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2 试验装置
试验搭建两套岸滤装置,分别模拟岸滤过程中的含水层过滤和沉积层过滤。含水层过滤的主要介质为含水层中的砾石,因此这套岸滤的滤料使用150~200目石英砂模拟砾石过滤,后文中称为含水层岸滤系统;沉积层过滤主要依靠河流底部附着在泥沙中的沉积物的过滤、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这套岸滤装置滤料使用松花江岸泥烘干后与150~200目石英砂按3∶1混合,模拟河底与河岸边的沉积层过滤,后文称为沉积层岸滤系统。两套岸滤装置直径20 cm,高100 cm,装置底部进水,顶部溢流排水,通过蠕动泵(中国,兰格,BT100-2 J)进水,调节蠕动泵控制滤速和停留时间,滤速范围为0.1~0.5 m/d。两套岸滤设备正式试验前,先使用常规水源预运行30 d,以保证系统稳定。
活性炭吸附预处理试验在六联搅拌机上进行,吸附剂为木质粉末活性炭,比表面积为 1 299 m²/g,投量为50 mg/L,吸附时间均为 30 min,搅拌速度采用100 rpm。吸附预处理后的水样进行纳滤过滤试验。
纳滤膜过滤装置为平板式错流过滤装置(美国,STERLITECH,CF042D),有效过滤面积43 cm²,使用齿轮泵(中国,兰格,WT3000-1JB)增压,运行压力0.5 MPa,使用电子天平记录产水量,错流水回流原水箱,纳滤过滤试验连续运行50 h。试验用纳滤膜为美国陶氏NF270。
1.3 分析检测方法
试验中浊度使用浊度仪(中国,雷磁,WZS-180 A)检测;总有机碳(TOC)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德国,Jena,N/C 2100)检测;有机物的荧光强度使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检测(日本,Hitachi,F2100)。除此外还使用凝胶色谱测定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所用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美国,Agilent,1200),凝胶色谱柱为日本 TSK 公司 G4000PWXL 型号凝胶排阻柱,使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检测。检测流动相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流动相流速为 0.3 mL/min,检测时间60 min。
1.4 膜阻力分析方法
研究中将纳滤膜阻力分为污染总阻力,即过滤结束后,用污染后的膜过滤纯水计算的阻力;膜自身阻力(Rm),即洁净纳滤膜过滤纯水时计算的阻力;水力可逆阻力(Rr),即在过滤结束后使用纯水大流量正冲洗,用冲洗后的膜过滤计算膜阻力,相比总阻力减少的部分为水力可逆阻力;水力不可逆阻力(Ri),减去水力可逆阻力后剩余膜污染造成的阻力为水力不可逆阻力。
2 结果与讨论
2.1 岸滤工艺对原水的处理效能
水中颗粒物和悬浮物对纳滤工艺运行危害较大,因此能否有效降低原水浊度,保证出水浊度稳定是评价岸滤工艺能否作为纳滤预处理工艺的重要条件。表2为试验周期内两套岸滤系统在不同水质条件下进出水的浊度值。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套岸滤系统均能有效去除水中颗粒物和悬浮物,降低原水浊度。其中常规地表水源和微污染水源条件下,含水层岸滤系统和沉积层岸滤系统的出水浊度为0.4~0.8 NTU,且长时间保持稳定。高浊度水源条件下,沉积层滤系统出水浊度为0.8~1.1 NTU,虽然高于前两种水源条件,但仍能在恶劣的进水条件下保证出水浊度处于较低水平。而高浊度水源条件下含水层系统的出水浊度在运行初期较高,且存在波动,处于1.9~2.8 NTU,这主要因为原水中细小颗粒物较多,含水层系统过滤精度小于沉积层系统,造成大量细小颗粒物穿透系统,影响出水水质。但运行8 d后,原水中的颗粒物在含水层系统的水砂界面形成颗粒物沉积,起到稳定系统进水水质作用,因此运行后期含水层系统出水浊度有所降低,也趋于稳定,出水浊度在1.4 NTU左右。两套系统的运行效果差异也表明,岸滤工艺对水中浊度的去除主要依靠机械截留,原理与砂滤或慢滤池类似。
除了浊度外,对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削减也是预处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图1为试验周期内两套岸滤系统在不同水质条件下TOC的去除率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套系统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差距较大。沉积层系统对水中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这种效果与原水水质相关,在微污染水源条件下,TOC的出去率为41.4%,常规水质条件下,TOC的去除率为29.5%,高浊度水质条件下TOC去除率为28.1%。去除率的差异主要因为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河流沉积物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富含微生物的沉积层是去除水中有机物的主要作用区域,有研究表明河水渗入沉积层几厘米时,已有超过50%的有机物被降解。试验中沉积层系统经过预运行,系统内生物作用稳定。然而试验岸滤系统规模较小,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已超过系统负荷,因此造成去除率下降。对于含水层系统,岸滤对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不佳,三种水质条件下TOC的去除率在5.5%~8.6%,没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这主要因为含水层系统模拟含水层中的砾石层,颗粒较大,水流通道较宽,造成水流入渗速度较快,不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因此系统内没有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去除情况,试验检测了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图2是常规水质条件下原水和两套岸滤系统出水的三维荧光响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水存在腐殖类有机物的特征峰,属于典型的松花江水质。含水层系统的出厂三维荧光图与原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也没有显著的蛋白峰,进一步证明了含水层系统内未形成有效的微生物系统。与之不同的是,沉积层岸滤出水相比原水各峰强度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系统对有机物有去除作用。
但另一方面,试验预运行时发现,沉积层岸滤系统在预运行初期出水有机物含量甚至高于进水,推测可能的原因是河岸沉积物中积累了较多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正常情况下附着在沉积层和泥沙中,试验初期岸滤系统滤速较快,造成了这部分附着的腐殖质的释放。为了验证此推测,在试验初期考察了滤速为0.5 、0.2和0.1 m/d条件下,沉积层系统出水的三维荧光响应,结果见图3。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当滤速为0.5 m/d,出水水质有明显恶化,说明岸滤运行过程中破坏了沉积物的稳定,造成腐殖质的释放。当滤速逐渐降低,出水水质逐渐转好,除了低滤速有利于沉积层的稳定外,还因为滤速越低,水力停留时间越长,生物降解作用越明显。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岸滤系统的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富含沉积物的沉积层岸滤系统处理效果好于含水岸滤系统。进行预处理效能研究时选用沉积岸滤系统作为预处理工艺,滤速为0.1 m/d。
2.2 预处理工艺效能研究
研究考察了3种水质条件下,岸滤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对纳滤运行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握岸滤作为预处理工艺的适用性,同时比较研究了活性炭吸附作为预处理工艺对纳滤运行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常规水源和高浊度水源条件下,为了符合活性炭吸附工艺实际使用条件,原水先过0.45 μm的微滤膜,再进行吸附预处理,而微污染水源条件下直接吸附预处理。图4为3种水源条件下,两种预处理工艺对纳滤运行产水量、比通量和膜阻力的影响。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常规水源和高浊度水源条件下,活性炭吸附的预处理效果好于岸滤预处理效果,其中常规水源条件下,活性炭预处理后的比通量和膜阻力分别为0.66和8.5×1014 m-1,优于岸滤预处理的0.59和9.8×1014 m-1,高浊度水源条件下结果类似,整体来说,膜污染减轻27.6%。而岸滤工艺两种水质情况下,膜污染平均减轻21.2%。这主要因为在进行活性炭吸附预处理之前,原水先过了0.45 μm微滤膜,预先去除了水中的颗粒物,降低了原水的浊度,因此在这两种水质条件下,活性炭预处理工艺出水中颗粒物和悬浮物较少,加之活性炭对水中部分有机物的吸附,起到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同时我们注意到,虽然原水浊度急剧增加,但在两种预处理工艺的作用下,纳滤运行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特别对于岸滤工艺,凭借其良好的过滤作用,在高浊度条件下,仍保障出水浊度在1 NTU左右,保障了纳滤稳定运行,相比常规水质,比通量仅下降0.03。
与前两种情况相比,在微污染水源条件下,岸滤预处理的效果好于活性炭预处理,而且由于水质较好,纳滤整体污染较轻,在岸滤预处理条件下,纳滤比通量和膜阻力分别为0.73和7.3×1014 m-1,膜污染减轻23.1%;活性炭预处理后比通量和膜阻力为0.69和9.1×1014 m-1,膜污染减轻3.9%。造成这种预处理效果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微污染水源条件下,原水直接经过两种预处理技术,虽然水质较好,但水中仍存在少量的颗粒物和悬浮物,此时,岸滤工艺相比活性炭技术,更能充分发挥其多种机理的协同作用,带来更好的出水水质,缓解纳滤膜污染。
2.3 膜污染阻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预处理工艺的效果差异,对纳滤膜阻力进行分类分析。从阻力分布图中(图4d)可以看出,在常规水源和高浊水源条件下,虽然岸滤预处理后膜总阻力较大,但其中水力不可逆阻力较小,仅为 0.6×1014和0.8×1014m-1。而活性炭预处理后水力不可逆阻力为0.9×1014和1.1×1014 m-1。这可能因为岸滤预处理产水中造成纳滤膜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残余的颗粒物和有机物,而附着在膜表面的颗粒物在正冲洗过程中会被冲洗脱落,因此构成了水力可逆污染;活性炭预处理过程中,使用了微滤膜预过滤,出水中颗粒物较少,主要为有机污染物,有机物在过滤过程中形成的膜污染通过单纯的水力正冲洗难以去除,需要化学清洗,因此造成了较多的水力不可逆污染。在微污染水源条件下,得益于原水水质的改善和岸滤工艺对颗粒物和有机物的同步去除,岸滤工艺的水力可逆阻力和不可逆阻力均有下降,仅为2.2×1014和0.6×1014 m-1。虽然水质较好,但因为缺少了微滤膜的预过滤,活性炭预处理工艺预处理效果变化不大。
2.4 天然有机物对预处理的影响
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同样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水力不可逆膜污染。研究以微污染水源条件为例,首先通过质量平衡原理,检测分析了原水过滤后纳滤系统中有机物的分布情况。由图5a可以看出,过滤后约有25.7%的有机物粘附在膜表面,这些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特别是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因素。图5b为不同条件下预处理后,粘附在纳滤膜表面的有机物占比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常规水源和高浊水源,两种预处理技术均能减少沉积在膜表面的有机物的占比,这主要因为水中的悬浮物在过滤过程中与有机物共同易在膜表面沉积,而两种预处理有效减少了水中颗粒物和悬浮物,降低了沉积有机物的量。但对于微污染水源,两种预处理虽然都能缓解膜污染,但均增加了沉积在膜表面的有机物占比,特别是活性炭预处理,膜表面的有机物占比达到29.5%,大于原水的25.7%和岸滤预处理的26.5%。
为进一步探究造成有机物更易沉积的原因,在微污染水源条件下对原水和纳滤浓水,以及两种预处理出水中有机物进行了凝胶色谱测定,结合标准物曲线,分析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松花江水中的主要有机物的保留时间为33 min(如图6),结合标准物检测结果,松花江水中的主要有机物为7 kDa左右的腐殖质。经过岸滤工艺和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量都有所降低,但活性炭吸附相比岸滤,不仅在有机物去除效能上有所不如,对于分子量相对较大的组分,活性炭去除效果也一般。岸滤工艺去除有机物是依靠过滤、吸附和生物降解综合作用,根据报道,岸滤工艺对于中等分子量和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率接近70%,且降解转变为成小分子的有机物。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纳滤浓水中,这些大分子组分被富集,并在过滤过程中不断循环,使得这些大分子有机物沉积在膜表面,造成膜污染。因此相比于活性炭吸附,岸滤工艺能更有效去除大分子有机物,有利于缓解膜污染。
3 结论
岸滤工艺作为一种绿色的水处理技术,使用河岸沉积物作为过滤介质,在不同水质条件下,均能有效保证出水浊度在1个NTU以下;同时通过过滤、吸附和生物降解的综合作用,对水中有机物有一定去除作用,去除率在28%~41%之间。基于岸滤的处理特性,可以将岸滤作为纳滤工艺的预处理工艺,同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工艺相比,在原水水质较好时,岸滤工艺的预处理效能优于活性炭吸附工艺,不仅能缓解膜污染,减少水力不可逆污染,而且能通过去除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抑制有机物在纳滤膜表面的沉积,从而保证纳滤系统的高效运行。
总的来说,在水质合适的条件下,单独的岸滤工艺具有作为纳滤预处理工艺的能力,使用节能高效的岸滤作为预处理,对于纳滤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借此研究,希望为未来纳滤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腾讯启动“碳寻计划”,CCUS领域再添入局者。3月23日,腾讯联合多方伙伴发起了一项特别行动——“碳寻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下“简称CCUS”)相关技术的孵化、落地及规模化应用,这也为腾讯践行“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和推动碳中和科技创新增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中国CCU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冰岛碳封存公司Carbfix公司新的碳捕获与储存(CCS)示范厂现已在ON电力公司的Nesjavellir地热发电厂开始运行。CCS示范厂可以捕获地热电厂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硫和98%的二氧化碳,并将其注入到电厂注入点地下的玄武岩中。示范厂的年捕获能力约为3000吨二氧化碳和1000吨二氧化硫,相当于
在全球关注的下一代技术领域,腾讯联合多方伙伴发起了一项特别行动——“碳寻计划”。不是要寻“碳”。而是寻找一起“碳中和”的朋友。这是中国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首个由科技企业发起的大规模资助计划,资金规模在亿元人民币级别。申报链接先放这里:腾讯“碳寻计划”申报启动简单介绍下,
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发展循环经济,而强调纳入生态循环的蓝色发展则突显人类回归自然的属性,也是对我们祖先“天人合一”信念的坚守。传统污水处理固然可以清洁污水,但高能耗、高物耗摧毁其中资源/能源的作法难以持续维系。鉴于此,经过多年务实国内外合作,我们特意打造了旨在物质/
全球最大的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存于地下的工厂于7月在冰岛正式开建。这个由瑞士绿色技术初创公司Climeworks投建的工厂是其“直接空气碳捕捉”(DAC)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首个项目,捕捉规模是全球同类项目的10倍,为碳密集型行业开辟了一条更高效的减碳解决路径。事实上,随着全球减碳需求的不断增长,
污水是资源能源载体已然是行业的共识,污水管理的转变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在“双碳目标”进程中,相比于其他行业,污水处理行业可实现碳中和的优势也体现在此——污水中的资源和能源,而这关键在于“路径”,即相应的回收技术工艺和末端产品应用。近日,Foglia等(2021)对9种污水资源能源回收技
今年九月,全球最大的吸碳工厂在冰岛开始投入运作,开足马力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吸碳工厂的母公司Climeworks开发出了一种化学过滤器,可以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近日,由从事碳捕捉技术应用的瑞士Climeworks公司和冰岛Carbfix公司共同设计建设的二氧化碳捕捉设备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由从事碳捕捉技术应用的瑞士Climeworks公司和冰岛Carbfix公司共同设计建设的二氧化碳捕捉设备正式投入使用。根据项目设计,该装置预计每年能够从空气中吸收4000吨二氧化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直接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进行封存的碳捕捉及封存项目。
燃煤机组面临着灵活运行和超低排放的双重压力,机组快速深度变负荷对选择性催化还原(ivecatalyticreduction,SCR)脱硝系统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一种兼顾超低排放和经济成本的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将脱硝成本加入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预测控制结构,结合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模型建立和控制量寻优,实现了喷氨量的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同时降低了脱硝成本,并能适应锅炉大范围变工况运行。
汇集高品质企业的西部盛会——第6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与您相约展会时间:2025年6月25-27日展览面积:35,000㎡(预计)展会地点: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商数量:500家(预计)专业观众:30,000人(预计)组织机构主办单位l慕尼黑博览集团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单位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印发《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优化治理路径技术指引》。详情如下:关于印发《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优化治理路径技术指引》的通知沪环生〔2025〕47号各相关区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部门:为优化调整本市农村生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贵阳市乌当区400吨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提标改造建设项目环评一次公示,项目工程总投资52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前端餐厨垃圾收运系统更新完善1项、400t/d预处理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400t/d资源化利用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更新1套、沼气利用及锅炉设备更新改造1项。公示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锦州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特许经营中标候选人结果公示,天津高能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北控威保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为357.17元/吨,特许经营40年(包含建设期24个月),公示如下:据了解,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餐厨垃圾处理厂区的新建及收运系统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照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要求,市城市管理局全力推动东郊污水处理厂搬迁PPP项目和西郊污水处理厂扩容新厂PPP项目建设,两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4年底完工调试。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做好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的通知》精神,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发环境研究院”或“公司”)落实四川省生态环保集团和公司“稳中求进、以季保年、实干争先”的工作要求,于2025年3月10日,中标高县经开区污水
2025年3月14日,“2025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及中国城镇污水与污泥处理大会”于苏州圆满落幕!本次大会共同探讨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为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此,十分感谢各位嘉宾、同仁百忙之中出席本次大会,感谢各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报告与分享,感谢各位同
近期,创业环保集团成功签约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这既是2025年市场投资领域的“开门红”,也是贯彻落实城投集团“三量”“三新”重要工作要求,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用好存量项目培育增量投资的落地成果。为积极响应江苏省污水处理行业排放标准提升要求,创业环保集团紧抓市场机遇,充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第一师阿拉尔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的公告,项目总投资约3319万元,年处理固体废物15万吨。固体废物填埋场服务年限为5年,服务期满后进行封场处理。批复如下:关于第一师阿拉尔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环境
水是人类生存与自然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的诞生与延续,经济发展也将成为无本之木。然而,伴随着人口密度持续攀升,工业、商业、农业等各领域蓬勃发展,安全供水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越来越多的海水与河水需要被抽取并加以利用。地表取水:机械净
3月3日,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成功制取合格除盐水,混床产水电导率和二氧化硅等指标均优于国家规范和设计指标要求。该公司二期工程水处理系统采用水岛模式集中布置,设计除盐水产水量位居集团公司电厂首位。在规划上原水池布置在原物资废料堆场,原水预处理设备地上地下叠加布置在一期废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