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诸大建:减碳 到底怎么减?

2021-06-24 09:20来源:中国网科技频道作者:诸大建关键词:碳排放碳减排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猫在618期间宣布:每笔订单的碳排放量同比去年下降了17.6%。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有平台宣布网络订单的碳减排量。下降的17.6%主要由3部分构成:算法优化带来的单位算力耗能下降;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带来单位能耗碳排放下降;智能装箱、地网光伏带来的物流环节减碳。

“好价格”与“好价值”,从来不矛盾。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在购物大促期间开始讲碳减排,值得鼓励。不强调交易总额谈绿色发展,是企业发展观的递进。平台企业身位变一变,对商家、行业、消费者也有示范效应。

当然,研究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学者都清楚“反弹效应”:单位产品和服务排放强度的减少,常常会被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扩张所抵消,结果导致总排放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日本学者茅阳一提出的卡亚公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理论含量的分析工具。面对人口、人均GDP、单位GDP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碳强度四个变量,不难发现,应对碳达峰碳中和,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碳强度是第一步,下一步的关键是在四要素相乘后实现总量减排。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比起传统的钢铁、煤炭等产能见顶或接近见顶行业,互联网行业还处在高速发展扩张期,每笔订单碳排放量减少但总订单迅速扩张的局面多有出现,导致两者相乘,总碳排放可能增加。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类似发展中国家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境况:技术带来碳强度下降,但快速发展本身带来碳排放增加,因此向上达峰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另一方面,比起传统行业,互联网科技企业更有能力在规模扩张同时实现碳排放减少,是有条件“削峰”的。换句话说,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能力提升,可以让单位订单强度减排改进抵消订单增加带来的碳排放,推动总碳排放至少趋于稳定。关键是要有先强度控制、后总量控制的全局性思考和布局,尽可能早地实现从前者到后者的转换。

企业碳减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强度减排到总量稳定、总量减排,了解减排碳核算的三个范畴很关键。

范畴一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的直接排放,如坐飞机和用小汽车等烧油产生的碳排放,一般说来工业企业在化石燃料使用上减少直接减排的任务比较重;

范畴二是减少使用外来电的间接排放,如企业运营要使用的电力供给,如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要在减少外来电的间接减排上多多发力;

范畴三是企业在上下游即整个供应链上实现碳排放,这是大多数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例如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需要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大幅度进行减排,互联网企业则可以输出数字化能力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减排。

一般而言,企业碳减排又与三种技术息息相关:即,与化石燃料效率改进有关的低碳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有关的零碳技术,与碳捕捉碳储存碳利用即CCUS有关的负碳技术

这几种技术,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总量减排中各有作用,在减碳成本和绿色溢价上又有所差异。其中,负碳技术即碳汇碳捕捉具有事后处理性质,有关它们的技术还不成熟,成本高居不下,且实现碳中和的真实能力尚待研究。总体而言,企业低碳转型已成共识。但比起只强调事后治理、外部处理的碳补偿碳去除,在主要领域实质性减少碳排放的低碳发展、零碳发展更为重要。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称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阿里的首席技术官程立称“碳中和要走技术路线”,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从碳强度下降到碳排放总量下降,是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应该倡导的态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碳减排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