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报道正文

两会声音|张茂花: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风尚

2021-01-28 10:03来源:海报新闻关键词:垃圾分类焚烧发电再生资源回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系民生,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因此,推行垃圾分类,于国于民都是势在必行。”今年山东两会上,东营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东营区主委、东营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会长张茂花带来一份关于加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张茂花在调研中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东营市现有城乡环卫保洁人员11000余人,住宅小区940多个,垃圾收集桶7万余个(餐厨垃圾桶3000余个),垃圾收集站100多个,垃圾运输、转运车辆450余辆。全市生活垃圾全部通过焚烧发电的方式进行处理,有害垃圾和低值的可回收物也一并混在其中,一并焚烧处理。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厨余垃圾得不到处理,给食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控都带来了安全隐患。针对可回收垃圾,全市未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250家。针对有害垃圾,已建成东营区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但对废电池、含汞废物、漆桶溶剂杀虫剂包装物等生活源产生的金属物品无处置能力。

“垃圾作为放错地方的‘资源’,东营应该形成垃圾分类产业链,建设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良性循环。”对此,张茂花建议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从源头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在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合适地点设置足够的分类回收垃圾箱,要让市民便于理解和配合分类;健全运输管理体系。实行垃圾分类运输,对车身分别喷绘统一的分类收运标识,每类收运车都只能收运其对应的垃圾种类,所有车辆均外观密闭、环保、美观,杜绝垃圾“先分后混”和“跑冒滴漏”的问题;制订垃圾分类相关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步培育形成垃圾分类产业链;因地制宜,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例如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两网融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再生资源回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