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增强“碳资产”管理意识是大趋势

2021-07-21 09:26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作者:何翠云关键词:碳资产碳交易碳排放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交易,当日成交量达410.4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碳交易,即政府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上限以配额分配发放给各企业,企业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按照“超买余卖”的形式进行交易。

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控制碳排放总量,需减排的企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这样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

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设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至今,我国碳市场经10年探索,试点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达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从地方试点,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我国碳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专家指出,全国碳市场开启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有了碳排放定价机制,用市场和价格机制来调节碳排放权的使用。目前,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中,以经济刺激型手段为主导;在经济刺激手段中,最重要的就是碳定价机制,即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须首先获得碳排放的权利,为碳排放权付费。

碳定价机制包括实施碳税或碳排放权交易等。碳税适用于管控小微排放端,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则适用于管控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或行业。截至2020年4月,全球实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国际气候协议缔约国有31个,包括欧盟、韩国等。

碳交易的核心是将环境“成本化”,借助市场力量将环境转化为一种有偿使用的生产要素,将碳排放权这种有价值的资产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

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开启,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资产标的来进行公开交易,对于企业、个人、行业组织都将带来巨大影响。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碳资产”,其价值将备受重视。

目前,部分中央企业已经组建了“碳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盘查等工作,并且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当前新能源行业无疑是碳交易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新能源车企做“卖碳翁”受益颇大,按照国际经验,以特斯拉为例,2020年特斯拉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而同期公司净利润只有7.21亿美元。

随着碳资产融资功能的增强,“碳资产”价值与管理将会引发更多企业的关注。目前在试点碳市场,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市场方式即提供“碳资产”抵押或质押融资。据报道,华润电力尝试了碳金融方面创新即“托管”——控排企业委托托管机构代为持有“碳资产”,以托管机构名义对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交易。类似的碳金融创新还有置换、借碳等。

据分析,未来随着全国碳市场逐步成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将逐步被纳入碳市场,而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也将是大势所趋。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尤其是参与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不仅可以为碳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流动性,也将促进碳市场与碳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充分重视“碳资产”价值管理,加强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意识,将是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多家民企表示,企业应加强“碳资产”管理,成立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平台等。当前碳配额发放较为宽松,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大;但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持续推进,后续国家碳排放管控力度加大,企业碳排放成本也将随之上升,加强“碳资产”管理,将是企业必然选择。

据预测,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以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40%测算,未来中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将在30亿吨以上,与欧盟总排放量水平相当。

随着碳交易规模扩大,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更为重要。“碳资产”虽无形,但却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各组织或个人的低碳行为可不可以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值得探讨。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未来“碳信用”或将成为价值巨大的信用资产。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资产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