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7月23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运行一个完整交易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上线以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延续涨势,实现‘六连阳’,CEA价格逐步攀升,市场交易量总体稳定,整体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发电行业首批纳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旗下超过30家单位电力业务纳入。下一步,全国碳市场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这将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2011年以来,我国已在8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2017年我国曾计划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但受限于国内外环境,直到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了包括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2021年6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纳入了国务院2021年立法工作,将为规范市场运行建立法规保障。全国碳交易市场将成为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欧盟即将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对冲手段。
碳市场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压力很大。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会逐步成为强制减排约束型市场,将给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生产运营带来新的压力。首先,石化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已有时间表,部分企业可能因配额不足而购买,进一步增加成本压力,在行业日趋严峻的竞争格局下,落后企业甚至会因此被淘汰。7月启动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石油石化行业的自备电厂首先被纳入;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部署,石化行业有可能在2022-2023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生态环境部已经委托石化联合会开展石化和化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包括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运行测试,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MRV)相关研究等。石化行业最有可能采用基准值法作为交易基础,如果某个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低于基准值,可以通过碳市场出售碳排放配额获得更多利益,反之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用于履约,将给单位产品能耗高、排放高的企业带来重大考验。其次,碳价格将对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多数国内外机构预测我国碳价将逐步上涨,因此企业必须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使其单位产品碳排放低于排放基准线,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取得先机。同时,石油石化企业需在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并购收购等过程中考虑碳成本因素,降低经营风险。
碳市场也将为石油石化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一是,碳价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可以直接鼓励低碳能源消费和低碳技术创新,天然气、新能源、CCUS等低碳业务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石油石化企业可以将外部压力转为内部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是,碳资产运营可能形成新的业务,带来新的效益。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过程中,石化行业一直是参与的主力军,以广东省碳交易试点为例,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中海惠州炼化、湛江东兴石化等骨干炼化和化工企业几乎全部参与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碳交易经验。此外,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和团队,在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统筹相关资源、合理安排交易策略等专业化手段,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国际石油公司资产管理
bp、壳牌等国际石油公司较早地认识到碳定价的重要性并支持和参与碳定价机制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bp于2000年1月建立了内部碳交易体系,覆盖了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资产,涵盖勘探、炼化、化工,油气和电力生产等多种业务类型。在此基础上,bp加入了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州等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bp设立了全球碳排放交易部门,分布于伦敦、新加坡和休斯敦,满足集团内履约企业的全球范围交易需求,对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合规成本并带来新的业务收入。bp还以40美元/吨的碳成本对新建项目进行压力测试,管理碳价上涨带来的投资风险。
壳牌公司公开支持并积极参与碳市场,是第一家在欧盟碳市场进行交易的公司。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编制温室气体排放年度清单,开展内部报告以及第三方验证,为制定碳市场信息披露规则提供了经验。2001年成立了碳交易公司,集中管理集团企业的碳排放履约。为了使投资组合更适应潜在的新气候变化政策,壳牌采用碳价格曲线评估所有新开发油气项目,CO2内部评估价格定为40美元/吨,制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管理计划。壳牌公司还采取了适应碳市场的多种措施,例如:与政策制定者广泛交流并参与政策设计;实施能源效率计划,通过售出额外配额增加收入;在碳市场中作为专家和领导者为其他公司提供服务;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建立广泛的联盟以支持特定政策立场。
作为油气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组织,由12家国际石油公司组成的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也支持碳定价机制。今年2月,OGCI发布了相关立场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支持明确的基于市场的机制,例如碳税或碳排放交易计划,以提供透明、有针对性和技术中立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在碳价格不可能、不可行或无效的情况下,OGCI支持隐性碳估值机制,例如具有成本意识的绩效标准,或财政激励措施,如对新兴技术的税收抵免和补贴。OGCI还支持其他相关碳定价机制,通过透明和技术中立的方式,以最低社会成本实现最大限度减排,并激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开发。
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建议
全国碳市场的正式运行意味着碳价应成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中长期业务规划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是深刻把握碳资产管理的意义。开展碳资产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并增加盈利。在低碳时代,企业必须实现低碳化,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大收益。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工具、产品以及手段最小化管理风险,发现机会、提升碳资产价值,是碳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随着碳资产概念的不断深入,在企业中必然会形成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具备低碳优势的企业将逐步胜出。
二是建立建设项目碳成本决策机制。石油石化企业应参照国内外相关经验和碳市场运行状况,研究设定适合企业投资管理的碳成本水平,将碳成本纳入新改扩项目、股权投资、并购收购项目等投资决策过程,同时对现有资产开展碳价压力测试。
三是在全国碳交易市场暂时还未覆盖的业务领域,例如油气生产领域,大型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发展内部碳交易体系,涵盖甲烷等特征温室气体,鼓励内部企业自愿采取碳减排行为,并获得相应收益,从而形成低碳发展良好氛围,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四是大型企业集团应研究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推进专业管理、集中履约。碳资产公司的具体职责包括:决定所有内部控排企业的履约交易策略;外部市场的唯一出口,所有内部企业须通过碳资产公司对外交易;承担与外部市场交易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合同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全球化运作,协调全球所有碳市场的交易活动。
五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石油石化企业应完善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加强企业专职碳核算、碳交易队伍建设,为全面参与全国碳市场积累人才。推动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核算制度、交易制度、核证减排量管理等内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年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随后从3月7日起首批CCER启动交易。到4月7日,CCER交易已经“满月”。自愿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哪些领域?各类主体参与交易将带来什么效果?未来自愿碳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能源后运营时代,行业迈入数智化运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能源高效化、数智化运营升级密不可分。国能日新作为能源数智化领域的先行者,提出“运营即价值”理念,聚焦风光储能源高效化和经济性提升,正式发布“AI数云协同矩阵”,以AI技术为支撑,通过四大“技术+运营”模式突破,让储能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4月3日,笔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力”)获悉,三大“水电入苏”工程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的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年用电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内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难以
3月28日,2025中国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成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电、绿证市场作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机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绿电、绿证市场,不仅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抓手。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绿证市场仍面临政策不完善、供需不匹配、交易规模有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2期引文:许文俊,马刚,姚云婷,等.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5,58(2):154-163.编者按目前,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为此提出“双碳”目标。工业生产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园区
导语2024年以来,从国家发布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可以核减碳排放,到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和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再将电力间接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行业上对电碳市场协同的预期变化可谓是“过山车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数据中心等实行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高能耗的特性。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算力和绿色电力的协同发展亟待加强。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此次扩容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体系,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使碳市场管控范围扩大至全国工业领域碳排放
4月9日,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指出,2025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夯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基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指出,2025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夯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基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加快
今年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随后从3月7日起首批CCER启动交易。到4月7日,CCER交易已经“满月”。自愿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哪些领域?各类主体参与交易将带来什么效果?未来自愿碳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4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3月28日,2025中国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成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文件提到,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建设。推进重要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导语2024年以来,从国家发布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可以核减碳排放,到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和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再将电力间接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行业上对电碳市场协同的预期变化可谓是“过山车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数据中心等实行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高能耗的特性。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算力和绿色电力的协同发展亟待加强。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期,各大上市企业陆续开始披露2024年度财报,值得注意的是,“储能技术”已经不仅是能源企业业绩亮点,更开始高频出现在各类高耗能企业财报。尤其在数字化高速发展、建材产能淘汰面临困境时,储能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手段。钢铁行业——南钢股份行业下行周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2期引文:许文俊,马刚,姚云婷,等.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5,58(2):154-163.编者按目前,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为此提出“双碳”目标。工业生产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园区
在双碳政策及国家能源局136号文《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导意见》的指引下,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增加,其波动特性对电网灵活调节提出更高要求。虚拟电厂凭借聚合分布式资源、快速响应调控的技术优势,成为破解系统调节难题、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创新载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湖南邵阳经开虚拟电厂正式揭牌运营。实现分布式光伏、储能、可调负荷等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与协同优化,让电力供应灵活且稳定,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邵阳经开虚拟电厂去年10月启动建设,采取“虚拟+实体”的运营模式。目前已接入可调资源聚合商15家,聚合容量6.62万千瓦,向下调
3月11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7年,碳市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碳登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功能进一步发挥,碳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湖北区域碳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国碳市场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到2030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7年,碳市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碳登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功能进一步发挥,碳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湖北区域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带来了《关于加强全国碳市场协同监管加快市场主体和产品扩容的建议》。徐延铭认为,全国碳市场已运行近4年,目前仅纳入发电企业。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我国形成了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并行的碳交易体系,但在规则制定、监
关于与周边国家构建碳市场跨地区链接,推进碳市场国际化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下的碳信用标准及其动态更新机制达成共识,为全球各国开展碳交易合作奠定基础,各国、各区域的碳市场未来可
就在刚刚,万众期待的新CCER终于迎来的首次签发!预计快的话,今天就能实现交易,新一轮碳交易市场热点即将来袭!(来源:老汪聊碳中和)恭喜三峡新能源,成为首个完成CCER最终签发的公司。该项目为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签发的总CCER量为1,499,094吨。后续还有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