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巴黎协定》正加速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步伐,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发布“碳中和”战略目标及时间计划表。为了应对能源转型,很多国际石油公司采取了多方面的策略与行动,实施低碳战略和风险管理,其中以壳牌、道达尔、英国石油为代表的油气公司制定了净零排放路线图,从董事会层面监管、职能部门界定、建立激励机制到公开信息披露等层面实施了具体管理行动,并设定碳减排目标和制定内部碳定价,开展低碳业务投资和研发投入,实施减排行动,包括提高能效、控制甲烷排放、减少火炬、提高天然气产量、发展新能源以及能源结构电气化、CO2捕集与封存、开展碳交易、开发森林碳汇等。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低碳管理工作,从2017年起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目前,国内油气行业低碳发展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尚未完全成熟;中国电力和航空等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构建低碳管理和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关的管理理念和策略,但尚缺乏对企业落地实施具体过程和效果的分析。
中国海油的低碳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
一是探索阶段(2006-2010年),成立新能源办公室,探索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型能源,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启动碳盘查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碳信息,建立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框架体系;
二是试点建设阶段(2011-2014年),制定中国海油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做出低碳发展的道路选择,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构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储运和销售为一体的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三是全面推动阶段(2015—今):把绿色低碳作为公司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发布《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研究制定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低碳已成为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总结了中国海油应对能源转型的低碳发展策略与实践,包括建立低碳发展管理体系架构、推行全过程低碳管控及发展低碳产业与CO2减排和利用技术。
1建立低碳发展管理体系架构
1.1低碳管理制度体系
低碳管理,制度先行。中国海油高度重视低碳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充分洞悉企业碳排放现状基础上,明确了各业务部门职责分工,制定碳排放统计、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排放影响评估、碳资产考核、信息披露等工作的管理要求,在国内的大型企业中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体系(图1),为开展碳排放管控奠定了基础。
1.2低碳标准化和信息化
为了实现低碳工作科学管理,中国海油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术语》《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燃气电厂CO2排放监测规范》,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报告编制指南》等11项低碳发展企业标准,涵盖了油气(含煤层气)开采、炼油与化工、电厂等领域的CO2排放评估、核算、监测,初步形成了中国海油低碳标准体系。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提升企业低碳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借助信息数字化技术,中国海油开发了低碳管理平台,降低海外业务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低碳政策风险,为其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打造国内海上油气田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国内碳交易价格数据库,实现了碳排放与企业生产管理有效衔接;建立能控与低碳信息管控平台,实现碳排放数据与生产控制系统数据同宗同源,确保碳排放数据准备性和时效性。
1.3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海油经过不断深入分析国际和国内油气行业低碳转型发展趋势,创建了2个维度、7个关键指标、21个分项指标的多层次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表1),全面推进低碳发展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接轨,增强了企业的行业竞争优势。
1.4碳资产管理
合规履约、有效防范风险、资产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中国海油率先在国内启动碳盘查,针对各分公司所在地碳交易政策及国内碳市场发展趋势,探索建立起集团总部和所属单位“集中-分散”的碳资产管理模式,以达到统分结合、责权有序的管理效果:集团公司负责碳资产管理的整体规划,推动碳配额置换、质押、托管等资产管理试点运行和全面推广,建立碳资产交易的资金审批与会计核算制度、交易风险防范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对企业碳资产管理绩效进行监督检查;各所属单位负责企业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及碳减排、履约。中国海油还率先实施了合同碳资产管理,创立碳资产托管型、碳交易量保证型、碳配额与核证减排量配置型方案,探索了合同碳资产管理实施新机制。
此外,针对国内早期碳市场配额流动性差,交易数量、时间和对手方不匹配的状态,中国海油制定了内部调度、外部平衡、统一集采等碳交易决策和风险管理机制,规范所属单位碳实盘和碳金融操作,有效降低交易风险。
2推行全过程低碳管控
全过程低碳管控是中国海油低碳工作的主思路。强化新建投资项目碳排放审查,推广碳减排新技术,大力实施生产过程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项目,实施工艺外排CO2工程化利用,从源头控制、过程减排和末端治理3方面加强碳排放管控工作,降低了公司碳排放强度,持续推进公司绿色低碳发展。
2.1实施源头管控自
2017年起,中国海油在国内率先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并将其作为项目投资建设的前置条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参照国际油气公司实施内部碳定价机制(表2),计算项目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评估碳排放控制措施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从项目设计源头推动碳减排措施的落地。截至2021年5月,中国海油共开展了60余项碳评工作,涉及油气开发、石油化工、发电等多个领域的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2强化过程减排
以全产业碳排放最低为目的,打通上中下游企业界限,实施绿色产业生态链工程。加强高含CO2天然气利用,将含CO2的天然气作为化学公司海南基地甲醇、氮肥原料;开展系统能量优化,统筹海南东方化工园区内的各厂公用工程,实现片区内油气生产、炼油化工、化肥等各板块企业的能源供给和消耗的优化联动;实施LNG接收站冷能资源开发,在广东、福建等地发展冷能发电、冷能空分产业。其中,海南片区蒸汽资源区域优化项目实现了每年减排CO25万t。
2.3推动末端治理利用
消灭火炬、控制炼油化工装置甲烷泄漏及回收LNG罐体闪蒸气是中国海油碳减排末端治理利用主要手段。对于上游的油气开采业务,主要采取天然气回注、输气管网联通、回收利用等方式(表3),消减火炬气量和控制甲烷外排。
截至2021年5月,中国海油所属渤海南部、南海东部和南海西部等区域的油气田正在全面实施火炬气消减二期行动,逐步实现火炬零燃烧。对于下游的炼油化工业务,通过大力实施大型用能设备节能改造、低温余热回收、操作工艺优化、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等措施,实现企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炼化公司舟山石化利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有效封闭动静密封点,减少甲烷泄漏排放80%以上。惠州石化和大榭石化推动大型加热炉节能改造,累计减排CO24.2万t;海南化学、华鹤煤化和天野化工实施循环水节能改造,累计减排CO27.5万t。在LNG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回收利用甲烷闪蒸汽,避免了罐体内产生闪蒸汽外排。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接收站超压闪蒸甲烷气回收,年减少甲烷气体放空量近20万Nm3。
积极拓展工艺脱除高浓度CO2利用渠道,打通液体CO2(干冰)“产、运、储、销”全路径,实现直排CO2的商品化外销。目前,中国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丽水终端天然气脱碳单元年外售CO25.8万t,中国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高栏终端天然气脱碳装置处于设计阶段,预计全部投产后年可利用CO216万t。
综上所述,实施油田群电力组网、伴生气回收、余热利用、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等过程减排和末端治理措施,大幅提升了现有生产设施绿色清洁生产水平。“十三五”期间累计减少碳排放量超过300万t(图3),年均节能量达到27.6万t标准煤。
3发展低碳产业与CO2减排和利用技术
中国海油将提高天然气产量、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作为低碳产业的发展方向,开展CO2减排和利用的技术研究(表4)。
3.1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
提高天然气产量、增加天然气占比是中国海油低碳产业的重要内容,而海上天然气、陆上非常规气以及LNG则是三大业务方向。
1)海上天然气。
截止2021年5月,南海海域的荔湾、东方、乐东、崖城和陵水17-2等5个大气田的建设得以有序推进,将推动天然气产量迈上新台阶,且该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化开发也开始了探索性研究工作;在东海海域,以落实大中型油气田为原则,整体布局、集群评价、重点突破、分片推进,奠定东海百亿标准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储量基础;在渤海海域,渤中19-6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的开发打造了渤海气田新业态。
2)陆上非常规气。
陆上非常规气以“主攻致密气、发展煤层气”为发展战略,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致密气煤层气一体化、自营合作一体化、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系列措施,努力建成百亿标准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
在煤层气领域,加大了对煤层气藏勘探开发的投资,建成了山西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在致密气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勘探并建设了临兴和神府区块的致密气藏,力争能够获得较大规模的致密气储量,加快已探明致密气藏产能的建设。另外,中国海油正在积极申请新的煤层气区块和页岩气区块,为中国海油致密气和煤层气产能的接替提供后备资源。
3)LNG。
获取优质资源,完善储运设施建设,开拓新用户增加LNG供应,是中国海油天然气产业另一个发力点。主动融入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多种贸易方式、多渠道获取LNG资源和优化资源池,积极布局建设LNG接收站和储罐,推动省级管网建设,重点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开拓高端天然气市场,重点开发发电、城市燃气、工业用户、分布式能源、车船加注等天然气利用领域。2020年,中国海油总计采购5船“碳中和”LNG,实现了整船LNG资源在天然气全产业链的“净零碳排放”,首次为中国大陆天然气市场引进了碳中和LNG资源,开创了中国天然气行业碳中和实践的先河。
从总体上看,中国海油已形成了海上天然气、陆地非常规气和国内外LNG资源开发三大天然气协同发展的低碳产业布局。在“十三五”期间,天然气产量和LNG进口量逐年提高,累计生产天然气1364亿Nm3,LNG供应1.2亿t(图4),煤层气日产突破1000万Nm3,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层气生产企业。
3.2推进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
中国海油关注能源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变化趋势,依托海上油气田的工程建设和勘测,以及装备设计、制造、安装服务等专业优势,先后成立了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和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大力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开发。规划装机容量300MW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竹根沙项目于2020年9月并网发电,年上网电量达约8.6亿kW·h,与同等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可节约标准煤27.9万t,减排CO257.1万t。
持续跟踪氢能、海洋能等技术和产业动态,发展以天然气和LNG分布式利用为主的冷热电联供业务,2020年11月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首个项目已投入试运行。
结合各地风、光、天然气、地热等资源状况和用能场景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产业,计划在惠州物流基地开展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向社会供应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3.3推动电力组网和岸电应用工程
平台电站是海上油气田开采的主要碳排放源,通过实施“对内推动电力组网、对外引入岸电”双管齐下的措施,可实现海上油气生产碳排放的降低。在现有与新建海上油气田群开展区域电力组网,打破海上油气开发平台供电孤岛,实现发电设备互用互备,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有效提高电站利用率,节省发电燃料消耗。以“‘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为示范,全力推进渤海油田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建设,每年减少CO2排放17万t,为渤海海域乃至中国近海油气田的绿色低碳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3.4开发CO2减排与利用技术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充分发挥技术推动CO2规模化减排与利用的作用,根据Bloomberg-NEF公司的数据,2015-2020年全球主要油气公司在低碳技术方面的投资,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壳牌处于前三位,中国海油在国内油气公司中处于领先,低碳技术投资占比1.6%(图5)。中国海油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开发新能源、节能、CO2排放监测、CO2制化学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碳汇等技术。2020年,由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CO2加氢制甲醇技术,率先建成5000t/a的全球最大规模CO2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装置并完成工业试验。
针对中国海油CO2碳排放特点和油气区块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珠江口盆地CO2地质封存与驱油的技术经济性,形成了中国海油CO2工程化利用总体方案。开展海洋碳汇基础研究,实施林业碳汇开发方案策略研究,为CO2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做好技术储备。经过低碳管理体系架构建设、全过程低碳管控以及低碳产业与技术开发,中国海油在CO2的排放总量、排放强度等指标方面,在已处于国际先进公司的领先位置(图6)。
4 结束语
中国海油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企业,在全球低碳化和碳中和背景下,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低碳管理架构和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低碳发展业绩、企业价值和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低碳文化深入人心。下一步,中国海油将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当好清洁能源的供应者、绿色低碳的推动者、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向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继续前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州公司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万m/日,随州火电厂每日取水量3-6万m,因火电厂用水非恒定水量,导致入河水流量最低1100m/h,最高可达5000m/h,水流量变化达3900m/h,水位落差又小。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定制出一款贯流式水利发电机组。2024年9月,所有定制设备到达现场,在不能完全停
11月18日至19日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会晤,并最终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宣言提到,支持到2030年,通过现有目标和政策并基于国情,努力争取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全球年平均能效提升速率增至两倍,并相应支持到2030年在其他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的落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至19日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会晤,并最终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宣言提到,支持到2030年,通过现有目标和政策并基于国情,努力争取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全球年平均能效提升速率增至两倍,并相应支持到2030年在其他零排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原文如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广州市餐饮外卖行业无需餐具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试行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11月11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本次公示的名单共有10家产业园区入选。公示名单如下: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据《安徽省零碳产业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第29届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开幕,会上各国就全球碳市场的新规则基本达成一致,这是允许各国通过碳交易以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一步!在COP29开幕当天,经过近十年的复杂讨论,包括爱尔兰在内的194个国家就《巴黎协定
10月15日,巴斯夫表示已获得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批准的约3.1亿欧元资金,用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工业热泵,热泵将利用蒸汽裂解装置的余热进行无二氧化碳的蒸汽生产。未来几个月,该公司将在鲁道夫港工厂启动该项目的前期建设工作,建设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2027年投入使用。建设完成后,巴斯夫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国电电力(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11.52亿人民币增至约53.32亿人民币,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储能技术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发电业务、输电业务等。国家能源集团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唐超雄,现
2024年10月18日,山西国耀新能源集团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马燕飞在北京出席了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的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建设推广情况发布会暨国内首张零碳能源消费凭证颁发仪式。会上,在现场领导嘉宾的见证下,集团公司作为出让方
10月13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碳排放监测技术研究工作。该项工作在电-碳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传统统计学方法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天津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业、居民、园区等不同主体,搭建了“助力政府治碳”、“量化能源降碳”、“服务企业减碳”和
10月14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申请设立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碳减排专委会在京成立。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郝金玉出席成立大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碳减排专委会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下设的电力行业“双碳”领域学术交流与协作分支机构,秘书处设在中国华能能源研究院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能源法保驾护航能源低碳转型和市场建设——专访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付兆辉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颁布,这部能源领域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从起草到落地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能源转型并存,我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能源法的出台具有怎样的划时代意义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一环,甘肃是我国清洁能源示范省,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5.6亿千瓦、95亿千瓦,位居全国第四、第五。河西走廊能源资源富集、地形交通便利,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大型风光电基地纳入国家布局方案,具备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新能源高比
11月12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3年广东省降碳减污特色案例名单。其中工业领域方向企业16家,非工业领域方向企业6家,合计22家。详情如下:关于2023年广东省降碳减污特色案例的公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我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目标到2025年,全省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
11月5日,国家电投与西门子能源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栗宝卿,西门子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执行委员会成员卡瑞姆·阿明出席签约仪式。国家电投副总经济师李雪东,西门子能源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姚振国代表双方签署谅解备
近日,深圳供电局积极通过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盘活电网企业碳资产的有效路径——以碳配额盈余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融资。“我们通过碳配额质押获得400万元贷款资金,这一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在南方电网公司首开先河。”深圳供电局财务共享中心副总经理陈妍说。据了解,通过持续提升电网运营效率,逐步优化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作用,扎实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积极服务新
沈阳市人民政府10月31日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沈政发〔2024〕10号),沈阳市将重点打造3个示范,聚焦2个环节,共20项工作任务。其中: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包括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4项重点任务;打造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示范包括推动制造
10月28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落实李强总理在宁夏调研时的讲话精神。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副书记王敏,党组成员傅振邦、杨鹏、冯来法、王益民、闫国春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
2024日立能源进博会展台示意图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将在上海拉开帷幕。日立能源将携多款创新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连续第七年亮相这一国际盛会。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电力正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柱。此次公司围绕电力电子、可持续产品、数字化和服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展
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煤电长期担负着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的重任,并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高负荷、高小时、高收益”的状态。近年来,业内一度出现唱衰甚至“妖魔化”煤电的声音,有的专家认为煤电装机峰值将停留在12亿~13亿千瓦。但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叠加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带来的调整,煤电再次
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陆续披露2024年三季度报,三家公司营业收入合计近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尽管总体收入规模大,但受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各公司在盈利
11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在上海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论坛暨全球采购签约仪式,与26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再创新高,七年累计签约金额突破760亿美元,充分展现了中国海油与全球合作伙伴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和
10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年三季度经营业绩。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继续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成本竞争优势持续巩固,净产量和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前三季度,公司净产量达542.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涨8.5%。其中,中国净产量达369.2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8%,主要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据中国海油官方消息,10月25日,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主持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周心
10月2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南海东部油田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开发项目提前65天投产,这是我国南部海域油田今年投产油田中新建产能最高的项目,高峰日产原油超3600吨,对提高我国高品质能源供应能力,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西江30-2B平台是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的核心设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22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油执行的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示范项目运输船,行驶超过一万海里,今天抵达深圳盐田港,并以岸边直提、陆上运输的方式,将该批跨洋液氢运送至中山进行终端利用测试,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跨入了全球氢能长距离跨洋运输利用产业发展“先行先试
金秋送爽,绿色动能正从河北唐山、山东东营、辽宁绥中出发,源源不断地涌向屹立于渤海之上的海上油田群。截至9月30日,渤海油田岸电应用项目累计供电超30亿千瓦时,我国最大海上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岸电就是将陆上电网的电通过海底高压电缆输送到海上油田,供油气开发生产使用。渤海油田“岸
10月10日,从南海东部油田传来消息,随着恩平20-4油田A10H井顺利完工,该油田23口开发井钻完井工作全面完成,项目较设计提前近200天,推动恩平油田群产能再提升。恩平油田群拥有9座生产设施,同时开发13个油田,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南海东部油田日产量最高的油田群。其中,恩平20-4油田是恩平油田群产能最
“海葵”盛放,“海基”挺立。9月19日上午,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暨“海葵一号”“海基二号”投产仪式在广东深圳和流花油田现场举行。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致信祝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致辞并宣布投产。深圳市委常委、常务
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角。“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沿着总书记
近日,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7号储罐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简称7号储罐项目)获得福建省发改委核准批复,标志着7号储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项目实施和开工建设奠定了有力基础。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7号储罐设计容量为27万立方米,是目前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液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