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海水淡化作为节水开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水质优、水量稳、不受气候影响等特点,可有效缓解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2〕13号),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环资〔2012〕3867号)《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发改环资〔2016〕2764号)《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7〕2115号)等指导性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十年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规模达到165万吨/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20万吨/日。海水淡化在保障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安全、优化区域供水结构、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家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沿海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需求日益迫切,水资源与经济要素之间的适配矛盾更加突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推动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改环资〔2021〕711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完善政策标准体系、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对于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完善产业链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海水淡化上中下游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不仅可培育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还可带动周边地区机械、化工、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但国内海水淡化企业整体实力不足,约80%的万吨级及以上大型工程采用国外技术装备,反渗透膜等装备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亟需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增强海水淡化产业链各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海水淡化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探索海水淡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海水淡化技术水平和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做好海水淡化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议汇聚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及场景应用等各方优势资源,加速科研技术成果孵化转化,激活相关机构和企业实体的创新活力,加速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保障海水淡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二、布局产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海水淡化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已基本形成核心设备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制造体系和工程建设能力,但现有国内海水淡化材料生产企业在产品性能、品质控制、批次稳定性、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海水淡化核心关键部件创新及系统集成能力仍是我国海水淡化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亟需突破关键核心装备制造瓶颈,摆脱高端材料源头仍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的现状,逐步解决关键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为此,《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在全国布局重点培育海水淡化膜制造、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海水水处理药剂等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应用、原材料生产以及产业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在自愿基础上加强集聚,利用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鼓励优势企业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聚集海水淡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和市场要素向联合体集聚。中央和地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装备产业化示范建设。
三、发挥联盟作用,健全政产学研商用协作机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一批从事海水淡化材料设备生产、装备集成制造、配套部件加工、工程咨询设计、工程集成总包等多家企业和机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基础和发展条件。但海水淡化产业还存在着协同创新发展不够、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等制约瓶颈与问题。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发挥海水淡化产业联盟作用,健全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政产学研商用协作机制。要依托海水淡化产业联盟等,加强产学研商用的深度合作,加强上中下游企业联动,促进海水淡化从业机构和相关实体间的沟通与协调。搭建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及商业合作平台,根据海水淡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不同特点,加强从业机构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形成技术转移转化协调机制,着力解决海水淡化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等难题。
(作者:李琳梅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长)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碧水源旗下的北京碧水源分离膜科技有限公司再次中标舟山六横海水淡化厂换膜项目,这是继去年首批碧水源自主研制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在该项目投入使用并验证了性能堪比进口产品后,双方的再次携手合作,将对我国沿海缺水城市生产“生命之水”的能源成本控制起到示范性作用。舟山作为国家海水淡化产
1月28日,大连市普兰店区举行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暨区2023年第一批项目开工仪式。大连市副市长冷雪峰、市政协副主席楚天运出席,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阳出席并致辞,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田鲁炜出席,区委书记周振雷出席并宣布项目开工,区委副书
鉴于海岛海水淡化有较好的经济性,近期有相关人士呼吁将海水淡化水作为新水源纳入国家水网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国仅海岛地区就规划新增海水淡化规模20万t/d以上。有必要针对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存在的现实问题,完善相关的政策要求。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11
记者留意到,5月20日,《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在政府官网发布。文件明确,到2025年,天津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将达到1亿立方米。未来,这里将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使海水淡化水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应急战略水源。不到两个月内,这已是天津出台的第二份
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未来,天津市将发挥海水淡化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瞄准世界海水淡化产业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装备制造,构建全产业链条,建设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装备制造基地,形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5月2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发挥天津海水淡化良好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瞄准世界海水淡化产业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装备制造,构建全产业链条,建设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装备制造基地
为落实《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加快创新引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提高海水淡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实现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印发《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落实《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已由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2年1月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详情如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九十三号《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已由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
11月10日,河北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北省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全省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49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7.5万吨/日以上,其中唐山市新增5万吨/日以上,沧州市新增12.5万吨/日以上;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政策机制更加完善。
11月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2020年山东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近日在天津落地完成,预计年底将正式启用。天津市持续培育海水利用产业链,强化产学研衔接,提升海水淡化产业在天津市的产业聚集和协同创新能力。
11月26日,经过168小时满负荷平稳试运行,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蓬莱发电有限公司2*350兆瓦海水淡化EPC项目安装工程投运。该公司首次参建的海水淡化项目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聂家村北,建设日产1万吨的膜法海水淡化处理装置,供蓬莱公司生产、发电、供汽用水。项目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2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0个,工程规模2357048吨/日,比2021年增加了500615吨/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50个,工程规模2145428吨/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2个,工程规模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与万华化学集团、法国苏伊士集团签订蓬莱海水淡化项目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三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蓬莱海水淡化项目是中国中铁与苏伊士集团联合进军建造的海水淡化项目,旨在解决我国山东烟台地区淡水短缺问题。该项目是中国中铁首个中法合作的海水淡化项目,也是苏伊士集团与中国中
1月30日,中信环境技术旗下美能公司(MEMSTAR)收到建设方发来的中标通书,马来西亚先达海水开发资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先达公司)拟在天津南港工业区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万吨示范)项目,美能品牌成为该项目超滤系统技术集成及装备供货服务商。该项目是中马两国“一带一路”战略合作项目
近日,苏伊士在中国携手合作伙伴中标万华化学集团蓬莱海水淡化项目EPC工程总包项目。该项目将在节约淡水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万华及其工业合作伙伴实现生态转型。这是集团自2022年2月1日以来中标的最大海水淡化项目,也是首个工业客户项目。地球上的水资源约有14.5亿立方千米,其中大部分都是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9月2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1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44个,工程规模1856433吨/日(图1),比2020年增加了205350吨/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5个,工程规模1647248吨/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
近日,杭州水处理与海外客户签订印尼造纸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该项目系杭州水处理与海外客户直接签订合同的项目。项目的成功签约,是杭州水处理在疫情条件下恢复海外项目的一个标注。印尼造纸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位于重要港口,采用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凭借先进的项目管理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当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集团国家能源招标网近日发布科环集团朗新明南京分公司国能蓬莱发电有限公司2×350MW海水淡化EPC项目建筑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详情如下: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科环集团朗新明南京分公司国能蓬莱发电有限公司2×350MW海水淡化EPC项目建筑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
近日,由全球水务行业最权威机构GWI主办的“2022全球水峰会”隆重召开。中国电建所属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沙特拉比格三期海水淡化工程在此次峰会上脱颖而出,斩获“2022全球水奖-年度最佳海水淡化项目”奖项。全球水奖是世界水务行业重要的奖项,被业界誉为水务行业的“奥斯卡”。全球水奖作为峰会的重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一起跟着央视总台记者走进中国能建承建的阿联酋乌姆盖万海水淡化厂,感受海水变淡水的神奇力量。这个淡化厂是全球第二大膜法海水淡化厂,也是中企在全球承揽的最大海水淡化工程之一,建成后,将惠及阿联酋220万居民。在阿联酋全国7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使用不同工艺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12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工程规模1651083吨/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64850吨/日;年海水冷却用水量1698.14亿吨,比2019年增加了212.01亿吨。
日前,上海市政总院承担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海水淡化项目(二期)设计,充分体现总院在海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为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项目拟建设的海水淡化厂日产水量为5万立方米,主要服务于港区及周边地区,对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
近日,《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2956吨/日,比2022年增加165908吨/日。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0个沿海省(区、市)。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2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0个,工程规模2357048吨/日,比2021年增加了500615吨/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50个,工程规模2145428吨/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2个,工程规模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7月3日,水利部官网发布《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力争达到30%,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具备条件的地区集蓄雨水、海水及海
导言:加拿大OceanSupercluster(OCC)组织近期开展了突破性项目研究,该项目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生产淡水的方式。“OnekaGlacier可持续波浪能海水淡化”项目由清洁技术公司OnekaTechnologies牵头,共耗资1400万美元,计划利用海洋能量为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一种环保解决方案。通过改造现有波浪能海水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与万华化学集团、法国苏伊士集团签订蓬莱海水淡化项目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三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蓬莱海水淡化项目是中国中铁与苏伊士集团联合进军建造的海水淡化项目,旨在解决我国山东烟台地区淡水短缺问题。该项目是中国中铁首个中法合作的海水淡化项目,也是苏伊士集团与中国中
摘要根据顶置加热面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特点和构建材料性能,用透光率、光热转换效率、绝热效率、回热效率量化表达了各因素对太阳能利用率的影响,推导出太阳能利用率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顶置加热面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设计理论。为此,将同一时间内被回收利用的冷凝热量与冷凝热总量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9月2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1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44个,工程规模1856433吨/日(图1),比2020年增加了205350吨/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5个,工程规模1647248吨/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
9月16日下午,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入驻济南长清大学城签约暨研发基地揭牌仪式在长清大学城建设指挥部成功举行。9月17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潍坊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揭牌。1海水淡化、水处理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
鉴于海岛海水淡化有较好的经济性,近期有相关人士呼吁将海水淡化水作为新水源纳入国家水网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国仅海岛地区就规划新增海水淡化规模20万t/d以上。有必要针对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存在的现实问题,完善相关的政策要求。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11
记者留意到,5月20日,《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在政府官网发布。文件明确,到2025年,天津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将达到1亿立方米。未来,这里将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使海水淡化水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应急战略水源。不到两个月内,这已是天津出台的第二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