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碳中和”的背景及对中国经济产业的影响(上)

2020-12-29 08:11来源:新华日报作者:耿强关键词:碳中和碳排放二氧化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此前,我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首次明确给出碳中和的时间表,也是中国首次向全世界郑重给出明确的减排目标。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意味着中国高质量发展低碳转型的决心坚定,同时表明中国各产业在能源转型和低碳绿色的技术发展上充满信心。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首先测算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总量的“零排放”。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该协定将长期目标设为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并逐步实现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即碳中和目标。欧盟、日本、韩国等先后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但特朗普政府却在2020年11月正式退出《巴黎协定》。

基于中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产业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水平,中国给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承诺。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付出更多努力。从排放总量来看,我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排放量占到全球的25%以上,是美国的2倍多、欧盟的3倍多,要实现碳中和,需实现的碳排放减量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中国将在2028年达到碳排放峰值134亿吨二氧化碳,较现在的115亿吨上升16%,之后中国将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完成电力碳中和,非电领域先推动天然气替代再推动氢能替代完成能源碳中和,并在需求端通过碳排放权总量控制加碳交易推动新技术在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加速碳中和进程,从高碳向低碳最后向零碳三步走,完成2060年对能源、工业和农业领域的碳中和。2019年,我国共产生能源消费48.6亿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来自煤炭(占比57%),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19%和8%。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所估算,2019年我国产生二氧化碳排放125.9亿吨,同比增长2.8%。其中能源部分同比增幅2.6%,占据碳排放总量的77%,其次为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15%)、农业活动(7%)和废弃物处理(2%)。欧盟的碳排放中能源占比和我们基本相同,但工业占比只有7%,表明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制造业占比较大。按照2019年中国人均GDP大约11000美元计算,单位GDP能耗0.33千克标准煤/美元,高于发达国家0.12-0.26千克标准煤/美元的能耗,通过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更为关键的是技术进步和能耗的高标准要求,预计到2060年单位能耗将下降64%,实现0.12千克标准煤/美元的高水平。

另外,中国经济在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对“碳中和”的承诺将加速中国能源的转型和绿色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二氧化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