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美国是最早开始污染地块治理和风险管控的国家。本文系统分析了美国环境保护署 (United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内涵逐渐深化、应用逐步广泛、动态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不断完善的演变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明确内涵及路径、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全周期管理等我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发展思路,以期为我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1美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演变历程
01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污染地块大规模修复阶段
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厂外迁导致大量污染土地遗留在城区。这些污染地块上的危险废弃物给周边居民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引发了一些危害大、影响坏的环境事故。“拉夫运河事件”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案例。该事件使美国政府意识到现有环境法规已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地块污染事件。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案》,目标是加速危险废弃物地块的清理并追究污染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设立专门的信托基金,在责任主体无法确定时,用信托基金来支付清理费用。该法案在业界被称为《超级基金法》。
美国《超级基金法》有2个特点:一是建立了“严格的无限连带责任制度”,这意味着任何一个责任方都可以依法被要求承担清理责任,当其无力依法承担或赔偿清理费用时,任何对其控股或参股的组织或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对象;二是“彻底清理”,即所有治理行动都是以尽可能将 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地块背景值为目标。
《超级基金法》在当时的污染地块治理和公众舆论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之后,USEPA先后发布了危险等级系统和第一批国家优先名录,法案实施之初就有400个污染地块进入国家优先名录。1986年,第一个污染地块成功完成修复,并从国家优先名录名单中删除。这些举措帮助USEPA成功提升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但由于当时立法仓促,很多条款在内容上缺乏严密性,导致诉讼过程冗长、地块治理效率低下,《超级基金法》出台后的6年间,国家优先名录中只有1个地块成功修复。这也为事后在修复标准和追责程序上的修订埋下伏笔。
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酝酿阶段
由于早期的《超级基金法》责任认定过于严苛,导致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逐渐凸显。根据 1985年USEPA的统计数据,应列入国家优先名录的地块有1500~10000个。这些地块的治理成本高达1000亿~10000亿美元。
而法案推行效率低下也逐渐被公众所诟病,故美国国会于1986年10月10日通过了《超级基金修正与重新授权法案》。
《超级基金修正与重新授权法案》从4个方面对《超级基金法》进行了改进。一是将永久性修复与修复技术革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有利于降低成本、加速清理进程的创新性技术的 探索应用。1989年,超级基金国家优先名录地块使用创新性技术的比例是37%,1994年增长到43%。二是增加了进口化学衍生物税 (Imported Chemical Derivatives)和公司环境收入税(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come)来补充信托基金,使超级基金由1980年的160亿美元增加至850亿美元。三是增加了州政府和公众参与度。如规定州或当地政府选择不同的治理方案,鼓励利益相关者加入和解程序。四是在修复标准方面规定,如果情况允许USEPA应优先选择彻底修复的方法,而当彻底修复成本过高时,可使用阻隔、隔断、制度控制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但应当启动“5年回顾”,即每5年评估地块治理效果是否与预期相同,以及在治理阶段的暴露假设、毒性数据、清除水平和治理目标是否持续有效,若评估结果为肯定,则5年回顾终止。
在此阶段,USEPA对污染地块的治理仍是优先选择永久性清除污染物,风险管控理念尚未正式形成。同时,阻隔技术和制度控制开始出现并得到一定发展。根据超级基金相关报告数据显示,1986—1995年,美国国家优先名录中使用阻隔技术的污染地块比例从28%上升至40%,采取制度管控的污染地块比例从0上升至9%。学术界将此阶段称为“狭义的风险管控”阶段,即“主动修复技术失效或者未能达到修复目标的最后的替补措施”。本阶段即美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酝 酿阶段,1986年的《超级基金修正与重新授权法案》为该阶段的起点。
03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形成阶段
USEPA 逐渐认识到,当时的法规对地块治理的目标设定较为保守,应修改传统治理理念,以鼓励更快、更经济有效的地块治理。新的治理理念即基于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控制污染物扩散、限制土地用途和清理污染物等方式,将风险控制在人体和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本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美国测试和材料协 会 1995 年颁布《石油释放场址基于风险的纠正行动标准准则》(Guide to Risk-Based Corrective Action for Petroleum Release Sites,RBCA)。RBCA 包含3层风险评估的决策框架。1) 一级评估。是将污染地块采样结果与国家通用的筛选值进行比较,如果样品最大检出浓度低于该通用筛选值,则判定该地块对未来人群可接受,评估工作结束。而当样品检出浓度高于该通用筛选值,并且以该筛选值依据计算的修复量较大,则开展二级评估。2) 二级评估。是对污染地块进行更为详细的采样调查以获取更多地块特征参数,并基于该场地污染特征和暴露特性的筛选值计算出一个筛选值,再以该筛选值为依据计算修复目标量。如果修复量可接受,则只需进行二级评估,评估工作结束。如果修复量仍然较大,则开展三级评估。3) 三级评估。是继续对评估模型参数进行替代和修 正,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计算修复量。随着风险评估层次的提升,修复目标越来越加客观,成本也 越来越低。1996年,USEPA 制定了《土壤筛选导则》。该导则为场地管理者提供了基于风险水平的污染地块土壤筛选水平。土壤筛选水平并非国家规定的修复标准,而是在《超级基金法》指导下,用来确定污染场地的面积、化学物质种类和暴露途径等因素,以此决定是否需要开展“修复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并采取进一步的修复行动。此后,美国各区和州以此为框架,根据本地污染物 特征制定了适合本区域的土壤管制标准。本阶段与上一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最终目的以将污染物控制在人体与环境可接受范围内,而不是彻底将污染物从地块中清除。本阶段以RBCA 的出台为起点,是污染地块风险管控 正式形成的阶段,强调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更关注修复技术的选择和成本效益。
04 21世纪初至今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发展阶段
超级基金管理模式解决了土壤污染修复治 理的资金来源问题。然而,由于污染场地及设施所有者需要负担土壤修复的连带责任,造成人们尽量避开带有污染问题的土地开发。为此,2002 年,美国提出了“棕地开发”的土壤污染管理模式,为未得到有效开发的污染地块提供各种补贴和政策优惠。同年,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责任 减免与“棕地”复兴法》,继续扩大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地块治理的财政支持,并且减免周边土地所 有者及未来购买者的责任。2005 年 8 月,美国允许向合格的“预期诚信购买者”提供“棕地”贷款。此举推动了棕地再开发和利用,当年便吸引近 34 亿美元的私人资金进入棕地再开发。在鼓励棕地再利用、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美国也开始探索绿色地块治理策略。其中 一个重要事件是 2006 年美国可持续修复论坛成立,并陆续发布《可持续修复白皮书》《可持续修 复框架》《修复行业足迹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估导则》《开展修复项目可持续评估的方法》《超级基金绿色修复战略》《绿色修复标准指南》。这些文件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 融入美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中。本阶段风险管控的主要特点是选择恰当治理策略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更加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地块治理的必要性,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发展阶段。美国开展污染地块可持续治理较早,相关系列框架导则也较完善,对于带动欧美其他国家可持续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美国超级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演变特征
01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内涵逐步深化
笔者将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其中,狭义的风险管控指当修复失效或未达到预期修复目标而采取的临时地块治理措施,通常指切断传播途径,其实质为地块治理措施;广义的风险管控指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因素,后期融入可持续性发展等理念,将污染物风险控制在人体和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而采取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 措施的总和,这既是一系列地块隔断的治理措施,也是一种基于风险的地块治理理念。因此,酝酿阶段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属于狭义范畴,形成和发展阶段的风险管控属于广义范畴。从美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经历来看,是内涵逐步深化的过程 (见图1),广义和狭义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区 别与联系见表1和表2。
图 1 美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内涵的深化
Fig. 1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the United States
表 1 狭义和广义风险管控的区别与联系
Table 1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narrow and broad concept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表 2 美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02风险管控及管理措施比重逐渐升高
根据1993年的美国超级基金报告中的数据,1982—1991年,国家优先名录中有676个地块的治理技术属于对污染源的控制 (见图2)。其中,采取修复治理措施的污染地块418个,占比62%;采取工程控制/处置措施的污染地块250个,占比37%,采取制度控制、长期监测和搬迁等措施的污染地块8个,占比1%。工程控制、制度控制、监测、搬迁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治理措施属于狭义的风险管控,故在本阶段,采取狭义风险管控的污染地块共258个,占比 38%。
图 2 美国国家优先名录污染源治理措施统计(1982—1991 年)
Fig. 2 Statistics of the pollution source’s treatment measures in US national priority list (1982—1991)
根据 2017 年的美国超级基金报告中的数据 ,2012—2014年,国 家 优 先 名 录 中 有 188 个地块的治理技术为对污染源采取的治理 技术属于对污染源的控制 (见图3)。在这一阶段,很多污染地块用的是组合技术,其中,采取修复治理措施的污染地块14个,占比7%;采取治理修复及制度控制组合措施的污染地块5个,占比3%;采取治理修复及工程控制/处置组合措施的污染地块18个,占比10%;采取治理修复、工程控制/处置及制度控制组合措施的污染地块48个,占比26%,采取治理修复、工程控制/处置、制度控制及监测自然衰减组合措施的污染地块1个,占比不到1%;采取工程控制/处置及制度控制组合措施的污染地块46个,占比24%;采取工程控制/处置、制度控制及监测自然衰减组合措施的污染地块2个,占比1%;采取工程控制/处置措施的污染地块15个,占比8%;采取制度控制及监测自然衰减组合措施的污染地块1个,占比不到1%;采取制度控制措施的污染地块37个,占比 20%;采取监测自然衰减措施的污染地块1个,占比不到1%。因此,在本阶段采取狭义风险管控的污染地块共116个,相对于1982—1991年的38%,占比上升至55%。由于场地条件较复杂的地块才会被列入国家优先名录,大部分“棕地”未被列入国家优先名录,所以实际上在美国污染地块治理中采取风险管控的比例应高于上述统计数据。在美国超级基金立法几年后,风险管控比重才得以明显提高,这一方面说明了政策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其推广与公众接受度及配套政策密切相关。
图 3 美国国家优先名录污染源治理措施统计 (2012—2014 年)
Fig. 3 Statistics of the pollution source’s treatment measures in US national priority list (2012—2014)
此外,1982—1991年间,还没有制度控制与工程控制相结合的案例,而2012—2014年的数据显示,制度控制与工程控制相结合的案例占比24%,即制度控制已逐渐成为工程控制的补充措施。
制度控制和监测自然衰减属于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相关管理措施,二者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见图4)。作为风险管控的辅助管理措施,制度控制在1995 年之后的几年呈现一段快速增长期,表明1995年RBCA和《土壤筛选导则》等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监测自然衰减在1995年也出现了明显拐点且比重快速上升,在这之前比重几乎为0。USEPA长期监控数据表明,在对敏感区域的最小生态干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产生废物以及减少地块治理时间和费用方面,监测自然衰减比修复治理具有更多优势,故USEPA对此措施采取开放态度。
图 4 美国超级基金污染源区制度控制及监测自然衰减策略文件统计 (1986—2014 年)
Fig. 4 Percentage of monitoring natural attenu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ntrol in treatment files of US Superfund pollution sources (1986—2014)
03动态全过程制度逐步建立
由于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通常需要将污染物控制在原地,需要对污染地块进行长期管理,所以,USEPA逐步建立并完善优化审查制度和适应性场地管理制度。
适应性场地管理是由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策略,被描述为综合考虑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治理技术、社会需求等综合因素,对复杂污染场地进行全面、灵活、迭代的管理方法。根据适应性场地管理方法,用于修订补救策略的管理措施包括修改补救活动目标、技术不可行的ARAR豁免,以及更大风险ARAR豁免、替代浓度限值、地下水管理区、地下水重新分类、低风险地块结案等。ARAR全称为Applicable or Relevant and Appropriate Requirement,中文为“适用或相关和适当的要求”。ARAR是为了确保选择的场地治理方案符合美国的环保法律要求,又称为“其他法律的顺从手册”。
修改治理目标是基于特定的现场条件下可以使用备选治理目标的一种方法。特定条件指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降解浓度稳定下降、无潜在受体或无潜在传播途径等。该方式已被美国科罗拉多、南卡罗莱纳等州采用。技术不可行的ARAR豁免最初是指在地下水治理中若遵守ARAR在技术上不可行,则可实施 ARAR豁免,后来该方法也用在土壤、沉积物、地表水的风险管控中。更大风险豁免是指,若遵守ARAR将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造成潜在的更大风险,则可实施ARAR豁免。替代浓度限值是在特定情况下提供替代清理目标的管理方法。它提供一种基于风险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在此限值内在不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受体造成重大危害。地下水管理区是一种对地下水的特殊管理方法,当某污染的地下水无法满足特定分类时,可按一定要求通过阻隔和制度控制防止污染扩散到地下水管理区以外。地下水重新分类是美国州政府向国家管理机构提出的一项申请,要求改变特定地下水和 (或) 含水层的名称,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该地下水当前和潜在的可利用度或脆弱性,对地下水的重新分类因州而异,地下水重新分类通常与地下水使用限制、土地使用契约和其他制度一起使用。低风险场地结案是指地块满足特定标准则可以将场地认定为低风险,给予结案。根据 2017年ITRC对美国50个州做的问卷统计,美国近40个州在污染地块治理过程中对治理方案进行过修改。
优化审查是适应性场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USEPA在20世纪初就开始使用该方法用于污染地块治理。2012年9月,USEPA出台《将超级基金的优化实践从现场评估扩展到现场完工》,将基于风险的决策过程进行优化审查,并扩展应用到污染地块治理的所有阶段。近年来,地块治理全生命周期的优化审查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该策略,还可以辅助管理者将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记录下来,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热情。根据USEPA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0年5月,美国成功实施优化审查的案例达到150个。ITRC网站上公布了美国16个州较为典型的优化审查案例,供各州参考。
04公众参与制度逐步完善
自198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紧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将公众扩大到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组织、非盈利组织以及任何潜在的未来合作伙伴之后,USEPA逐步建 立了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污染场地公众参与模式。根据《超级基金法》,USEPA有以下义务:定期披露场地治理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意见并向其解释环保署的行为及相关依据;提供与项目有关的公众出版物或项目说明;为公众参与过程提供技术支持。美国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到土地规划过程,推动了地块治理和城市更新。
3美国污染地块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污染地块治理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期。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及相关导则初步建立了我国风险管控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也开始探索绿色可持续风险管控。美国的经验,对我国下一步推动污染地块治理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01明确内涵及路径,实现弯道超车
从美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几个阶段来看,由狭义到广义、从初级到高级这一不断深化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发展特征及内在规律。相关经验可助我国明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所处阶段,从历史演变视角为我国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风险管控理念刚刚形成,应积极推动可持续风险管控的相关工作。鉴于我国当前处于多期叠加阶段,面临问题相对较多、情况更为复杂,建议加强对风险管控有关问题的研判,厘清相关内涵、明确当前所处阶段,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我国污染地块治理 弯道超车。
02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强化示范推广
美国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这一长期制度是在发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并且非常注重总结并吸收实践经验。我国多数污染地块由于生产历史较长、生产产品随市场迭代较快、早期管理不规范及环保措施不严等原因,导致其污染状况复杂,而风险管控的方式决定了对其管理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应建立污染地块长期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灵活的、动态调整的管理方式,加快推进风险管控的试点示范研究,定期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对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推广,根据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情况及时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保障我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效果。
03完善全周期管理,注重公众参与
早期的美国自适应场地管理、优化审查策略虽然侧重于地块治理阶段,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将管理方法贯穿地块治理全生命周期,并十分注重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风险交流。我国应积极总结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经验,根据国情尽快建立针对污染地块治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尽快出台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污染地块各阶段的管理办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会议背景“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将电子信息材料行业发展列为重点项目,各相关机构、企业也开始在电子工业领域布局。科技的进步才能带领人们开启更好的生活方式,随着国家对芯片、新能源等行业的重视以及电子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超纯水这个概念逐渐被公众所熟知,而电子级纯水更是目前超纯水领域最重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光大绿色环保旗下光大生态修复(江苏)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两项环境治理项目,分别为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20个工业企业污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二标段)(以下简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项目(二标段)”)、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受控(简易)填埋场长效管控服务项目(以下简称“苏州七都填埋场服务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征求《广东省污染土壤危险特性鉴别技术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本指引,规定了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需按照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污染土壤危险特性鉴别程序和技术要求,为污染土壤危险特性鉴别方案、鉴别报告的编制及技术审查提供指引。为规
近日,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生态环境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生物环保等相关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
安徽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合肥市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十大重点工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0个,建设城市公共停车泊位11万个,修复改造城市污水管网228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30万吨。着力推进合肥水网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水利投资
5月1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国家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政策要求。大力削减煤炭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对绿色低碳修复有原则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提出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提出鼓励采用绿色的、可持续的和资源化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
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定位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光大绿色环保旗下光大生态修复(江苏)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两项环境治理项目,分别为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20个工业企业污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二标段)(以下简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项目(二标段)”)、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受控(简易)填埋场长效管控服务项目(以下简称“苏州七都填埋场服务
近日,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生态环境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生物环保等相关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对绿色低碳修复有原则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提出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提出鼓励采用绿色的、可持续的和资源化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
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定位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新征程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上海环境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63.8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5.19%,扣非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6.94%,基本每股收益0.48715元。(一)运营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27个,共计入厂垃圾1,401.80万吨(含委托运营的老港一期、二
近日,广东省物资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造油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施工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为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总价3538.782487万元。自中标之日起计,中标人须在180日历天内完成项目所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并经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组织评审通过并取得验收合格
2024年3月13日,重庆中渝电镀有限公司原址场地及影响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工程总投资额1379.92万元,本项目合同估算金额1054.76万元,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772平方米,建设规模为土壤开挖、场内短驳29055立方米,污染土壤外运至水泥厂处置9592吨,桩板挡墙588.9立方米,场地清表及外运
汇集高品质企业的西部盛会——第6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与您相约展会时间:2025年6月25-27日展览面积:35,000㎡(预计)展会地点: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商数量:500家(预计)专业观众:30,000人(预计)组织机构主办单位l慕尼黑博览集团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单位l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0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征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根据《上海市工业通信业节能减排和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扶持办法》(沪经信规范〔2023〕5号)的通知的要求,对实现工艺突破或流程再造,以及企业首次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
3月13日下午,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投资控股江苏兴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太仓市举行。江苏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郭玉臣,太仓市副市长童刚,出席签约仪式为兴太公司揭牌并致辞。郭玉臣代表省环保集团对江苏兴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挂牌表示祝贺。他指出,省环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2月24日,博罗县建工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林志强,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由博罗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实控人为博罗县国有资产事务中心。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雨水、微咸水及矿井水的收集处理及利用;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市政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蓄势之年,自1月初以来,多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公布省级2025年度重点/重大建设项目名单,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奋力实现“开门红”。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发布2025年重点工程项目相关投资计划,总项目数超1.3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812号,以下简称《目录》),遴选公布了112项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对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