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推动工业园区在碳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

2021-02-10 09:47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碳中和碳减排工业园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中国气候雄心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随着碳减排时间表的推进,各个领域碳减排路径也越发清晰。

笔者认为,需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集约优势,拉动并提升全社会减排绩效,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碳减排。

要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低碳化。作为低碳实践的基础,一个园区的产业定位决定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审批园区,应该重点关注规划环节,通过充分研究规制要求确定明晰、严谨的准入条件,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优化建议,使园区总体规划具备有效的低碳约束性,保障落地项目既代表着节能降耗优质资源,又能够与园区整体协调、共生、可持续发展形成呼应。对于既有园区,则应该在优化布局谋划上下功夫,积极制定引导措施,借助产业整合、土地流转等时机,吸引节能低碳型项目进驻,通过具体项目的低碳化改造,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不断趋于低碳化。

不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体系。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行高度依赖科学合理的基础配套。具体体现在优质稳定的能源供给、可靠高效的废弃物处置、人性化的建筑节能、绿色出行等多个方面。用心设计运营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仅能够促进园区的低碳减排还能通过提升经济活动效率,实现园区的低碳高效,甚至可以通过开发柔性办公基地、服务式公寓、共享交通体系来刺激园区第三产业得到提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破除低碳管理能力短板。节能减排管理水平是决定工业园区碳减排成效的制衡因素,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鼓励实施低碳项目的大背景下,园区管理部门在知识、理念和实务能力等方面的储备不足成为碳减排“木桶效应”的短板,园区管委会需要尽早脱离对下统计、对上报告的“信息二传手”角色定

位,积极承担起园区低碳发展的“舵手”职责。

推动工业园区碳减排,可以从以下方面深挖潜力。

提高准入门槛。通过社会性规制杠杆,撬动园区参与“碳减排”活力,提升“碳减排”在园区规划、许可、考核过程中的权重。将碳排放水平作为前置条件之一,纳入新立项园区的设计规划,以及既有园区创建生态园区、低碳园区的考核体系。通过具有足够刚性的考核、奖补措施,使园区管理部门和具体落地项目运营单位像重视环保达标那样对低碳要求给予充分重视。

加强过程管控。将园区碳管理制度与已有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建立碳排放清单(包含碳汇计算),搭建动态更新的档案管理平台,对生产型、能源型、废弃物处置型、生活型等不同类别项目分别实施管理,对具体项目立项、建设、运行、退出等环节实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监控管理,对低碳园区、碳近零排放园区从纸面跃入现实。

培育扶持碳捕集技术、低碳产品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可依托园区能源、原材料、废弃物循环系统,挖掘内部企业之间的碳互补性潜力,推动低碳技术与既有节能减排项目的嫁接融合。主动为企业和技术研发单位牵线搭桥,孵化培育适宜的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提升园区项目和产品的低碳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

推广低碳园区试点向老园区全面铺开。低碳园区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新兴产业为主的园区,也不能只侧重新规划建设园区,而应扩大“试验田”范围,尽早纳入存量众多、类型丰富的老园区,特别是典型重工业园区,承担起率先达峰的职责使命。应充分认识“老”“重”园区的减排潜力,勇于向“硬骨头”下手,从小处着眼,从基本抓起,以点带面,定能实现良好的碳减排成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碳减排查看更多>工业园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