境联盟(WEF),美国环境工程师学会(AAEES)和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基金会。
马克·梵·洛斯德雷赫特(Mark van Loosdrecht)
马克·梵·洛斯德雷赫特于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环境生物技术教授,是国际水协(IWA)杰出会士。梵·洛斯德雷赫特教授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双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马克·梵·洛斯德雷赫特教授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硕士和博士,1978-1988)。在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中,他创新性地将胶体表面化学理论引入到微生物学研究领域。
马克非常擅长将复杂生物工程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相结合。他的研究领域涉及: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和工艺,以及微生物胞内聚合物在生态学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马克在国际上引领着很多污水处理新工艺的研发和资源可持续回收新理念的建立。他作为主要推动者实现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等新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工程化应用,开创性地实现了以污水和污泥为资源回收细菌胞外聚合物和蓝铁矿等高附加值产品,完成技术中试或工程化应用。梵·洛斯德雷赫特教授已发表论文800多篇(H因子151,Google Scholar 2020年5月数据),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培养博士生65名。
他先后获得了水研究领域的几项世界大奖:新加坡李光耀水奖,国际水协杰出成就奖以及被业界誉为水业诺贝尔的斯德哥尔摩水奖。他还获得了荷兰国王骑士勋章。
他于1988年就职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并于1998年成为教授。曾任国际水协生物膜和脱氮除磷两个专家组的主席。梵·洛斯德雷赫特教授也曾是环境类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的主编(2009-2019),他是十几个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罗杰·福尔克纳(Roger Falconer)
罗杰·福尔克纳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威尔士学会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于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在卡迪夫大学做研究工作并担任该校名誉教授。
罗杰·福尔克纳教授曾经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土木工程,1973年获学士学位。1974年他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获水利工程硕士学位。1976年他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计算水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后来,他分别在英国伯明翰大学(1992年)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1994年)获得高级博士学位。
福尔克纳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i)水环境影响评估,(ii)洪水风险建模和减灾,(iii)潮汐和河流可再生能源装置和结构研究;(iv)全球水安全分析。他通过集成和整体数学模型开发和应用,开创了从流域到海岸(C2C)的水管理解决方案。他还开发了用于预测供水接触池消毒过程的模型CONTANK,并与相关公司合作开发了用于预测一维与二维洪水高度和淹没范围的改进模型。在他的指导下又66名研究生成功获得博士学位。他在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了400多篇论文。福尔克纳教授的论文被广泛引用(据谷歌学者报告:超过9000个引用,H指数为55)。他还在24个国家的大学和学术团体做了520多次学术报告。因福尔克纳教授在开发、完善和应用计算水环境模型,并用于预测沿海、河口和河流水动力、水质和泥沙输移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的国际上相关专家的认可。他开发了三个数值模型,即FASTER、DIVAST和TRIVAST,被广泛使用于预测一维、二维和三维水流运动和物质运移过程,这些模型被40多家公司和政府组织采用,应用于全球100多个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福尔克纳教授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至2015年期间他担任国际水环境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主席。1987年,他到布拉德福德大学担任环境水力学教授,后来又任系主任。1997年他到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任教,并建立了水环境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4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火电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铁合金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征求意见稿)》《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规范(征求意见稿)》3项地方标准意见建议的公告,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火电
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
4月21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原文如下:邯环〔2025〕1号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
4月21日-23日,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德梅斯特)作为除尘除雾分离行业领域优秀企业,携多项节能环保产品及核心技术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本次展会重点推出废水低温蒸发解决方案、超净排放解决方案、水平衡治理解决方案,展示生态环保环境领域领先的创新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德梅斯
10大海外展团,22个国家与地区的2,279家知名企业参展接待全球72个国家的90,571名专业观众,国际观众增幅56%全国10个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团莅临,行业旗舰地位稳固亚洲环保旗舰大展——2025第26届中国环博会于4月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22个国家与地区的2,279家企业参
2025年4月3日,为期三天的第19届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暨中欧绿色低碳博览会(ECOMONDOCHINA-CDEPE2025)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博览会由意大利展览集团(IEG)及其在蓉合资公司成都华意中联展览展览有限公司(ECEE),联合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SCEPI)主办,再次彰显其作为可持续发展、技
4月7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西北地区深居中国内陆,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无疑为西北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西北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市场。西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发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如何赋能绿色低碳发展?保定从这些方面推进试点。自2022年8月,保定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来,保定市重点从金融赋能、碳市场建设和全民低碳行动三个维度推动试点建设。打造低碳项目集聚洼地,保定市累计筛选可再生能
4月28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中促会)主办的“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时期储能高质量发展”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成立大会在内蒙古包头市成功召开。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清,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相关科研院所的业内权
刚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增选的领域学科方向提到: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增选领域学科方向提到: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
2025年4月23-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江西省南昌市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规划投资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研究分析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形势,推动工业和信息化规划投资年度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要求,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截至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中
作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河南兰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在这里,能源革命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突破,更是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日,《风能》杂志采访了为兰考农村能源革命全程提供指导和咨询的杜祥琬院士,深入了解兰考能源革命背后的故事,探寻农村能源革命的实践
2月7日,中国船舶719所发布讣告,沉痛悼念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详情如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
2024年,我们迎来了“十四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风电向上生长、向好突破,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组组数字反映的是全体风能人辛劳一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背后则有着无数鲜活的人和有温度的故事。它们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值得被记录下来。2024年,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跨过5亿千瓦
近日,由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牵头,南网数研院、南网传感公司、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高压输电公司、贵州电网公司、西电高压开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套±800kV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以下简称“量子电流传感器”)顺利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中国工程院李立浧院士
近日,吉林分公司“吉林省华能基本能源联合研究院科学家工作室”获吉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是吉林省能源领域首个科学家工作室。工作室聘请中国工程院岳光溪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以清华大学耿华教授等11名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清洁燃烧与低碳高效发电、燃煤碳减排与多种污染物协
通知文件会议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生态文明体系改革创新目标任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生态环境质
12月21日,2024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九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通过大会搭建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管理科学界泰斗、精英汇聚一堂,其中包括六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参与,充分彰显了管理科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双重属性与交叉价值。大会还表彰了在推动管理科学普及与应用方面作出卓越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稳妥推进。2024年12月9日—10日,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举行,邀请各大院士、专家、学者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国能源转型路径、前沿技术布局和应用等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建设电力人工
11月21日,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2024年度全体会议在穗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欧洲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的14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南方电网公司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出席会议并致辞,
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光伏与储能行业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会,11月17日-20日,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成功举行。今年全新升级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继续保持“高规格、高水平、高标准”历届特点,在“国际性、行业性、专业性、务实性”上持续提升,突出“新时代、新模式、新视野
11月7日,2024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本届大会以“谱全球储能新篇筑安全绿色高地”为年度主题,由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打造世界级储能交流合作平台,赋能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赵龙出席大会并讲话。工业和
第十六届环境与发展论坛方案(草案)一、背景“环境与发展论坛”是2005年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创办,前六届为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原环境保护部主办,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承办,第七届以后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是中华环保联合会创会品牌活动,已举办了十五届,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生态文明
2024年9月10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核设施辐射安全与材料基因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代理副校长、讲席教授韩晓东,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中广核研究院总经理部领导班子出席活动。仪式由创新创业学院研究副教授陈柔羲主持。在致
储能是助力可再生能源开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也是催生能源新业态、抢占能源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储能西部论坛”设立于2016年,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和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参与的创新交流平
各有关单位:我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和水空间萎缩等问题依然突出。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工业用水效率总体偏低,部分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高耗水和污染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如何在保证工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对水资源的消
乘势激活新质生产力,做西部环保降污减碳绿色发展之路的唤风者。第5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于今日,在中国(成都)西部国际博览城“蓉”耀启程,成都被环保人的热情和活力点燃。盛夏之日,万物并秀。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日本、荷兰、芬兰、意大利等9个国家的359家领军环保企业齐聚一堂,上万环境污染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2日,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仪式在青举行,旨在碰撞“氢”思想,共话“氢”未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港口能源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系统工程与能源工程管理专家、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
2024年6月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共同主办的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嘉定的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开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常务副理事张进华,中国国际经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