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湖泊环境治理,不仅要改善水环境质量,更要提升其生态系统功能。通过创建与水生植物生长需求相适应的生境条件,重构稳定的草型生态系统,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成效,蠡湖生态修复与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的成功实践,可为我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
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如菹草、金鱼藻等,不仅能够固着和稳定沉积物、降低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促进水体营养盐沉降和减少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而且具有滞留和削减污染物、释放氧气、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浮游动物及各种鱼类提供栖息场所等多种生态功能,在维系湖泊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4]。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以这类水生植物为主的湖泊,属于草型湖泊,通常呈现水体清澈、水质优良、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稳定、生态服务功能良好的特征;反之,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以浮游植物如蓝藻、绿藻、硅藻等为主的湖泊,则属于藻型湖泊,通常呈现水体浑浊、水质差、生态系统结构单一脆弱、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特征。当草型湖泊中的水生植被严重退化后就会演变为藻型湖泊。
19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营养盐排放增加和富营养化加剧,加之围垦造田和围网养殖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长江中下游许多浅水草型湖泊中的水生植被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5]。太湖历史上许多湖湾也曾水草茂盛,水生植被覆盖面积最大达500千米2,水体清澈[6,7],但随着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日益加剧,从1980年代开始,蠡湖、梅梁湾、竺山湾和贡湖湾等水域中的水生植被相继快速退化,甚至全部消失,蓝藻水华长期高存量维持,最终于2007年引发了无锡饮用水危机事件[8]。
蠡湖因有传说范蠡和西施曾泛舟湖上而得名,又名五里湖、漆湖或小五湖。形如葫芦,景色秀美,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太湖湖体相通的水体。以中部横卧湖面长300多米的宝界桥为界,分为“东蠡湖”和“西蠡湖”。
作为无锡市的城市内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蠡湖属于水草茂盛、水体清澈的草型湖泊[8],晨看“烟收远树山徐出”,暮见“月落寒涛水正平”。1980年代后,随着人口大量集聚、经济快速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入湖,蠡湖的生态系统逐渐遭到破坏,水草越来越少、水质快速恶化。2002年之后,无锡市政府通过污水截流、底泥清淤、退渔还湖、景观改造等对蠡湖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整治。尽管整治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显著下降、水质有了较大改善[9],但整体的生态系统难再回到五六十年代的“原貌”,夏季藻类常常大量生长,局部湖湾甚至会出现蓝藻水华现象,藻型湖泊的性质没有改变。重构蠡湖水清草盛、鱼翔浅底的草型生态系统,还无锡市民一泓清水,擦亮蠡湖这颗璀璨的太湖明珠,既是无锡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同时还可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示范样板。在“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支持下,2017年开始在蠡湖开展浅水湖泊生态修复与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示范实践。
蠡湖生态修复前环境状况
在开展生态修复前,蠡湖的水质总体处于国家地表水Ⅳ-Ⅴ类的水平,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单一、脆弱,仍呈现典型的藻型生态系统特征,各项水质指标仍处于一种波动、不稳定的状态中。示范区域内的各项水质参数、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与全湖相比,差异不大。水体透明度,全湖及示范区域内的年均值分别为30厘米和34厘米左右;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季节差异不大,全湖及示范区内的年均值分别为1.47毫克/升和1.35毫克/升;与总氮的情况不同,蠡湖水体中总磷浓度的季节差异较为显著,通常7月份水体中的总磷浓度达到最大值,全湖及示范区内水体总磷浓度的年均值分别为0.11毫克/升和0.15毫克/升;与总磷的情况类似,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从春季3月份至夏季逐渐波动上升,最高浓度出现在夏季(7—9月份),之后逐渐下降,全湖及示范区内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年均值分别为76.7微克/升和83微克/升。全湖的水生植物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除长广溪等部分湖湾及公园内生长有少量的挺水、浮叶植物外,开敞水域中基本没有沉水植被,全湖及示范区内水生植被的平均覆盖度分别约为5%和3%。此外,蠡湖水体中的鱼类种群结构也不够合理,浮游动物食性的鱼类比例较高,导致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减弱;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优势种包括颤藻、鱼腥藻和席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较高,尤其在夏季,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上升,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增大。
蠡湖草型生态系统重构
要将蠡湖修复成稳定的草型生态系统,需要重建与水生植物生长需求相适应的生境条件,包括较低的营养盐浓度、较高的透明度、适宜的水深、适度的风浪扰动、合理的鱼类种群、较低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适宜的沉积物等[10]。
改善生境,满足水生植被恢复所需的环境条件
针对蠡湖水体透明度低、水动力扰动强度大、长期高水位运行、鱼类群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首先,通过利用双层生态围隔布设技术,在实验区域外部布设透水的生态围隔,以削减风浪扰动所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同时减少杂食性鱼类进入生态恢复区域;其次,采用传统环保的网捕方式,结合声响驱赶、地笼诱捕等多种方式,对生态恢复区域内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去除鲤鱼、鲫鱼和细鳞斜颌鲴等杂食—底栖性鱼类,以降低鱼类对沉积物的扰动,以及鱼类对水草的牧食作用;最后,在生态恢复区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河蚌、螺等底栖生物,滤食水体中的藻类,减少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改善了示范区的水动力条件,减少了沉积物再悬浮量,提高了水体透明度,为蠡湖草型生态系统的重构创造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重建水生植物群落,实现群落快速构建与稳定
针对蠡湖水生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脆弱等问题,在弄清蠡湖生态系统退化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与相似湖泊生境条件、生态系统结构等的类比,确定生态恢复的目标;通过对太湖流域本地物种种类、生长状况、群落演替与生境条件的相关分析,筛选出适宜于蠡湖生态修复的先锋种和优先建群种;研发了基于“先锋种筛选—基质改良—微生境营造—芽期预培育—原位锚定”等为核心理念的快速定植技术,以及附植螺类促进沉水植物定植的修复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水生植物物种配置,依据示范区内的水深、沉积物理化性状等生境条件的差异,合理调控水生植物种群组成,实现了蠡湖水生植物群落的重建与快速稳定。
重塑健康的食物网与长效调控,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
针对我国类似湖泊在实施草型生态系统恢复后,普遍面临的食物网结构不完善、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过多、部分水生植物短期内暴发性增长等导致草型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对蠡湖示范区内的食物网健康程度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操纵原理,通过对示范区内鱼类、螺类、蚌类等处于不同营养级水平的水生动物群落的合理配置与调控,重塑健康的食物网结构及功能,有效地控制了示范区水域内的浮游植物、附植生物的生物量。同时,利用所构建的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实时了解示范区内所重构的草型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并根据草型生态系统的状态,及时调整管理维护措施,支撑了所构建草型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蠡湖生态修复成效
通过3年来对蠡湖西北角开敞水域1.34千米2的“退渔还湖”区开展的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目前已成功恢复了40多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从蠡湖渤公桥上向下望去,2米多深的湖水清澈见底,飘带状的苦草、墨绿色的金鱼藻、叶似羽毛的狐尾藻等形态各异的水草随波摇曳,与水中鱼虾螺贝一起,构成了水清草盛、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蠡湖示范区水体的透明度由治理前的30厘米左右提高至目前的50~130厘米,沉水植物覆盖度由原来的不足5%提升至45%以上,真光层深度/水深比值较实施前提高了120%,水体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较实施前分别降低了40%、50%和8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受益于示范区的水生植被恢复和清水再造,周边其他区域的水生植物也在逐渐自然恢复中。
蠡湖生态修复实践对太湖生态修复的借鉴意义
2007年无锡市饮用水危机事件以来,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对太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治理,治理力度与强度前所未有。以污染物控制为重点的控源减排等环境治理和富营养化控制已初显成效,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太湖总氮浓度显著下降,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观测数据显示,2018年北太湖年均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2.46毫克/升、0.132毫克/升和39.1微克/升,与2007年相比总氮浓度降低47.3%,但总磷只降低19.4%,而叶绿素a浓度反而升高75.4%,同时水体年均透明度低于0.4米,目前太湖的富营养化水平和水下光照条件,决定了绝大部分水域不具备沉水植物恢复的条件。水深较浅、营养盐浓度较低、藻类水华侵入较少的东部湖湾如东太湖、胥口湾、光福湾、贡湖湾南岸等可进行水生植物的恢复,可从蠡湖生态修复的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
遵循“控源截污—生境改善—生态恢复”策略,促进水生植被修复
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首先,做好控源减排,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降低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其次,做好生境改善,降低水华蓝藻的生长与水华暴发,增加水体透明度,具体要满足: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比不低于1;②水体总磷浓度<0.08毫克/升、总氮浓度<2.0毫克/升;③没有水华蓝藻的频繁侵入。促进水生植物生长和草型生态系统的发育。最后,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原则,化整为零、分区分片开展水生植被修复工作[11,12]。
优化太湖水位调控,满足湖泊生态修复与水资源利用需求
研究制定太湖水位优化调控规则,在满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为水生植被恢复创造必要的生境条件。在春季水生植被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降低水位(保持海拔高程3.0米左右)满足水生植被萌发所需的水下光照条件,并辅以消浪措施减少风浪扰动,进而提高透明度。
科学开展水生植被恢复区的维护与管理,保证水生植物恢复区发挥生态功能
要研究建立太湖水生植被恢复区维护与管理规则,科学打捞水生植物,保障水生植被修复区系统稳定。目前太湖属于草藻混合型湖泊生态系统,整体上水体营养盐浓度较高,既有利于藻类生长,也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疯长同样会死亡、腐烂,导致水质恶化。适度打捞,人为调控水生植被恢复区的生物量,有利于水生植被恢复区生态功能的实现。
蠡湖生态修复与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的成功实践不仅可指导太湖流域类似水体草型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也有利于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对于消除水生态灾害,保障饮用水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将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和样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20日,宁夏环保集团成功中标青铜峡市峡口镇南干沟污水处理厂及尾水人工湿地运营服务项目。此次中标是环保集团强化“厂网河湖”联动治理体系效应,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彰显了公司的品牌优势及运维示范效应,夯实了主营业务发展的基础,对于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
近日,由上海建工承建、四建集团负责施工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传来捷报——4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设施正式完成结构封顶。作为上海市重大民生工程,该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已建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厂区内,四建集团承建部分涵盖新建4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设施、112吨干基/日污泥干化造粒设施及
5月22日,陕西水务发展环保集团与紫阳县政府在紫阳县签订污水处理合作协议。紫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秦宗道与陕西水务发展环保集团董事长李瑞平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紫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燊、陕西水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曹新红等人见证签约。签约前,紫阳县住建局和水务发展集团安康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
尊敬的参展商: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后,全国实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随着“水十条”的深入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4月25日,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成都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都市2025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方案》,对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了年
4月21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原文如下:邯环〔2025〕1号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印发《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优化治理路径技术指引》。详情如下:关于印发《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优化治理路径技术指引》的通知沪环生〔2025〕47号各相关区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部门:为优化调整本市农村生
近日,海南水发琼中水务公司传来捷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腰子片区等14个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协议正式签订,并同步启动第一季度预付款申请工作,标志着该项目成功实现“开门红”,为推进琼中县水务一体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更将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此次项目以特许
日前,由鄂州蓝工水务有限公司实施的红莲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工投用,增强红莲湖片区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区域生态水环境持续向好。红莲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规模为每天15000立方米,总投资1063万余元,主要将改良型氧化沟改造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高密度沉淀池改造为磁混凝沉淀池等,
日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武环〔2025〕25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已经2025年第2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
尊敬的参展商: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后,全国实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随着“水十条”的深入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导语: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双碳”战略目标宣示5周年,也是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拟定于2025年4月10日-12日在北京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污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要求和监督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辖区内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
1月9日,中铁环境与南水北调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水北调环保工程公司)开展交流座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水北调环保工程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徐达军,中铁工业华中区域营销中心负责人任华焘,中铁环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晓林出席会议。徐达军对任华焘、王晓林一行的到访表示
12月26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旨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我省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保障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详情如下: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修正)》,加强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详情如下: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自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
各会员单位、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准确把握我国城镇水务行业2035年的发展目标,以及水利部《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智慧水利建设推进
《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经由2024年11月29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条例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山塘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4年11月29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
11月12日,湖南印发《关于开展湖南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湘环发〔2024〕61号关于开展湖南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民银行各市州分行,长沙市委金融办、各市州政府办: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
2025年5月27日,无锡市环保集团董事长黄晓峰、总经理李雄伟带队前往盐城市城市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城市城投集团”)调研交流,与盐城市城投集团董事长王立群、副总经理苗久成、副总经理贾海云等一行组织召开座谈会。会上,王立群对市环保集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通过与市
近日,赤峰市碳中和林项目签约会在赤峰市林草局顺利举行。本次签约会由赤峰市林草局与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基金会联合主办,旨在凝聚政企合力,共推碳中和林项目落地,为赤峰市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聚焦碳中和,开启生态项目新篇。签约会上,来自自治区及赤峰市林草系统、相关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作为
日前,安徽铜陵市郊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牵头方:安徽云亭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投标价:9763500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牵头方:铜陵市环保产业建筑安装有限责任
4月2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2025〕13号),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其中指出,在清洁能源领域,联合突破智能电网、光伏、光热、地热、储能、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集成利用等关键技术。原文如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5月22日,甘肃公司永靖光伏电站震后受损重建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较计划提前38天,可多发电量295万千瓦。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距离震中约30km的永靖光伏项目受到较大影响,造成了项目场址区内部分山体位移,并产生裂缝等不良地质运动,对电站部分组件布置区域内的各类发电设备造成
5月23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在集团总部会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一行。陕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广金参加座谈。张文琪介绍了陕煤集团产业布局及生产经营情况。他表示,陕煤集团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统筹推进成本管控、亏损企业治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及项目
5月22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次签约是三家单位共同落实南水北调集团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合作,凝聚互利共赢,完善联系对接机制,携手推动校企合作的务实行
截至5月18日,塔里木油田首个百万千瓦级整装光伏项目——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累计发电近6000万千瓦时。近年来,塔里木油田锚定“双碳”目标,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电气化提升,形成了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气化率快速上升的“两降两升”良好局面。塔里木油
尊敬的参展商: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后,全国实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随着“水十条”的深入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天山深处,白杨河上,绿能涌动。5月15日,“大国工程看新疆”全媒体报道团队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走进我国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远远望去,只见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坐落于天山群峰之中,远处的雪山冰川银光闪烁,而近处的松柏茂密挺拔,水库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