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碳中和成两会热点议题,长期聚焦相关领域。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于3月5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去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同时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两会热点议题,较长时间获得广泛关注。
碳中和目标是整体经济的挑战,只有通过大规模减少各经济部门(包括建筑、工业、交通、电力、炼油、农业、林业)的排放量,才可能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为零。每个部门都将面临自己的挑战和机遇,都需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以尽可能提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意味着需要快速大规模地推广低碳能源,根据能源基金会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中研究发现,要达到1.5℃的温控目标,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应从 2015年约6%增加到2035年的35-65%,以及2050年的70-85%。这些脱碳战略的实施还将导致建筑、工业和交通领域使用的能源载体发生变化。所有脱碳战略的根本在于各部门逐步淘汰未采用 CCUS 技术的煤炭使用。这表示电力和工业部门将首当其冲,因为目前煤炭占据了这些部门燃料供给的很大比例。
负排放技术不可或缺,这些负排放技术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八种负排放技术。根据The Conservation网站整理出现有造林/再造林、生物炭、生物质能源+CO2捕获和储存、直接从空气中捕捉、强化风化(矿物碳化)、改良农业种植方式、海洋(铁)施肥和海洋碱性共计8类负排放技术。
碳汇造林:林业碳汇是重要的碳汇吸收方式。我国的碳汇能力逐步提升,根据《自然》期刊,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林业碳汇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生物质能源:储量丰富,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生物质能源是唯一一种可以以气态、液态或者是固态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全球呈现普遍性、能源价值高、可获取性强等特性。生物质主要包括木质素、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有发电、供热、制气、制油、制生物质碳等综合利用模式,非常多元可实现。生物质能多元化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以热电联产为主要供能模式的生物质发电,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根据《我国生物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产生农林生物质资源约39.79亿吨,其中可能源化利用部分达3.26亿吨,占比约8.2%。
CCUS:作为新兴技术引起重视,将成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业过程。作为一项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的新兴技术,CCUS是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GlobalCCS Institute, 2019年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增加到51个,其中19个项目已经运行,4个项目在建,其他28个项目还处于设计或开发阶段。过去的十年,全球CCUS运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19年全球CO2捕集和封存量已经接近100Mtpa。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报告(2019),国内共开展了9个纯捕集示范项目、12 个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其中包含 10 个全流程示范项目。除此之外,国内还开展了数十个化工、生物利用项目。2019年我国共有18个捕集项目在运行,二氧化碳捕集量约170万吨;12个地质利用项目运行中,地质利用量约100万吨;化工利用量约25万吨、生物利用量约6万吨。
1. 碳中和是高质量增长与发展基础,绿色、低碳、循环势必加大力度
1.1. 碳中和成两会热点议题,长期聚焦相关领域
大力发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提出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不仅展现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的决心,也将为我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和普惠繁荣奠定基础。由 2060 年碳中和愿景所引领的一系列转型工作,将提升中国在新兴的绿色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和竞争力,为结构性工业改革提供支持,逐步淘汰高污染能源与行业,加强能源安全,在持续显著提升人民健康和福祉的同时,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
“碳中和”成两会热点议题,较长时间获得广泛关注。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于3月5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去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同时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两会热点议题,较长时间获得广泛关注。
1.2. 各部门脱碳战略展望
根据IEA数据,从行业结构上看,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于电力/热力生产业(占比51%)、工业(占比28%)和交通运输业(占比10%),三者合计占比89%;目前我国发电仍主要以燃煤为主(2019年占比65%);交通运输业则主要依靠汽油/柴油燃烧提供动力,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5%;而工业高能耗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煤、原油、天然气仍是主要动力来源。所以2060年我国碳中和愿景的实现颇具挑战,需要我国在制定强劲的长期战略的同时,有效识别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农业、林业等关键领域的碳减排和碳足迹,从政策、金融和技术等多角度实现跨行业合作。
碳中和目标是整体经济的挑战,只有通过大规模减少各经济部门(包括建筑、工业、交通、电力、炼油、农业、林业)的排放量,才可能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为零。根据能源基金会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中,相对于2015年不同模型下各部门二氧化碳减排量如表2所示。每个部门都将面临自己的挑战和机遇,都需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以尽可能提前实现碳中和。但减排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几十年后的减排机会可能与今天截然不同。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意味着需要快速大规模地推广低碳能源,根据能源基金会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中研究发现,要达到1.5℃的温控目标,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应从 2015年约6%增加到2035年的35-65%,以及2050年的70-85%。这些脱碳战略的实施还将导致建筑、工业和交通领域使用的能源载体发生变化。所有脱碳战略的根本在于各部门逐步淘汰未采用 CCUS 技术的煤炭使用。这表示电力和工业部门将首当其冲,因为目前煤炭占据了这些部门燃料供给的很大比例。同时能源基金会还设定了各部门不同的侧重点。
2. 负排放技术不可或缺,CCUS引发广泛关注
2.1. 技术创新是实现碳中和关键
根据最新发表IPCC报告,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的1.5℃温升愿景,负排放技术(Negativeemissions technologies)不可或缺,这些负排放技术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The Conservation网站将现有的负排放技术汇总为8类。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负排放技术和可靠的封存:研究议程》报告,为了实现气候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从大气中去除和封存二氧化碳的负排放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其中一些负排放技术可以使用,但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来实现气候目标。其中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的变化、农业土壤的吸收和储存以及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封存(BECCS)这4种负排放技术已准备好进行大规模部署。这些负排放技术具有中低成本(100美元/吨CO2或更低),从目前的部署来看具有安全扩大的巨大潜力,并提供共同效益。
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负排放技术和可靠的封存:研究议程》报告表明目前直接成本不超过100美元/吨CO2的负排放技术可以安全地扩大规模以捕集和封存大量的碳,但这些技术每年在美国捕集和封存的碳不到1Gt CO2,在全球低于10 Gt CO2。虽然这些技术捕集和封存的碳水平在美国排放总量(6.5 Gt CO2当量)和全球排放总量(50 Gt CO2当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但它们可能难以实现,因为这需要采用前所未有的农业土壤保护措施,森林管理实践和废物生物量捕获。如果要实现气候和经济增长目标,负排放技术可能需要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21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去除10 Gt CO2,到21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去除20 Gt CO2。
同时该报告建议美国应该尽快启动一项实质性的研究计划,以推进负排放技术。大量投资将:①改善现有的负排放技术(即沿海蓝碳、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的变化、农业土壤的吸收和储存,以及BECCS),以提高能力并减少其负面影响和成本;②在直接空气捕获和碳矿化技术方面取得迅速进展,这些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如果能够克服高成本和许多未知因素,其能力基本上将无限制;③推进有关生物燃料和碳封存的研究,该研究应作为减排研究组合的一部分进行。
2.2. 碳汇造林传统手段潜力巨大,看好碳汇项目交易
碳汇造林有效助力碳减排。碳汇指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修复措施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减缓气候变化。我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据国家林草局,“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造林5.29亿亩,森林抚育6.38亿亩,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达28亿人次,义务植树116亿株。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碳汇造林项目已具备从育苗、栽种、设计到养育、监测的全产业链实施能力,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根据《自然》期刊,我国的碳汇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大力培育和保护人工林,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可见林业碳汇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碳汇项目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积极联动林业碳汇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2014年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找到林业碳汇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之间的联系,通过鼓励林业碳汇自愿交易项目作为抵消项目以及推进排放配额管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号召,完善清洁发展机制(CDM)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推进林业碳汇自愿交易。以湖北省为例,2015年湖北省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是全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CCER竹子造林碳汇项目,预计20年的计入期内将产生13.11万吨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0.66万吨。若未来CCER项目审批重启,碳汇造林项目有望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十四五规划助力,绿色发展提升林业碳汇前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森林覆盖率要从2019年的23.2%提升到2025年的24.1%。《纲要》提出要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快推进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等生态屏障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生态补偿,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鼓励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在列出的八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中提到,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将保护修复林草植被 80 万公顷,在长江生态区完成营造林110 万公顷,在东北森林带培育天然林后备资源 70 万公顷等。造林碳汇项目将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获得批准CCER并从中参与碳市场获得额外收益。
生态修复重视程度加深,企业迎来新机遇。“十三五”期间,国家林业局生态湿地规划明确表明至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重点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江生态保护等国家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据自然资源部,“十三五”期间,全国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开展了包括云南抚仙湖在内的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开展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两侧、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重点城市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修复废弃矿点近9000个、面积达2.5万公顷,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近年来我国生态修复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北极星环保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起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加,从2011年的165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199亿元,除2018年外,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持续加大,2012年增速仅为7.97%,到2017年增速已达到13.2%,2018年增速回落到6.88%。
2.3. 生物质能源储量丰富,利用模式多元化,开启可替代空间
生物质能源储量丰富,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生物质能源是唯一一种可以以气态、液态或者是固态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全球呈现普遍性、能源价值高、可获取性强等特性。生物质主要包括木质素、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模式非常多元可实现:发电、供热、制气、制油、制生物质碳,工业文明所需的所有能源商品,生物质能均可提供。生物质能多元化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以热电联产为主要供能模式的生物质发电,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在煤电被逐步去产能的今天,由于煤改气、煤改电陷入成本瓶颈,而风电和光伏不能实现稳定供能,生物质能发电正成为工业生产用能最佳替代角色。生物质能发电即指利用生物质发电,目前的发电方式主要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生物质与煤混合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等等。根据2018年美国能源资料协会对全球生物质能产量与消费量的预测结果,2020年全球生物质能产量将达到4.38万亿英热单位,相当于约12.8亿千瓦时。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已成为国际共识,2008至2017年间,全球生物质能装机容量从53.59GW增长至109.21GW,年复合增长率8.23%。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报告》,2019年全球生物质发电产能增加了8.5GW,中国在2019年全球新增的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中占了60%,其中大部分来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球第二大市场日本的规模仅为中国市场的十分之一。在工业方面,国际能源署表示,2019年生物能源占可再生热消耗的近90%。
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形式,近年来,为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国家式发布了一系列生物质能利用政策,包括《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并通过财政直接补贴的形式加快其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预算安排情况,生物质能发电补贴预算达42亿元;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中,生物质能发电补助为53.41亿元。
我国以生物质直燃发电为主,垃圾焚烧和农林生物质发电占主导。常见的生物质发电技术有直燃发电、甲醇发电、生物质燃气发电技术等,目前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以直燃发电为主,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主要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
我国生物质资源总量丰富,规模化欠缺限制当前发展。根据田宜水等《我国生物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产生农业生物质资源约35.39亿吨,林业生物质资源约1.95亿吨,城市生物质资源约2.45亿吨,总计39.79亿吨。其中可能源化利用部分达3.26亿吨,占比约8.2%。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林区是开发生物质能发电的重点地区,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承包为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分散,储运困难且成本高,较难实现规模化,这是当前国内在生物质能发电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物质能源不但可再生,而且可实现人工种植能源。革新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能源获取方式,让能源从采掘时代,进入到种植时代。
2.4. CCUS作为新兴技术引起重视,将成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
2.4.1. CCUS将成为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业过程。作为一项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的新兴技术,CCUS是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IEA(国际能源署)在《通过CCUS 改造工业》(Transforming Industry through CCUS)(2019年)提出,在清洁技术情景(与《巴黎协定》路径一致)下,2060 年工业部门的 CCUS 累计量将达到280 亿吨,能源加工和转换部门CCUS 累计量为 310 亿吨,电力部门 CCUS 累计量为 560 亿吨。CCUS 将实现 38% 的化工行业减排,15%的水泥和钢业行业减排。
国际上很多政府、组织、企业等积极推动 CCUS 在全球的发展与布局,为 CCUS 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当前,控制 CO2排放有若干途径,根据IEA数据,预计到 2050年,CCS将贡献约14%的 CO2减排量。
2.4.2. CCUS发展现状
CCUS项目建设加快步伐,模式仍待成熟。近十余年来,CCUS 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从捕集到利用再到封存各个产业链条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种类亦不断增多并日趋完善。CCUS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储存。
CCUS的全球发展和部署继续加快步伐。根据Global CCS Institute, 2019年大型CCUS项目数量增加到51个,其中19个项目已经运行,4个项目在建,其他28个项目还处于设计或开发阶段。过去的十年,全球CCUS运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在2010年至2017年期间在建项目却有所减少。自2017年以来,CCUS行业一直保持增长势头。2019年全球CO2捕集和封存量已经接近100Mtpa。
2.4.3. 我国CCUS发展及机遇
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报告(2019),国内共开展了9个纯捕集示范项目、12 个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其中包含 10 个全流程示范项目。除此之外,国内还开展了数十个化工、生物利用项目。2019年我国共有18个捕集项目在运行,二氧化碳捕集量约170万吨;12个地质利用项目运行中,地质利用量约100万吨;化工利用量约25万吨、生物利用量约6万吨。
我国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地区。项目类型包括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我国二氧化碳捕集主要在煤化工行业开展,其次为火电行业、天然气厂以及甲醇、水泥、化肥等工厂。烟气浓度的高低常常与成本息息相关。
我国地质利用和封存项目:提高石油采收率为主,主要围绕几个油气盆地开展,包括东北松辽盆地、华北渤海湾盆地、西北鄂尔多斯(17.940, -1.24, -6.47%)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项目类型主要包括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二氧化碳驱替煤层气(CO2-ECBM)和咸水层封存三种。
驱替煤层气项目目前处于先导试验阶段,由中联煤在沁水-临汾盆地的柳林和柿庄开展。二氧化碳铀矿地浸开采技术已成熟,中国核工业集团在通辽进行了工业应用。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在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延长石油的油田开展,包括中石化胜利油田、中原油田以及中石油大庆、吉林、新疆油田和长庆油田。
化工利用与生物利用项目:越来越多的技术被纳入 CCUS 体系中,包括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物理利用等。化工利用的产品包括材料、燃料、化学品等;生物利用的产品包括燃料、化学品、食品、饲料、肥料等。整体上,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的二氧化碳利用量较少。
成本:在CCUS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环节中,捕集是能耗和成本最高的环节。二氧化碳排放源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浓度源(如煤化工、炼化厂、天然气净化厂等),另一类是低浓度源(如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高浓度源的捕集成本大大低于低浓度源。
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报告(2019),我国当前的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为300-900元/吨;罐车运输成本约为 0.9-1.4元/吨·公里;驱油封存技术因技术水平、油藏条件、气源来源、源汇距离等不同,成本差异较大,全流程成本在120-800元之间,驱油封存项目实现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提高石油采收率,额外采出的原油,可以对CCUS项目提供一定的经济回报,具体回报率与油价相关;咸水层封存全流程的成本约为 249元/吨。
整体来说国内CCUS技术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碳捕集成本也还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国内已开展的 CCUS 项目中大多数都为企业自发投资建设。
综合来看,CCUS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其技术的不确定性,而且目前缺乏政策指引和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跨企业协调合作等问题,导致CCUS目前面临较强的商业模式的制约。但未来随着碳中和的推动,以及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地方政府多次呼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CCUS,国家激励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成熟等,都将有利于CCUS的产业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集团近日发布11项火电相关招标,涉及国产阀门设备、碳排放数智平台、等离子点火装置、全厂门禁系统设备等,整理如下:江西公司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MW二期扩建工程国产阀门设备(第二批)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江西公司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共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中国也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8月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导向转变,进一步加大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力度与速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发言中提到,“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这个发言发出来后,我看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其实这是非常重磅的消息。为此,我打算在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11月14日,《重庆市碳排放核查机构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管理细则》共十三条,其中明确了核查机构、核查人员条件。对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共提出了十项要求,要求核查机构具备开展核查活动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且信誉良好,要求核查人员应具备开展碳排放核查活动的相关能力且无违法违规从业行为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分配方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相关单位全力做好履约清缴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已准确核定发放全区37家纳入配额管理企业
鼓励用能企业使用绿电,既可以减少企业碳排放量,有利于企业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也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门和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召开重点碳排放单位绿电消纳与碳排放核算政策培训会,近300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参会。培训会上,市生态环境局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1日印发《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发〔2024〕18号),确定449家纳入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7个行业。根据2020-2022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3年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碳强度下降
美联社发表署名SETHBORENSTEIN(AP科学作家)的文章,题目是:Trump2.0willalterglobalclimatefightingefforts.Willothersstepup?(特朗普2.0将改变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其他国家会加强行动吗?)(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在全球努力对抗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唐纳德·特朗普上次当选
11月8日,根据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对2023年履约期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及核定确认,国能连江公司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首年履约即实现配额盈余11.54万吨。国能连江公司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提升,成立碳排放管理工作组织机构,修编并严格执行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制度;积极推进煤检验工作标准化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新能源云发布第十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本次纳入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4个。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还统计了此前三批纳入补贴清单的项目情况:纳入第十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2个,纳入第九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6个,
11月19日,新能源云平台公布2024年第十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报告指出,此次纳入2024年第十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8个,核准/备案容量1247.3兆瓦。原文如下:关于公布2024年第十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非水
11月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三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总结前三季度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部署抓好全年工作目标落实,提前谋划明年工作思路。会议指出,2024
11月6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4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能源化利用方面,发挥现有生物质电厂、生物天然气企业、生物质液体燃料企业、秸秆压块燃料站以及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的秸秆转化作用,引导县乡集中供热、机关企事业单位、粮食烘干等场所燃煤锅炉改造
2024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生物质能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中提到:在燃料替代方面,重点制定生物质燃料替代技术。2024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鼓励生物质发电项目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推进农林废弃物、禽畜粪污等与农村有机垃圾等协同处理,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集中式生物质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项
10月22日,马来西亚霹雳洲伊斯兰发展集团(以下简称“PSB”)董事长拿督安萨里教授、马来西亚人民银行主席丹斯里赛义德贾拉鲁丁一行莅临华西能源考察调研。华西能源董事长黎仁超率队热情接待,双方代表就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光伏及储能项目合作签署了备忘录。在座谈会上,黎仁超对PSB一行的莅临表示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186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指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煤电机组通过掺烧生物质等降碳方式实现燃煤电厂低碳化发展。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186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生物质在自备电厂中的掺烧比例,推动石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收悉,现
2024年8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5836个,其中风电项目70个,光伏发电项目5742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86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5656个),生物质发电项目24个。国家能源局2024年10月9日
9月25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南宁拜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双方就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化全方位多领域战略合作,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行交流。刘宁欢迎宋海良一行来桂出席第21届东博会、峰会,对中国能建近年来
本会议9月30日前报名转发本文到朋友圈会议费全免,每单位限2人。超出人员按正常收费标准缴费;(免费报名需经过会务组审核方可有效,分享朋友圈获取20个赞,免费人员不包含用餐,报名成功5个工作日内缴纳500元餐费,缴费成功视为报名成功,开会议费发票,9月30日后按正常收费标准收费)。11月7日,期待与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召开之际,中国石化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出席COP29首届亚布力可持续发展年会并致辞,向全球展示中国石化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并号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能源化工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宣布发起成立国际
10月31日10时18分,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西南分公司研发的中国石油首套CCUS-EGR碳捕集模块,在西南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引进分厂)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并精准就位。碳捕集模块是西南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捕集引进分厂CPH尾气处理吸收塔排
近日,我国首套矿山微藻固碳系统在国家能源集团宝日希勒露天矿竣工,这标志着我国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又创造了一项国际领先技术。微藻是指显微镜下才能辨别的微小藻类,它在光合过程中能将空气中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固碳率是一般陆生植物的10到50倍。新能源院碳中和研究中心CCUS研究员辛治坤博士介绍
11月6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在昆明与越南电力集团董事长邓黄安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清洁能源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发展进行深入交流。越南电力集团副总经理吴山海,中国华电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旭红参加会谈。江毅对越南电力集团一直以来对中国华电的支持表示感谢
11月4日,国能锦界公司“能源金三角地区600兆瓦等级煤电400万吨级全烟气CCUS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及“10万吨/年二氧化碳咸水层地质封存先导试验”获神木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备案。400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2024年度十大科技项目之一,获批为2024年“两重”建设节能降碳领域项目
近日,由中国能建建筑集团、西北电建参建的华能正宁百万吨级碳捕集项目冷却塔结顶。项目冷却塔的复合吸收塔塔身为方形塔器,塔体重约1194吨,施工难度大、风险系数高。为确保建设顺利推进,项目部密切监控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把质量关、安全关、进度关,克服了高空作业难度大、降雨频繁、大风大
在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宁夏煤业甲醇公司传来喜讯,近日,中国最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打通10万吨/年工业级生产流程,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圆满完成,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以煤制油公司和烯烃一公司低
在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宁夏煤业甲醇公司传来喜讯,近日,中国最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打通10万吨/年工业级生产流程,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圆满完成,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以煤制油公司和烯烃一公司低
山西省能源局9月30日印发《山西省能源领域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降低14.5%,力争降低16.5%,能源消费总量约2.18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2%。山西省能源领域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
在2023年,大多数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能力仅来自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总共捕获了3300万吨。然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我们必须每年移除10亿公吨碳,才能在2050年达到净零目标。(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我们从能源研究所的2024年世界能源统计回顾中获取数据制作信息图,展
10月10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三周年、视察九江石化一周年之际,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暨“感动石化”特别节目在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石化首次集中发布公司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重大实践成果。这些成果涵盖能源保障、产业发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