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18日,在杭州富阳举办的“中国幸福城市治理论坛暨‘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启动仪式”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发表了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碳中和是个跨界的问题,我今天是从一个经济分析、金融分析的角度,来分享我们怎么思考碳中和未来的发展路径和经济影响的。
目标明确:中国减排压力更大
来自于《自然》的一篇文章表明,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大幅增加、碳浓度指数持续上升,造成了全球气候问题,而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又会带来对经济、社会的损害。现在和工业革命之前相比,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将近1度。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本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气温可能要比工业革命前高2度,也有一些科学家说要高4到5度。这会对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造成冲击,例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疾病传播风险加剧等等,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推进碳减排、碳中和。
但是,对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有争议的,国内国际都有争议。到底气候变化有多严重?地球的气温上升对经济活动的冲击有多大?在科学界、经济学界都有比较大的争议,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这个冲击力真有那么大吗?我们今天真的应该付出短期的经济代价来做碳减排、碳中和这样的事情吗?我们确实不知道50年、100年以后气候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是碳排放、碳的浓度上升带来的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存续期超长,可能长达数百年。如果我们在50年以后发现气温上升对人类带来了灾难性影响,那个时候再做碳减排可能已经来不及,甚至付出再大的代价,哪怕回到原始社会可能也无可挽回了。
所以,今天我们做碳减排,实际上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买”一个巨灾保险。买保险都是要付保费的,碳中和的“保费”就是当前的经济可能会受到一些拖累。这是在研究碳中和问题后,最能说服我的一个重要理由。
不过,人类关心气候变暖问题,其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显著效果?未来会不会和过去不一样?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回顾一下气候经济学过去的分析框架。
就目前来讲,中国、美国、欧盟这几个高排放的大型经济体目标已经明确,中国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欧盟是2050年。我们的挑战尤其大,因为从2030年碳达峰到碳中和我们只有30年的时间;欧盟是1979年、1980年就达峰,有70年的时间去实现中和;美国是2006年达峰,它从达峰到净零排放有40余年的时间。
我们面临的挑战尤其巨大,需要慎重思考发展的路径问题。
碳排放:超时空外部性
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不断地过度排放?为什么市场机制自身无法纠正过多的碳排放?
这涉及到一个经济学术语“外部性”。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收益是个体享有,比如说钢铁厂、化工厂的生产带来二氧化碳的排放,它的盈利是自己享受的,但是它的碳排放对未来气候的可能影响,却是整个社会来承担。这样的外部性使得个体没有自我的动力来约束自己,所以碳排放在市场经济的自发环境下得不到控制。
经济活动里面有很多外部性,例如,金融危机也是外部性导致的,金融机构个体扩张带来的收益是单个企业享受的,出了危机、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政府来救助实际上意味着金融机构过度扩张的成本是社会来承担,这导致金融机构没有动力约束自己,所以要金融监管。
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也是一个外部性。一个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社会承担成本,收益是自己的,所以它没有动力来约束自己。
怎么来纠正外部性呢?通常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来纠正,一个重要方式是增加这个活动的成本,比如说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这就是现在我们讲的碳价格,就是要给二氧化碳的排放制定一个价格,相关的经济活动要按照这个价格付出成本,从而把这个外部性内部化、进而约束排放行为。
如何确定碳价
如何确定这个碳的价格,依据是什么?
传统的气候经济学是从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社会的损害这个角度制定碳价格的,你给社会带来了多少损害,就应该付出多少成本。但是这个损害不好确定,为什么呢?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和刚才讲的金融危机、空气污染是不一样的,它的外部性是一个超时空的外部性,从空间维度来讲,它是一个全球性、全局性的,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全球;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不仅是美国,也是全球。由此,碳减排、碳中和等气候治理问题必须要国际协作,所以说如果中美真的重视气候问题,是不可能脱钩的,没有这两个经济体的合作协同,我们不可能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但是国际协作又非常困难,这就是治理气候面临的难题。
排放二氧化碳的外部性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它的时间跨度特别长,一般的空气污染,比方说化工厂今天排放,那么今天的空气就污染了,明天停了,污染就没了,马上见到效果,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具有累积性,对气候的影响、对经济的冲击是几十年、几百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我们今天讲纠正外部性、多大程度上提升二氧化碳排放的价格,实际上是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关心子孙后代的利益。
怎么平衡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这个很不容易。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但人类作为一个集体在多大程度上关心后代的利益,很多时候是有疑问的。所以空间的维度、时间的维度使得政策达成共识、有协同效应,非常困难。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十年应对气候问题面临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研究碳的价格也有好长时间了,也有不同的估算。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耶鲁大学的教授、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德豪斯(Nordhaus),他获奖的原因是对气候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他估算一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社会成本是37美元;另外一个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斯特恩(Stern)教授,他做过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2006年受英国财政部的委托做过一篇应对气候的评估报告,成为气候经济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按照他倾向的贴现率,碳的价格大约是是266美元。两个教授的估算结论,一个是37美元,一个是266美元,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再看两届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时代估算碳的排放成本是42美元,特朗普时代的估算是7美元,所以特朗普上台以后会退出巴黎协定,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认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美国社会的伤害没那么大。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有两个原因:一个对几十年以后地球的气温到底上升多少,上升以后对经济的冲击到底多大,这些有争议;第二个原因是利率选择的差异,涉及到如何看今天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伤害。假如在50年以后一吨排放的伤害是100元人民币,今天限制钢厂付出的代价也是100元人民币,这两个100元人民币可以直接比较吗?不可以,因为50年以后的100元人民币肯定不值当前的100元人民币,需要要用利率来折现。利率越高,50年以后的100元人民币的现值就越低,利率越低,折算成现在的价格就越高。利率的选择反映了什么?其实就是反映了前面讲的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关心后代人的利益、多大程度上关心当代人的利益。利率高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利率低,低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利率高,为什么?因为有钱人、生活水平已经比较高的人,有耐心等待未来,他把钱借给别人要求的回报就没有那么高。有些发展中国家吃不饱肚子,你让这些国家的人不吃饭把钱借给你,当然他们要的利率就会比较高,利率高就意味着碳的价格应该低,利率低意味着碳的价格应该高。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碳的价格应该一样吗?理论上讲,发展中国家碳的价格应该低一些。问题是:低多少呢?国际上又该怎么协同呢?这都是困难所在。
绿色溢价:目标明确下的成本有效性分析
现在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这两年应对气候问题有一个根本性、框架性的改变,就是不再争议一吨二氧化碳排放的长远社会伤害是多少,现在的目标已经确定了,中国是2060实现碳中和,欧美是2050实现碳中和,所以现在的分析框架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成本-收益分析,现在是成本-有效性分析,即,在给定目标的情况下,怎么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有效地实现目标。
现在的分析框架不应再是碳的社会成本、碳的价格,而是绿色溢价。
绿色溢价的概念今年比较火,比尔·盖茨最近出了一本书《怎样避免气候灾难》,影响很大。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绿色溢价的概念;这个概念很简单,不是争议碳的危害有多大,而是说我们怎样促进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换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
目前清洁能源的成本高于化石能源,所以经济主体没有动力从化石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因此,要推动碳中和,我们要做的就是降低绿色溢价。
怎么降低绿色溢价,甚至让清洁能源的成本低于化石能源,有三个路径:一个是技术进步降低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的成本;第二个是增加化石能源的成本,这需要碳税、碳交易市场形成碳的价格,这里的碳价格概念和前面讲的碳的社会成本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操作层面怎样让化石能源的成本高于清洁能源;第三个路径是社会治理,很多时候是生活习惯、文化理念、社会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消费行为,影响我们经济活动,所以碳中和也可以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入手,从我们平时的个人生活习惯,到节电、饮食,到城市的规划、技术设施的设计,再到绿色标准的制定等。以上三个方面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未来的碳中和潜力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未来的碳中和潜力。
首先讲技术进步。可再生清洁能源潜力有多大?这里面有一个比较,中国的石油储量86亿吉焦(热量单位),风能储量2919亿吉焦,太阳能是796800亿吉焦。仅看这个数字大家可能没有多少感觉,举一个例子,我们整个地球的人类社会一年所用的能量,包括照明、汽车、空调、取暖等所有的能量使用加总在一起,相当于太阳照射地球多长时间?2分钟。所以太阳能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技术手段能够低成本地使用太阳能。
怎么来看清洁能源的技术潜力呢?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差别:化石能源是自然禀赋,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中国有煤炭缺石油,这是自然禀赋;清洁能源是制造业,光伏设备是制造的,风电设备是制造的。
制造业有什么特征?规模效应,即制造业的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这个在中国的例子特别明显,随着光伏的装机容量、风电的装机容量等增加,我们的风电造价、光伏造价大幅下降。十多年前还有很多人在争议、甚至批评我们是否应该给光伏提供补贴。现在没有了,因为现在光伏的价格已经低到本身有经济的可行性了,这也是中国很大的一个优势,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可能变成世界能源“出口”国,只不过我们出口的不是石油、煤炭,而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机器设备,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可以用我们估算的绿色溢价进行量化展示,中国的绿色溢价从2015年到现在快速下降,主要是光伏、电动汽车等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
绿色溢价还可以用于刻画行业层面的碳中和技术成熟度,同排放占比结合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行业层面的碳中和问题。
通常而言,排放的占比越高,其对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越大,所以我们看未来十年碳减排的重大潜力在于电力行业,因为它的排放占比最高,与此同时,它的绿色溢价相对较低,所以实现碳中和,最主要的路径是清洁电气化。首先是电气化,尽量把所有的经济活动电气化;其次是发电从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当然有些行业没有办法完全电气化,比如说水泥、航空燃油就要靠碳汇(编者注: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捕捉(编者注:碳捕捉指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等其他手段实现碳中和。
还有一个现在大家讨论的很热的问题是,我们怎么确定碳的价格?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个是碳税,另一个是碳交易市场,全国统一碳市场可能很快于6、7月份就要推出了。这两个手段各有优势,总体来讲,这两个不可偏废,碳市场更有利于控制碳排放,碳税的价格预期更稳定、更能促进企业创新。
最后是关于社会治理,从绿色生活到绿色城市,再到数字经济的引入。其实,实现碳中和是一个综合治理,如果实现碳中和只靠征税,或者碳交易市场形成碳的价格,那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滞胀冲击。最近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升,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经济冲击。虽然碳中和意味着经济不得不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但这并非需要把所有的转型压力集中在短期消化,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中长期的长效机制,主要就是前面讲的三个方面,即碳的价格、技术进步与社会治理。综合的社会治理,需要政府的政策投入,需要相关监管标准的制定,需要每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以及我们改变理念。
总体来讲,我对未来的发展是谨慎乐观的,人类社会总是能找到足够的技术进步,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来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间,中国面临的可能是一个重大的、以前没有的发展机遇,也就是:绿色能源是制造业,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可能会改变我们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形势,也可能会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从长远来讲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发展因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生态环境厅12月13日发布《全省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实施意见》(苏市监〔2024〕227号),目标建立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效益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及应用典型案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服务
【沙特,利雅得,2024年12月18日】以“赋能下一个能源时代”为主题的2024构网型技术峰会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瑞吉酒店盛大举办。来自全球领先的企业领袖、行业专家共赴盛会,分享全球能源行业前沿观点以及探讨低碳创新技术。华为数字能源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方良周应邀出席,并发表“构网型储能加速碳中和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送审稿)意见的公告,征集时间:2024年12月17日至2024年12月19日,包含《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通则》、《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第1部分:红树林》、《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第2部分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对拟确定2024年度河北省省级绿色工厂星级评价的公示,其中共包含5星省级绿色工厂74家,4星省级绿色工厂118家,3星省级绿色工厂32家。关于对拟确定2024年度河北省省级绿色工厂星级评价的公示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及试点推行“企业
12月16日,京能国际供应链金融第四期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优先级规模5.64亿元,期限设定2年,票面利率2.0%,全场认购倍数2.1倍,再创京能国际公开发行债券产品价格历史新低。本项目专项计划管理人为招商资管,销售机构为招商证券。在本期产品的成功发行不仅实现了公司融资成本的进一步
通过艰难磋商,COP29最终达成了涉及资金、适应和减缓等一揽子内容的“巴库气候团结契约”,并取得了《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实施细则等成果,为“迷雾中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来源:能源评论#x2022;首席能源观文/柴麒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
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和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组织,已经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展商超过1500家,专业观众超过60000人,系列活动超80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持续打造“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月13日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实施方案》(鄂政办发〔2024〕49号),其中提出提出六个方面23条举措。一是持续增强湖北碳金融资源集聚力。包括培育一批碳金融专营机构,引进一批碳金融总部机构,发展一批碳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构,打造碳金融集聚发展区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3日在京召开,研究部署2025年发展改革重点任务。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详情如下:12月13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广西新型全预制、近零碳、智能化双层配电房正式投运。该项目的顺利投运不仅加快了电力设施与山水景观融合,还推动了景区绿色电力基础设施升级。该近零碳示范区取得基于ISO14068-1国际标准的“碳中和”认证,是南方五省区首次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政府11月15日发布《启东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启政发〔2024〕97号),提出深入落实节能降碳理念,将碳达峰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组织实施工业领域达峰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能源绿色转型行动、交通运输低碳行动、城乡建设达峰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绿色低碳全民
近日,内蒙古宝丰煤基绿氢与煤化工耦合碳减排创新示范项目首系列各装置顺利开车投产,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建设年产300万吨烯烃,是目前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的项目,广泛应用了多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现代煤
我国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生产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以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为目标,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比重不断提升,原煤入选(洗)率持续提高,智能化建设加快发展,全国煤
12月3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更新了已登记项目信息,首个完成登记的项目为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301.6MW海上风电项目,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负责审定。该项目年减排量约为50万吨,假设签发计入期截止时间为2024年8月31日,
我国各地区发展基础与发展条件差别极大,电力作为碳减排的主战场,电力碳排放如何在各地区进行分解将对利益格局调整产生重大影响。(来源:中国电力作者:冯君淑伍声宇吕梦璇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锚定在发展中促进区域相对平衡,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电力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行导向
随州公司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万m/日,随州火电厂每日取水量3-6万m,因火电厂用水非恒定水量,导致入河水流量最低1100m/h,最高可达5000m/h,水流量变化达3900m/h,水位落差又小。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定制出一款贯流式水利发电机组。2024年9月,所有定制设备到达现场,在不能完全停
11月18日至19日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会晤,并最终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宣言提到,支持到2030年,通过现有目标和政策并基于国情,努力争取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全球年平均能效提升速率增至两倍,并相应支持到2030年在其他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的落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至19日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会晤,并最终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宣言提到,支持到2030年,通过现有目标和政策并基于国情,努力争取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全球年平均能效提升速率增至两倍,并相应支持到2030年在其他零排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原文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广州市餐饮外卖行业无需餐具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11月11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本次公示的名单共有10家产业园区入选。公示名单如下: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据《安徽省零碳产业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第29届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开幕,会上各国就全球碳市场的新规则基本达成一致,这是允许各国通过碳交易以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一步!在COP29开幕当天,经过近十年的复杂讨论,包括爱尔兰在内的194个国家就《巴黎协定
10月15日,巴斯夫表示已获得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批准的约3.1亿欧元资金,用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工业热泵,热泵将利用蒸汽裂解装置的余热进行无二氧化碳的蒸汽生产。未来几个月,该公司将在鲁道夫港工厂启动该项目的前期建设工作,建设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2027年投入使用。建设完成后,巴斯夫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月13日印发《上海市纳入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共有403家企业纳入名单管理,其中新增企业纳入门槛,工业企业、交通1(航空运输企业)和危险废物治理企业为年能耗量1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万吨以上;交通2(水上运输企业)为年能耗量5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
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实施《珠海市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6大措施。包括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加强碳排放形势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提升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分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8月26日发布关于征求《天津市扩大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天津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遵循以下原则:突出重点。结合天津市碳排放行业特点,国家及本市“双碳”工作部署,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节能降碳要求高的行业企业优先纳入我市碳排放权交易
8月22日,黑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黑河)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市政发〔2024〕22号),目标到2030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省级地方标准《焦炭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统计规范》意见的通知,本文件规定了焦炭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边界和排放源确定、计算方法及要求、数据的获取与监测。适用于使用常规机焦炉的焦化企业焦炭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钢焦联合企业的焦化工序适用于本
镇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6月11日印发《镇江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镇工信〔2024〕39号),目标到2030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产业成为重要支柱,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确保工业领域二氧
长治市人民政府7月10日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长政发〔2024〕12号),目标到2025年,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绿色产业结构、创新体系明显优化,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显著下降,为如期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试点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
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长治市制定了构建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等47项具体措施,详情如下: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国家碳达峰试点(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根
抚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抚顺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全市工业领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目标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
5月10日,“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首罐液态二氧化碳接收仪式暨交流会”在上海举办,中国船舶集团所属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岸端卸载的首罐液态二氧化碳正式交付使用方,标志着船用碳捕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完成“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卸岸-转运-再利用”的全流程生态闭环,成为船用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