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才能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目标?国际公认有效促进碳减排的措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颇受关注。
近日,中国石化宣布将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什么是CCUS技术?其对实现碳中和来说意味着什么?《科技周刊》记者采访到相关专家,揭秘此技术如何变碳为宝。
不让资源放错位置
化石能源燃烧后往往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带来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和全球生态系统失衡。那么,能否将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捉住”,并将其“转移”到其他的应用场景中,从而实现“物以致用”呢?“搭建人工碳循环,这实际上正是CCUS技术所做的事。”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告诉《科技周刊》记者,CCUS是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的一种技术。其中,第一个步骤碳捕集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
那么,我们“千辛万苦”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应该“何去何从”?“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如转化为化学品等;同时,还可以将二氧化碳压缩后深埋地下或者海底。”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瑜介绍,实际上,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的大量碳一部分最终会进入海洋,因此将捕集后的碳深埋海底其实也是人类效仿自然碳循环中的一项。“因为压缩后的液体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大,因此将其放置海底后一般不会浮起。当然,这也并非是万无一失的,一旦遇到海啸等地壳强烈运动,二氧化碳则很可能重新被释放到空气中。”
除此之外,年底即将投产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中,“把碳封地下,把油驱出来”技术也是实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示范。肖睿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想要采到地下的油主要使用“水驱”的方式,即将水注入地下,将油“赶”出来。而“封碳驱油”是指将二氧化碳压缩成液体后,代替原先驱油用的水。“我们将压缩后的液体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既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封存,同时也实现了采油。”肖睿表示,把齐鲁石化捕集的二氧化碳,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这种一举两得的方式大大降低了采油和碳封存的成本。
新技术降低捕集成本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加剧,CCUS技术被看作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然而,这一技术目前最大困境在于成本太高。“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中,捕集分离的成本占约70%。”肖睿介绍,根据燃烧状态不同,碳捕集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燃烧前脱碳、燃烧中脱碳和燃烧后脱碳。燃烧前脱碳(即前端脱碳)是指将煤气化后将二氧化碳和氢分离,即煤制氢的过程。这种脱碳方式实际上最后我们燃烧的不是碳,而是氢;燃烧中脱碳则主要是利用氧和碳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碳捕,但前提要求使用富氧而非空气进行燃烧。“这两种方式成本较高,能耗也较高,所以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燃烧后脱碳技术。”
据了解,燃烧后脱碳技术的常规方式是醇胺法,即用醇胺溶液先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随后再通过加热再生的方式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脱附收集。“尽管这种方式吸附容量大,分离比高,但是脱附再生能耗大,从经济成本上来说不太划算。”周瑜告诉《科技周刊》记者,相比于化学吸收法,利用固体材料进行二氧化碳物理吸附近年来在碳捕集领域备受青睐。
7月中旬,南工大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王军教授课题组合成自成型含铁丝光沸石吸附剂,其突破性成果被《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和化学吸收不同,我们这项成果的捕集是物理作用,含铁丝光沸石吸附剂在吸收二氧化碳后,很容易脱附解吸二氧化碳。相比于醇氨溶剂的逆反应,成本更低。”作为此论文的第一作者,周瑜解释,这项成果所用到的沸石材料成本非常低,并且在合成后无需再成型,因此非常环保;此外,通常在分离过程中,实际气体中都有水汽,有的吸附剂遇水不稳定,大部分吸附剂的亲水性导致分离二氧化碳时受水汽干扰严重。因此,常常需要先干燥再吸附,而含铁丝光沸石吸附剂分离性能不受水汽干扰,且可以反复循环使用。
实验显示,团队合成的含铁丝光沸石吸附剂在室温298 K、1个大气压条件下,其吸附量为219立方厘米每立方厘米,是迄今报道的最高值。更重要的是,所得材料对氩气、氮气、甲烷等表现出良好的筛分能力,其分离效率比工业基准13X沸石吸附剂高出多个数量级。就能耗而言,当下的工业基准13X沸石吸附剂在分离二氧化碳/甲烷(50/50)混合气时,回收一公斤二氧化碳需要消耗0.97兆焦能量,而这种新型吸附剂每吸附一公斤二氧化碳仅需消耗0.7兆焦能量。“在纯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的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回收率大于95%,甲烷的回收率能从61.9%提升到96.9%。”王军说。
“相较于气液系统,气固系统的优势在于能耗低,降低碳捕集成本。”肖睿介绍,今年6月,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参与的国内规模最大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成功投运,此项目中所用到的千吨级燃煤烟气二氧化碳固体吸附工业验证系统也正是利用碳酸钠颗粒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在还原二氧化碳时,溶液气化反应时需要将溶剂加热,因此能耗大,而颗粒加热能耗则要低很多,成本也相应下降。”肖睿说。
碳中和下催生新风口
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喝些汽水解暑,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碳酸饮料中充入的二氧化碳也许就源自碳捕集。“对捕集后的碳进行纯化,当达到人体能够接收的范围后便可以用作食品级二氧化碳,并将其充入啤酒、饮料等中。”肖睿介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有很多,例如有科研人员用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藻类养殖。“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并且藻类繁殖快,光合作用效率高,因此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也比较大。”此外,在化工领域,二氧化碳还可以与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甲醇,甲烷等燃料或化学品。
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宝贝”——发展CCUS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必行之路”。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大型CCUS示范项目有26个,每年可捕集封存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国际能源署预测,本世纪末要实现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9%的碳减排需要依靠CCUS;实现1.5℃以内的目标,32%的碳减排任务需要依靠CCUS。预计到2050年,CCUS将贡献约14%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碳中和涉及的面非常广,而CCUS无疑是碳中和领域的关键环节之一。”周瑜认为,想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就需要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效率提升上去。“效率提上去,成本自然降下来。”
“高能耗导致的高成本是目前CCUS发展的瓶颈之一。能否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加热,从而降低其能耗,也是许多业内人士正探索的方向。”肖睿表示,相信技术成熟后,规模化应用会使其成本大大降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新疆油田100万吨碳捕集一体化示范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据悉,新疆油田100万吨碳捕集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是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CCUS),也是国内第二套百万吨级燃煤电厂CCUS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日前,天津经开区正式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7月1日起实施。据悉,天津经开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5月20日,被誉为全球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大会”——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首次在中国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赋能可持续未来”。昨日,国际燃气联盟(IGU)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2025年全球LNG报告》。(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报告称,2024年,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贸易量增长2.4%,达到4.
截至5月18日,塔里木油田首个百万千瓦级整装光伏项目——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累计发电近6000万千瓦时。近年来,塔里木油田锚定“双碳”目标,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电气化提升,形成了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气化率快速上升的“两降两升”良好局面。塔里木油
5月22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CCUS井,以初期8吨/小时的速度精准注入地下油藏,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
5月20日,同兴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2014;#x2014;“基于热电厂烟气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治理及碳捕集和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技术交流会在同兴科技合肥运营中心召开。韩国PNC有限公司专家YoungOkPark、GwangDeukKim,浙江大学教授方梦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凡,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逆势揽金超3500亿三大油企“存量提效#x2B;增量突破”三大油企2024年报收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529.25亿元,日均盈利近10亿元。在国际油价承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路径,提出到2027年底完成10家以上零碳园区项目的建设与验收,构建以园区为主阵地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通知指出,2025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细则》指出,支持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及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节水、减
2015年,两位博士姚冀众和颜步一从海外学成回国,联合创立纤纳光电,扎根钙钛矿光伏领域。十年来,纤纳光电始终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致力于钙钛矿前沿技术研究、钙钛矿组件低碳制造和市场化应用,2024年的出货量达全球钙钛矿市场的52.2%。联合创始人合照及市场份额估算5月22日,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志着我国“双碳”战略从目标规划全面转入落地攻坚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国网冀北党校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系统党校工作会
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2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电力供应环境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报告(2024年度)》发布。其中指出,2024年,上海市需求响应管理平台签约高压用户4399户,注册负荷集成商45家,共计接入可调节负荷398.25万千瓦,同比增长28%;用户覆盖工业、商业楼宇、电动汽车、铁塔基站、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辽宁本溪市政府发布了政协代表《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显示,辽宁本溪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范化、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本溪高新区100MW共享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华润潜江张金200兆瓦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项目位于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是华润潜江百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期项目之一。项目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兆瓦。风机塔筒为混塔结构,混塔部分112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本质安全、长时可靠等特性,赢得了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然而,其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初始成本过高的核心挑战。当时间来到2025年,锂电池储能中标价已接近0.4元/Wh,对比之下,液流电池亟需突破成本瓶颈。作为新型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全钒液流电池无疑是一
5月22日,以“共铸高质量,智赢高价值”为主题的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创新峰会首站在江苏常州成功举办。本次峰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伙伴、专家学者、企业领袖齐聚龙城常州,聚焦工商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数字赋能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共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共赢行业高价值,共启绿色智能新时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5月2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举办的2025第三届虚拟电厂运营与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合肥隆重举办。会议以“破界聚能#xB7;智领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虚拟电厂技术的创新发展,助力能效提升和碳减排,引领虚拟电厂产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天合富家受邀参会,并荣获“2025北极星杯虚拟电厂创新示范企业”、“2025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5月22日正式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统筹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夯实市内电源基础,加快推动两江燃机二期等天然气发电、合川双槐三期煤电项目,加快云阳建全、丰都栗子湾、奉节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推进外电入渝工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件提出,健全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打好治水攻坚战,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改扩建进度,全域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好治气攻坚战,严格控制PM2.5浓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协
从“废”到“贵”生物质能价值链日趋成型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王睿佳生物质能作为全球公认的零碳属性可再生能源,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生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质能以其独特的属性,成为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支点。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在“20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5月15日下午,安徽省虚拟电厂重点项目座谈会在合肥召开。省能源局电调处、省电力公司营销部、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省电力交易中心、省内第一批虚拟电厂重点项目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安徽省虚拟电厂建设发展成果。近年来,安徽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
中德开绿色智慧能源港项目5月20日在沈阳市铁西区正式启动,未来3至5年内,将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布局超500座新能源充换电一体站,重点攻克寒冷地区充换电设备耐低温、快速响应等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推动电动汽车在寒冷环境下的普及应用。为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而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
5月20日,希姆西传感器生产基地在浙江安吉正式开业。希姆西传感器制造(安吉)有限公司由两山国有控股集团战略投资,打造集传感器精密制造、数据中台开发、AI诊断及油处理设备于一体的智能监测装备生产基地。希姆西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2019年创立于南京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工业润滑系统的智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