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湖泊环境治理,不仅要改善水环境质量,更要提升其生态系统功能。通过创建与水生植物生长需求相适应的生境条件,重构稳定的草型生态系统,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成效,蠡湖生态修复与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的成功实践,可为我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
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如菹草、金鱼藻等,不仅能够固着和稳定沉积物、降低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促进水体营养盐沉降和减少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而且具有滞留和削减污染物、释放氧气、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浮游动物及各种鱼类提供栖息场所等多种生态功能,在维系湖泊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4]。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以这类水生植物为主的湖泊,属于草型湖泊,通常呈现水体清澈、水质优良、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稳定、生态服务功能良好的特征;反之,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以浮游植物如蓝藻、绿藻、硅藻等为主的湖泊,则属于藻型湖泊,通常呈现水体浑浊、水质差、生态系统结构单一脆弱、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特征。当草型湖泊中的水生植被严重退化后就会演变为藻型湖泊。
19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营养盐排放增加和富营养化加剧,加之围垦造田和围网养殖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长江中下游许多浅水草型湖泊中的水生植被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5]。太湖历史上许多湖湾也曾水草茂盛,水生植被覆盖面积最大达500千米2,水体清澈[6,7],但随着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日益加剧,从1980年代开始,蠡湖、梅梁湾、竺山湾和贡湖湾等水域中的水生植被相继快速退化,甚至全部消失,蓝藻水华长期高存量维持,最终于2007年引发了无锡饮用水危机事件[8]。
蠡湖因有传说范蠡和西施曾泛舟湖上而得名,又名五里湖、漆湖或小五湖。形如葫芦,景色秀美,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太湖湖体相通的水体。以中部横卧湖面长300多米的宝界桥为界,分为“东蠡湖”和“西蠡湖”。
作为无锡市的城市内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蠡湖属于水草茂盛、水体清澈的草型湖泊[8],晨看“烟收远树山徐出”,暮见“月落寒涛水正平”。1980年代后,随着人口大量集聚、经济快速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入湖,蠡湖的生态系统逐渐遭到破坏,水草越来越少、水质快速恶化。2002年之后,无锡市政府通过污水截流、底泥清淤、退渔还湖、景观改造等对蠡湖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整治。尽管整治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显著下降、水质有了较大改善[9],但整体的生态系统难再回到五六十年代的“原貌”,夏季藻类常常大量生长,局部湖湾甚至会出现蓝藻水华现象,藻型湖泊的性质没有改变。重构蠡湖水清草盛、鱼翔浅底的草型生态系统,还无锡市民一泓清水,擦亮蠡湖这颗璀璨的太湖明珠,既是无锡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同时还可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示范样板。在“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支持下,2017年开始在蠡湖开展浅水湖泊生态修复与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示范实践。
蠡湖生态修复前环境状况
在开展生态修复前,蠡湖的水质总体处于国家地表水Ⅳ-Ⅴ类的水平,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单一、脆弱,仍呈现典型的藻型生态系统特征,各项水质指标仍处于一种波动、不稳定的状态中。示范区域内的各项水质参数、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与全湖相比,差异不大。水体透明度,全湖及示范区域内的年均值分别为30厘米和34厘米左右;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季节差异不大,全湖及示范区内的年均值分别为1.47毫克/升和1.35毫克/升;与总氮的情况不同,蠡湖水体中总磷浓度的季节差异较为显著,通常7月份水体中的总磷浓度达到最大值,全湖及示范区内水体总磷浓度的年均值分别为0.11毫克/升和0.15毫克/升;与总磷的情况类似,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从春季3月份至夏季逐渐波动上升,最高浓度出现在夏季(7—9月份),之后逐渐下降,全湖及示范区内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年均值分别为76.7微克/升和83微克/升。全湖的水生植物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除长广溪等部分湖湾及公园内生长有少量的挺水、浮叶植物外,开敞水域中基本没有沉水植被,全湖及示范区内水生植被的平均覆盖度分别约为5%和3%。此外,蠡湖水体中的鱼类种群结构也不够合理,浮游动物食性的鱼类比例较高,导致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减弱;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优势种包括颤藻、鱼腥藻和席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较高,尤其在夏季,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上升,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增大。
蠡湖草型生态系统重构
要将蠡湖修复成稳定的草型生态系统,需要重建与水生植物生长需求相适应的生境条件,包括较低的营养盐浓度、较高的透明度、适宜的水深、适度的风浪扰动、合理的鱼类种群、较低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适宜的沉积物等[10]。
改善生境,满足水生植被恢复所需的环境条件
针对蠡湖水体透明度低、水动力扰动强度大、长期高水位运行、鱼类群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首先,通过利用双层生态围隔布设技术,在实验区域外部布设透水的生态围隔,以削减风浪扰动所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同时减少杂食性鱼类进入生态恢复区域;其次,采用传统环保的网捕方式,结合声响驱赶、地笼诱捕等多种方式,对生态恢复区域内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去除鲤鱼、鲫鱼和细鳞斜颌鲴等杂食—底栖性鱼类,以降低鱼类对沉积物的扰动,以及鱼类对水草的牧食作用;最后,在生态恢复区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河蚌、螺等底栖生物,滤食水体中的藻类,减少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改善了示范区的水动力条件,减少了沉积物再悬浮量,提高了水体透明度,为蠡湖草型生态系统的重构创造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重建水生植物群落,实现群落快速构建与稳定
针对蠡湖水生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脆弱等问题,在弄清蠡湖生态系统退化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与相似湖泊生境条件、生态系统结构等的类比,确定生态恢复的目标;通过对太湖流域本地物种种类、生长状况、群落演替与生境条件的相关分析,筛选出适宜于蠡湖生态修复的先锋种和优先建群种;研发了基于“先锋种筛选—基质改良—微生境营造—芽期预培育—原位锚定”等为核心理念的快速定植技术,以及附植螺类促进沉水植物定植的修复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水生植物物种配置,依据示范区内的水深、沉积物理化性状等生境条件的差异,合理调控水生植物种群组成,实现了蠡湖水生植物群落的重建与快速稳定。
重塑健康的食物网与长效调控,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
针对我国类似湖泊在实施草型生态系统恢复后,普遍面临的食物网结构不完善、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过多、部分水生植物短期内暴发性增长等导致草型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对蠡湖示范区内的食物网健康程度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操纵原理,通过对示范区内鱼类、螺类、蚌类等处于不同营养级水平的水生动物群落的合理配置与调控,重塑健康的食物网结构及功能,有效地控制了示范区水域内的浮游植物、附植生物的生物量。同时,利用所构建的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实时了解示范区内所重构的草型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并根据草型生态系统的状态,及时调整管理维护措施,支撑了所构建草型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蠡湖生态修复成效
通过3年来对蠡湖西北角开敞水域1.34千米2的“退渔还湖”区开展的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目前已成功恢复了40多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从蠡湖渤公桥上向下望去,2米多深的湖水清澈见底,飘带状的苦草、墨绿色的金鱼藻、叶似羽毛的狐尾藻等形态各异的水草随波摇曳,与水中鱼虾螺贝一起,构成了水清草盛、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蠡湖示范区水体的透明度由治理前的30厘米左右提高至目前的50~130厘米,沉水植物覆盖度由原来的不足5%提升至45%以上,真光层深度/水深比值较实施前提高了120%,水体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较实施前分别降低了40%、50%和8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受益于示范区的水生植被恢复和清水再造,周边其他区域的水生植物也在逐渐自然恢复中。
蠡湖生态修复实践对太湖生态修复的借鉴意义
2007年无锡市饮用水危机事件以来,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对太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治理,治理力度与强度前所未有。以污染物控制为重点的控源减排等环境治理和富营养化控制已初显成效,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太湖总氮浓度显著下降,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观测数据显示,2018年北太湖年均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2.46毫克/升、0.132毫克/升和39.1微克/升,与2007年相比总氮浓度降低47.3%,但总磷只降低19.4%,而叶绿素a浓度反而升高75.4%,同时水体年均透明度低于0.4米,目前太湖的富营养化水平和水下光照条件,决定了绝大部分水域不具备沉水植物恢复的条件。水深较浅、营养盐浓度较低、藻类水华侵入较少的东部湖湾如东太湖、胥口湾、光福湾、贡湖湾南岸等可进行水生植物的恢复,可从蠡湖生态修复的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
遵循“控源截污—生境改善—生态恢复”策略,促进水生植被修复
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首先,做好控源减排,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降低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其次,做好生境改善,降低水华蓝藻的生长与水华暴发,增加水体透明度,具体要满足: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比不低于1;②水体总磷浓度<0.08毫克/升、总氮浓度<2.0毫克/升;③没有水华蓝藻的频繁侵入。促进水生植物生长和草型生态系统的发育。最后,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原则,化整为零、分区分片开展水生植被修复工作[11,12]。
优化太湖水位调控,满足湖泊生态修复与水资源利用需求
研究制定太湖水位优化调控规则,在满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为水生植被恢复创造必要的生境条件。在春季水生植被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降低水位(保持海拔高程3.0米左右)满足水生植被萌发所需的水下光照条件,并辅以消浪措施减少风浪扰动,进而提高透明度。
科学开展水生植被恢复区的维护与管理,保证水生植物恢复区发挥生态功能
要研究建立太湖水生植被恢复区维护与管理规则,科学打捞水生植物,保障水生植被修复区系统稳定。目前太湖属于草藻混合型湖泊生态系统,整体上水体营养盐浓度较高,既有利于藻类生长,也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疯长同样会死亡、腐烂,导致水质恶化。适度打捞,人为调控水生植被恢复区的生物量,有利于水生植被恢复区生态功能的实现。
蠡湖生态修复与草型生态系统重构的成功实践不仅可指导太湖流域类似水体草型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也有利于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对于消除水生态灾害,保障饮用水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将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和样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发布。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宁环发〔2025〕53号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
污水处理厂建设既是重点民生项目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工程,今年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正加力实施“排水管网改造建设攻坚行动”6月30日,重庆3座污水处理厂顺利通水运行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位于南岸区鸡冠石镇下窑村,主要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局6月27日消息,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现,吴忠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管理差距明显,生活污水直排溢流黄河,污泥违规处置问题突出。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黄河穿城而过,生态地位重要,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比较薄弱。督察发现,吴忠市城
6月30日,历经两年多建设,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鸡冠石镇的重庆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如期通水,进入试运行阶段。此次通水后,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120万立方米/天,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五,将大幅增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中区的生活污水处理
近日,湖北省安陆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首栋建筑物综合楼顺利封顶,标志着厂区主要建筑物逐步进入完工阶段,为项目整体建筑完工打响“第一枪”。安陆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管网工程项目是长江环保集团在安陆市实施长江大保护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是安陆市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
近日,江阴市东横河截流系统改造—健康桥东侧段污水管道修复工程顺利收官。此次施工创下全国首例“深埋+大管径+长距离”高弹紫外光固化修复纪录,管道埋深达15米、管径DN1000、单段修复长度209米,以硬核技术刷新行业标杆!一修复工程的必要性江阴东横河截流系统建于2007年,肩负城区生活污水截流重任
日前,十堰市政府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
2025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重点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管辖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重金属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近日,海南三亚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三亚清流园水质净化厂工程九号区域主体结构正式完成。该项目是三亚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三亚污水处理厂布局,有效缓解三亚抱坡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三亚清流园水质净化厂采用分区建设模式保障建设进度,九
5月20日,宁夏环保集团成功中标青铜峡市峡口镇南干沟污水处理厂及尾水人工湿地运营服务项目。此次中标是环保集团强化“厂网河湖”联动治理体系效应,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彰显了公司的品牌优势及运维示范效应,夯实了主营业务发展的基础,对于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
近日,由上海建工承建、四建集团负责施工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传来捷报——4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设施正式完成结构封顶。作为上海市重大民生工程,该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已建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厂区内,四建集团承建部分涵盖新建4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设施、112吨干基/日污泥干化造粒设施及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文化繁荣发展,
6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实施小水电站绿色改造提升,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2
日前,十堰市政府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
6月4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要推动建立全面覆盖、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
6月4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各地基本建立覆盖辖区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环土壤〔2024〕80号),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起草了《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浙江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
尊敬的参展商: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后,全国实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随着“水十条”的深入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导语: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双碳”战略目标宣示5周年,也是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拟定于2025年4月10日-12日在北京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污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要求和监督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辖区内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
1月9日,中铁环境与南水北调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水北调环保工程公司)开展交流座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水北调环保工程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徐达军,中铁工业华中区域营销中心负责人任华焘,中铁环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晓林出席会议。徐达军对任华焘、王晓林一行的到访表示
7月8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的通知。文件提到,光伏发电项目支持范围包括:光伏发电设施作为建筑构件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应用光伏发电的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项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类项目;产业园区(经国家、
新华社太原7月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指出,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
近日,由一道新能与QEnergyFrance联合开发建设的法国漂浮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作为目前欧洲最大规模的漂浮式光伏项目,该项目不仅刷新了法国区域光伏应用的新高度,也成为一道新能拓展国际版图的重要里程碑。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历经科学选址、生态评估与精密设计,最终于法国中部LesIlotsBland
7月4日,山东邹城市南屯片区流域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发展E0D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不排序中标候选人如下:中标候选人一: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标候选人二: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政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4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2元/吨、5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后企稳。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窄幅震荡。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4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航运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外
7月2日,广东省汕头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激活土地要素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通知》,要求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通过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调整村庄建设边界、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布局,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科教文体卫以及具有特定选址
7月7日,广东省招标投标监管网发布《紫金县主要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招标计划》。项目概况:对紫金县境内的秋香江、柏埔全河段进行生态修复,重点对河道现状淤积物在20年内进行分年分段清淤疏浚,清理河道中阻塞河道并影响行洪防洪安全的淤积物(淤泥、杂草、垃圾、砂石、固体废弃物等),以确保河道通畅,
蒙古自治区能源局7月4日消息称,内蒙古首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外送通道——蒙西(内蒙古西部)至京津冀直流输电工程,顺利取得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标志着该工程正式转入建设实施阶段。蒙西至京津冀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三交九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6日,2025年甘肃省与中央企业融合发展恳谈会(以下简称“恳谈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强调,甘肃将与广大央企一道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
7月6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甘肃出席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并致辞。温枢刚表示,甘肃承东启西、连南通北,是新时代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今年以来,甘肃省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量质齐升的积极态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主要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水平。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