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报道正文

昆明公开征求意见:2025年滇池草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外海水质达到IV类

2021-06-22 14:59来源:春城晚报作者:孙琴霞关键词:水环境保护治理水生态修复昆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官方网站挂出《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落实“五个坚持”、“四个彻底转变”的治湖思路,坚持“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科学系统谋划滇池保护治理“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工作和任务,不断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向纵深发展,按照市政府安排,由市滇池管理局牵头,组织编制了《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将规划予以公示。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意见,请在2021年7月19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反馈至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1.信函邮寄至昆明市呈贡区和谐南路市级行政中心4号楼135室;

2.传真发至0871-64618995;

3.电子邮件发送到dgjxmc4619025@126.com。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2021年6月18日

《规划》提出,到2025年,滇池保护治理拟实现草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外海水质达到IV类的目标。35条入湖河道中19条达到Ⅲ类及以上,16条达到Ⅳ类。

目标

2025年草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

《规划》范围涉及滇池流域2920平方千米,包括昆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以及晋宁区54个街道办和3个乡镇。提出了2025年滇池保护治理要实现的目标:草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外海水质达到IV类;35条入湖河道中19条达到Ⅲ类及以上,16条达到Ⅳ类,各入湖河道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满足滇池水环境容量减排需求;重构滇池水循环体系,生态补给水量进一步增加;滇池发生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水生态修复实现突破,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滇池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力争达到Ⅲ类,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得到保障。水源涵养功能方式总体形成,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得到保障。水源涵养功能有效保护,河湖生态缓冲带得到维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

空间布局

人口、产业、建设用地向滇池流域外逐步疏解

明确湖泊流域内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承载上限及水质、水量、自然岸线保有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耕地保有量、林地保有量等核心指标,统筹规划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离湖布局、远湖发展要求,推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人口、产业、建设用地向滇池流域外逐步疏解,还湖泊更多的生态空间。

绿色发展

产业调整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升级

对滇池流域内有色、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推进产业园区、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发展绿色供应链。

依托“滇池流域都市农业核心区”和“环主城高效现代农业 区”,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

截污治污体系建设

——源头控制实现““就地截、就地蓄、就地渗”

全面推进呼马山、跑马山,五华区王筇路(上山段)、虚宁寺、筇竹寺片区,盘龙区和晋宁区面山防洪滞蓄等“源头控制”工程,新建面山截洪沟、输水管道、输水沟渠,调蓄池、沉砂池, 做到“就地截、就地蓄、就地渗”。

——城市雨污管网284个城中村解决雨污混流问题

推进主城老旧排水管网改造、主城老旧排水泵站改造、 二环路内雨污分流、东白沙河排水管网完善、金色大道-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区污水提能增效和滇池流域网格化清水入滇微改造,实施清污分流。

“十四五”期间完成城中村改造 284 个,有效解决城中村雨污混流和支流沟渠黑臭问题。

——城镇污水处理新建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

在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 20 万立方米/天,并配套建设 40 万立方米/天一级强化处理设施;扩建第十三污水处理,总规模扩建至 12 万立方米/天;新建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为 40 万立方米/天。

完善晋宁新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接入环湖截污系统, 确保新开发区产生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不新增污染负荷入湖。

——农村生活污水统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

重点实施空港区、盘龙区、晋宁区石城村、白马路村、常乐村、段民村等村庄雨污分流改造, 清水入河。统一流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运行制定、考核机制等,保障设施的优质运行。

——面源污染实现农田灌溉用水就地循环利用

建设农田调蓄库塘约 800 个、生态沟渠约 60 千米,开展回用配水系统改造建设,实现农田灌溉用水就地循环利用。鼓励使用有机肥或农家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大力推广机械秸秆还田、人工覆盖、秸秆高温堆肥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技术;在滇池流域及补水区各县区推广秸秆还田约 120 万亩;推广饲料化利用约 50 万吨。

——河道沟渠整治重点实施8 条河道综合整治约30公里

重点实施金汁河、东干渠、马溺河、白鱼河、东大河、柴河、 古城河和瑶冲河共 8 条河道沿线截污、河道清淤、排污口治理、 人工湿地建设等综合整治约 30 公里。实施上庄防洪沟、财经学 校大沟、白龙寺大沟、核桃箐大沟、学府路大沟、三碗水白龙河、 昭宗水库溢洪道、花渔沟五华区段、老海源河(行洪通道)、小路 沟王家桥段、花渔沟盘龙区段、北辰大沟、白云路大沟、园博大 沟、七家村排水大沟、羊甫箱涵经开区段、西亚山庄排水沟、铜牛寺水库泄洪沟和等支流沟渠清污分流工程。

水生态修复

——蓝藻防控分期建设大型蓝藻处理站

针对滇池草海、外海蓝藻水华重点防控水域,分期建设大型蓝藻处理站及湖面藻水离岸拦截、导流、打捞、输送设施。针对 15 片藻生物量较高的近岸敏感水域,通过精细化运行龙门藻水分离站、 虾坝河装配式藻站、4 套藻车、5 套藻船等设施设备,尽可能减缓、减轻规模以上蓝藻水华发生。

——湿地建设新增湖滨湿地面积 3290 亩

在现有塘库湿地中设置导流坝埂设施,确保湿地的水力负荷、污染负荷、水流停留时间等技术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滇池环湖湿地水质净化能力。新建官渡区福保半岛生态湿地和滇池外海西岸西华湿地、 观音山南,观音山北湿地,新增湖滨湿地面积 3290 亩。

精准化管理

——监测体系建设构建滇池生态环境天空地立体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建立和完善滇池流域水资源、水环 境、水生态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数据中心,构建滇池生态环境天空地立体监测体系; 利用数据分析,打造智能联动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完善滇池保护治理监督管理中心,对滇池流域信息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和处理,运用数字监督管理实现全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调度。

——精细化管理精准测算 35 条河道的污染负荷削减量

以滇池主要污染物最大允许入湖量为约束,精准测算 35 条河道的污染负荷削减量,并分解到每个河段所在的行政区,实施精准目标管理。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全面、布局合理、数据共享的滇池流域综合监测体系,系统开展水文、水 质、水生态和河湖空间的监测。

——流域控制单元分区管理7个控制区分别制定保护要点

根据国家重点流域控制单元汇水区划分结果及昆明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考核要求,共划分为 27 个控制单元,《规划》拟将27 个控制单元并为草海陆域控制区、外海北岸控制区、外海东岸控制区、外海南岸控制区、外海西岸控制区、 草海湖体控制区和外海湖体控制区等7个控制区,根据关键问题成因,制定各控制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要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环境保护治理查看更多>水生态修复查看更多>昆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