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技术是一项针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能够大幅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封存四个环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CCUS示范项目的特点和经验,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对CCUS相关项目的建设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尽管中国CCUS技术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事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围绕配套政策、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建立起专业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一批成果和进步,并成功开展了工业级技术示范。文章综述了国内外CCUS示范项目的特点和经验,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对CCUS相关项目的建设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1 中国CCUS示范项目经验及技术对比
国内主要工业试点和示范工程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技术对比详见表1。
(1)华能集团北京高碑店热电厂碳捕集示范项目
2008年6月,由华能集团自主设计并建设的中国第一套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装置在华能北京热电厂投入运行,每年捕集3000吨CO2。装置投运以来,CO2回收率大于85%,纯度达到99.99%,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值。装置运行可靠度和能耗指标也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捕集并用于精制生产的食品级CO2可实现再利用,以供应北京碳酸饮料市场。
(2)华能集团上海石洞口碳捕集示范项目
华能集团于2009年12月在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启动的CO2捕集示范项目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2捕集技术,年捕集CO2规模达12万吨,捕集CO2纯度达到99.5%以上。捕集的CO2部分经过精制系统后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余部分用于工业生产。该捕集装置在投产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装置。
(3)华能集团天津绿色煤电IGCC电厂CCUS示范项目
华能集团天津绿色煤电250MW级IGCC机组于2011年建成投产,于2016年建成400MW容量且配备CO2捕集装置的IGCC机组,示范工程旨在研究开发、示范推广CO2近零排放的煤基发电系统,同时可大幅提高发电效率,并掌握大型煤气化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技术。
(4)神华集团鄂尔多斯CCS项目
神华集团于2010年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成功建设注入规模10万t/a的全流程CCS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利用鄂尔多斯煤气化制氢装置排放出的CO2尾气经甲醇吸收法捕集、纯化、液化后,由槽车运送至封存地点后加压升温,以超临界状态注入到1000~3000米深的目标地下咸水层,实现从捕集到封存的全流程CCS示范,注入规模可达10万吨/年,是世界第一个定位埋存在咸水层的全流程CCS工程。作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CUS领域重点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完成30万吨注入总目标,捕集尾气近35.6万吨。
(5)中电投重庆双槐电厂项目
2010年1月,中国电力集团建设的重庆合川双槐电厂CO2捕集工业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该装置每年可捕集1万吨C02,浓度在99.5%以上,CO2捕集率达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中电投集团完成了15万t/a的碳捕集装置方案研究和工程设计,开展了CCS全流程方案预可研工作。目前该装置捕集的CO2主要用于焊接保护和电厂发电机氢冷置换等领域。
(6)中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
中石化在胜利油田建成了国内外首个燃煤电厂烟气CCUS全流程示范工程。其中,在胜利燃煤电厂建成了年产能力4万吨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5%。
(7)华润海丰电厂碳捕集测试平台示范项目
华润海丰电厂规划总容量为4x1000MW+4x1000MW机组,分期建设,一期1号和2号机组为2x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于2015年正式投运。碳捕集测试平台示范项目依托华润海丰电厂1号机组,设计并建设两套并行的碳捕集装置,且另外预留捕集装置位置。碳捕集测试平台设计碳捕集量不低于2万t/a,运行时间5500h/a。该平台建成后将是中国首个多技术并联国际性碳捕集技术测试平台,也是南方首个CCUS中等规模试验示范项目。经过燃烧后捕集的CO2根据其纯化级别既可以进行食品级利用,也可以通过管道运输至珠江口盆地油田处进行地质封存或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2 国外示范项目介绍
(1)挪威蒙斯塔德技术中心(TCMMongstad)
蒙斯塔德技术中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捕集技术测试中心,位于挪威西海岸卑尔根市北部,毗邻蒙斯塔炼油厂。TCM由两个碳捕集装置组成,每个装置每年能从附近的炼油厂捕集8万吨二氧化碳,从燃气电厂能捕集2万吨二氧化碳。未来TCM拥有可用空间和基础设施来维持下一代技术的测试。TCM于2012年开始运行,每年的运行成本达到3亿挪威克朗(约4880万美元)。2015年8月TCM宣布了一项新的MEA碳捕集技术测试项目,研究如何扩大规模和降低未来全规模捕集运行的技术风险。目前,壳牌康索夫公司正在该中心验证其DC-201第二代碳捕集溶剂进行工业规模应用的可行性。除此之外,阿克(Aker)、阿尔斯通和CarbonCleanSolutions公司也在该中心进行过测试。
(2)加拿大SaskPower碳捕集测试装置
2015年6月18日SaskPower公司在萨斯喀彻温省埃斯特万启动新的碳捕集测试装置。该装置位于边界大坝碳捕集项目附近,依托Shand电厂建造,耗资7000万美元。加拿大政府通过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生态能源技术倡议对该装置的设计提供130万美元的资助。该装置与运营中的Shand燃煤电厂连接,提供一个测试不同的胺溶液捕集技术的独特平台。此碳捕集测试装置是一个模块化装置,许多独立的部分都可以进行分离、修改和操作,以测试特定的碳捕集技术。建筑前设有一个实验室,定期测试胺溶剂样品。企业能够追踪其技术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以响应实际的商业化运行条件。
(3)美国能源部国家碳捕集中心(NCCC)
美国国家碳捕集中心为响应发展具有成本效益的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而成立,由美国能源部进行资助并提供设施,在商业化燃煤烟气和合成气环境下长期测试开发商的技术,以加快具有成本效益的碳捕集技术的开发,并确保能继续利用煤炭发电。从2011年开始,NCCC测试并评估CO2控制技术,包括CO2捕集溶剂、传质设备、低成本水气交换反应堆、规模扩大的薄膜技术,以及改善CO2压缩方法。由于具备在多种流程和工艺条件下运行的能力,NCCC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评估技术的成熟性。目前已经有20家技术开发商在该平台测试24种不同技术,以及NETL项目中的创新技术。NCCC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CO2燃烧前捕集和燃烧后捕集。
燃烧后碳捕集中心(PC4)位于Alabama电力Gaston电厂的5号机组,利用乙醇胺溶液捕集超过90%的CO2,捕集规模为10吨/天。NCCC将这组数据作为评估燃烧后CO2捕集技术的基准。电力系统开发设施自1996年以来一直在测试气化和燃烧前捕集技术。
3 未来碳捕集技术发展趋势
碳捕集技术主要包含燃烧前碳捕集、燃烧后碳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三种不同技术。由于捕集部分占整个CCS费用的2/3甚至更高,因此国际间主要以“提高捕集效率及规模,降低捕集成本”为重点研发方向。
燃烧后碳捕集技术主要应用于燃煤锅炉及燃气轮机发电设施,其优点在于现有电厂可经过机组改装进行燃烧后碳捕集应用,技术导入速度较快。但由于烟气中CO2浓度低,燃烧后碳捕集技术成本偏高,因此现阶段研发重点主要集中于降低燃烧后碳捕集的成本。目前,燃烧后捕集技术以化学吸收法为主,但成本与能耗偏高,其使用也多局限于油气及石化产业,因此能够大规模应用于燃煤电厂的碳捕集技术仍是国际上努力的方向。在大力发展化学吸收法的基础上,物理吸附法碳捕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燃烧前捕集技术则以气化技术搭配碳捕集技术而备受瞩目。气化技术在高温炉中产生以CO和比为主的合成气,一般利用水蒸气与CO反应转化成H2与CO2,再通过气体分离装置将比与CO2分离。分离浓缩后的H2可直接用于发电,高浓度的CO2则可被捕集、压缩、纯化以进行利用或封存。与燃烧后碳捕集相比,燃烧前碳捕集的运行成本较低,但前期资本投入较高,且气化炉运行稳定性的风险较大。
富氧燃烧技术是将燃煤电厂用于与煤粉进行反应的空气替换成氧气和CO2的混和气进行燃烧。其燃烧产物主要是CO2,部分生成的CO2将被直接捕集,而余下CO2则被重新引入富氧锅炉内进行反应。这样被捕集的CO2具有相对较高的浓度,通常可以在成本较低的气体处理后,直接压缩用于封存。富氧燃烧捕集技术把碳捕集的成本转移到空分设备中,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空分装置成本的高低。
各种碳捕集技术各有优劣,但对传统燃煤电厂,燃烧后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案。对于现有燃煤机组,目前进行燃烧后捕集改造比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进行碳捕集更为经济。
4 小结
(1)我国的CCUS技术起步较晚,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目前中国CCUS的技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各企事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仍需在我国政策的支持和扶植下,抓住未来碳捕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不懈努力。
(2)各种碳捕集技术各有优劣,但对传统燃煤电厂,燃烧后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案。对于现有燃煤机组,目前进行燃烧后捕集改造比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进行碳捕集更为经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8日,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大会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出席;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讲话;国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对全球的庄严承诺,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这标志着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路径正在拓宽。实现“双碳”目标挑战巨大。我国碳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且留给我们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远少于发达国家。但是,这也为我国提供了发展新技术、推动高质量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对煤电提出了“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的新要求,煤电技术正加速向“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方向转型。“新一代煤电”一方面要求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要求煤电探索零碳或低碳燃料
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这也是邹磊履新后召开的第一个周期性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指出,国家能源集团要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优”的转变,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组7年半来对自身的一次重大审视和战略转向。重组巨擘诞生:从“合并”到“第一”的跨越2017年
4月30日7时10分,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考核。试运期间各项性能、环保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至此,项目两台机组实现全容量投入商业运营。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是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电入鲁”
4月27日,吉林油田举办新闻发布会,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启动。该管道设计总长约400公里,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过400万吨。据介绍,该管道是目前中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采用超临界/密相(一种特殊的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新疆油田公司2×660兆瓦超超临界煤电项目主厂房混凝土开始浇筑,标志着新疆油田首个也是目前中国石油最大在建煤电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据悉,该项目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是中国石油最大的“新能源+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总体规模为“400万千瓦新能源+2×660兆瓦超超
4月21日至23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作为亚洲环保领域的旗舰盛会,本届展会规模空前,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同兴科技及子公司北京方信立华携多项核心技术和产品亮相展会,包括烟气治理环保工程总承包解决方案、低温SCR脱硝催化剂、CCUS(二氧化
您了解“双碳吗”?,关于“双碳”名词有很多很多,看看您见过的还有哪些,欢迎评论留言,共同探讨新名词。一、政策与目标类1.双碳碳达峰指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标志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等技
4月21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原文如下:邯环〔2025〕1号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
国家电网8日在济南、兰州同时宣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起于甘肃庆阳,止于山东泰安,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对全球的庄严承诺,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这标志着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路径正在拓宽。实现“双碳”目标挑战巨大。我国碳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且留给我们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远少于发达国家。但是,这也为我国提供了发展新技术、推动高质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原文如下:关于征集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各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科研单位院所、行业协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对煤电提出了“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的新要求,煤电技术正加速向“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方向转型。“新一代煤电”一方面要求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要求煤电探索零碳或低碳燃料
5月6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高效节能装备等。全文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
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这也是邹磊履新后召开的第一个周期性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指出,国家能源集团要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优”的转变,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组7年半来对自身的一次重大审视和战略转向。重组巨擘诞生:从“合并”到“第一”的跨越2017年
4月30日7时10分,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考核。试运期间各项性能、环保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至此,项目两台机组实现全容量投入商业运营。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是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电入鲁”
4月27日,吉林油田举办新闻发布会,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启动。该管道设计总长约400公里,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过400万吨。据介绍,该管道是目前中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采用超临界/密相(一种特殊的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择优推荐节能降碳效果明显、技术成熟可靠、具备经济效益和推广潜力,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降碳或跨行业、领域融合创新的技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推荐范围有五大方面,其中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电能替代等多能高效互补技术等。原文如下:工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为能源企业利用海洋能推动低碳转型指明方向,在氢能端,企业正积极布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冯勤就能源企业如何利用海洋能(如绿电制氢、海上碳封存)推动传统业务低碳转型,以及是否有相关技术路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管道科学研究院召开《康保输氢管道材料性能确定及评估技术研究》课题阶段讨论会,深入研究钢管及环焊缝氢相容性试验课题。该课题基于国内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输氢管道——康保-曹妃甸输氢管道项目开展,用以支撑该项目建设,助力管道局在
英国CliffordChance律师事务所发表报告,题目是ENERGYTRANSITIONPERSPECTIVES:CARBONCAPTUREANDSTORAGEINTHEUKANDEU(能源转型的视角:英国和欧盟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文章详细讨论了英国和欧盟在CCS领域的市场发展、监管框架、项目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强调了CCS在实现英国和欧盟气候目标
今年以来,CCUS概念变得越来越热。(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如何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成了焦点话题。这不日前,在国资委的指导下,中国石油、中国华能还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央企联合体: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非常明确,它就是专门针对CCUS的,除了中国石油、中国华能,还有2
日前,榆林化学公司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榆碳1井顺利完井,刷新了国内最长密闭取芯纪录。CCS即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榆碳1井顺利完井标志着陕煤集团在落实国家“双碳”政策,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榆碳1井是啥?榆碳1井是榆林化学公司开展CCS项目所承钻的第
据eenews.net网站报道,在过去一年多以来,由于美国慷慨的联邦税收优惠和企业气候承诺,寻求将二氧化碳注入岩层进行永久封存(CCS)的项目开发商的许可证申请数量从14份激增至119份,导致负责审批的美国环保局应接不暇。美国环保局承认,为了实现国家的气候目标,需要广泛使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但该机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主要工业企业敦促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政府在今年年底前宣布其碳捕获和储存(CCS)战略。在过去几年中,CCS不仅在德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了批评,认为该技术的商业可行性有限,而且实际上导致了化石燃料的长期使用。2012年,德国颁布了一项法律,限制CCS的使用,赋予联邦各州否决权
7月27日,中国石化与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在北京签署华东CCS(碳捕集与封存)四方合作项目联合研究协议。联合研究期间,四方将从技术、商业及政策方面共同评估在华东地区建设中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S集群项目CCS集群项目的可行性。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为我国贡献了超过20%的国内生产
钢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工程和建筑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钢铁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20年,全球生产了约18.64亿吨钢,由于炼钢所用的能源大约75%来自煤炭,因此生产每吨钢时向大气中排放约1.9吨二氧化碳,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以上。从全球范围看,海外钢铁
据世界能源网6月19日报道,作为向低碳化迈进的重要举措,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宣布计划从2024年到2025年每年投资高达10亿美元用于氢能和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壳牌公司下游主管HuibertVigeveno强调了加强政策和监管支持以促进这些技术发展的必要性。Vigeveno以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为例,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据油气新闻网6月11日报道,欧盟委员会表示,该委员会正在制定计划,以加快对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排放的投资。由于欧盟正准备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削减至零。在一项关于该计划的公众咨询中,欧盟委员会表示,由于开发储存地点的高成本等因素,用于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地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